从古道到省道

2019-05-30 09:07
中国公路 2019年9期
关键词:费县国道临沂

文 山 图

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临沂市费县的漫水桥。

古道长亭外

国道327线起点为山东菏泽,终点为江苏连云港。山东临沂至费县段东接临沂兰山,西至平邑县界,穿越全国特色木业小镇——探沂镇,以及费县城区街道、费城镇,全长31.745公里,是费县最早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

国道327线费县段由东往西经过县城有一座名为十五里亭的古村庄,相传秦始皇东游路经此地邮亭,村庄由此得名。秦汉时期,通常设置邮亭于京师与郡国、郡国与县邑的主要交通道路上。关于费县道路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见于汉墓简牍《东海郡吏员簿》,在县邑侯国的吏员编制中,只有6个县邑设置了“邮佐”,其中便有费县。

费县是上古华夏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史称古鄪。春秋时期称鄪邑,战国时期称鄪国,西汉初年置费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占尽沂蒙山区好风光,被称为“圣人化衍之邦,贤人钟毓之地”。随着县制的建立,商贸活动的繁荣,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条穿城而过的沂兖古道逐渐形成。

唐前期百余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山东地区物产丰富,商品供销及运输业日趋繁盛,道路交通的恢复和发展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与域外各地往来增加,与韩国、日本等国的外交活动往往从长安出发,取道山东。唐开元年间,山东地区东西方向干线经沂兖过费县而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成为山东省内的主要道路,基本成为今天国道327线的初始格局。

翻阅史志,从中总能看到国道327线费县段在历史卷帙中的不同光影。据《费县乡土志》载:“费邑九道路,惟东西两面分通兖、沂,在本境之内较为孔道。其余入省会之路数条……惟山路崎岖,实不易行。十步移,百步转。”其中,所列东西路沿线的集铺和今天的村镇名几乎一致。

到了清代,官道是当时的主要道路。《(康熙)费县志》载:“费背蒙山,左探临沂,为齐鲁交冲,亦淮、济要道。康熙甲子冬,至于江南。道经费,驻跸探沂。”据《沂州府志》记载,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的多次南巡,经费县、临沂而过。自乾隆六年(1741年)起,乾隆帝多次南巡到曲阜祭孔,对两条南下官道多次进行重点维修,并在今费城镇设费县驿。

西汉时期费县古道滋临路(翻拍于《山东交通志》)

隋唐宋时期费县古道(翻拍于《山东交通志》)

明代费县公路(翻拍于《山东交通志》)

清代费县公路地图(翻拍于《山东交通志》)

无论是官方史料记载的“官道”,还是民间碑文石刻的“要道”,其修建主要靠国家拨款,有时也有一些地方绅士为积德行善捐资修建。这些官马大道,其实比不上现在田间的机耕道。所以,历史上经行此地的官员常有“驿途路远,疲毙甚怜”的感叹。

峥嵘岁月稠

沂蒙山区素有八百里崇山峻岭之称,《玉泉枕流亭记》中载:“东蒙之阳,饶佳山水。其冈峦回伏,林壑萦纡。”费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境内多山,除东西古道较为畅通,南北山隔水阻,自古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影响,历代百姓一直有“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心酸和苦痛。即便如此,时建时断的国道327线费县段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3年,山东省路政总局将横贯费县中部的临沂至兖州各县县道划为省道沂兖路。1935年1月,省道沂兖路扩建为滋(阳)临(沂)公路,开始通行汽车。当时滋临公路作为横贯费县城东西的唯一要道,极具战略意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山东分局为了保持与党中央及附近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络、护送过境干部,在沂蒙山区腹地建立交通站,费县设置了滋临公路徕庄铺交通站。抗日期间,滋临公路作为西出东进的交通要道一直被日伪政权侵占控制。据相关文献描述,当时费县路段所经河流未建桥梁,夏季雨多流急,不能通车;春秋冬三季河水较浅,河底稍加碎石铺垫,汽车涉水而过。由于路窄、桥少,又失于修整,每逢雨季公路经常被冲毁,交通往往受阻。

1988年夏季的国道327线城东段路容路貌

20世纪80年代国道327线绿化养护浇水工作场景

建国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费县迅速整修公路。1953年成立费县公路站后,公路面貌有了较大改观。1956年建成临沂至岚山头路段,连续新辟滋临公路改称岚兖公路。后历经砂土路、石子路,于1973年铺筑沥青碎石路面,成为“贯通全县的第一条油路”,但行车舒适性仍旧较差。

1981年秋,岚兖公路升级为国道,临沂至兖州路段编号为连云港至菏泽的国道327线路段,成为费县辖内第一条国道。1986年铺筑为路面宽度7米,双向两车道的沥青路面。尽管当地公路管理部门努力维护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将路基加宽到13米至15米,但受当时施工工艺所限,路面平整度也较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时代的来临,原来的砂土路、油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车、行人的要求。出行难、运输难,是当时沂蒙山区交通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万人奋战忙

1989年冬,山东省交通厅将国道327线临沂至费县段38公里沥青路面铺筑工程列入1990年改建项目,批准预算1110.9万元,投资900万元。该项目作为1990年全省公路重点改建项目之一,按国道二级标准设计施工,路基结构为灰土大块碎石,油路宽度为11米,厚度为4厘米。

工期短、任务重、标准高、资金紧张,这一场硬仗考验着沂蒙人民的决心和意志。为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临沂公路段从全区各公路站抽调了200名施工技术骨干投入施工,调集全段30多台压路机、20多台汽车、撒灰车和洒水车增援工地;为解决工程用石灰,县领导从省里要来了1000吨平价煤,专门用于烧石灰。施工机械多,用油也多,县里又“跑”来了100多吨平价燃油。

施工一线就是战线,沂蒙人民再次发挥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当时30多公里油路的改建工程,需动用劳力22万个,搬动土石方40万立方米。为了完成底层备料任务,临沂、费县两地指挥部发动沿线6个乡镇近2万名群众上阵,浩荡的筑路大军,冒着酷暑攻克了一个个施工难题。在没有采石机械,只有人工开采的年代,费县段7万立方米石料仅用了20天就提前备齐。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家的石磨、碌轴都运到了工地破成石料。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卖了猪,拆了圈,把石头运到327线。”

组图:1990年3月,国道327线临沂至费县改建施工万人上阵场景。

1990年7月15日,国道327线临沂至费县段的二级油路改建工程赶在汛期之前完成施工任务,提前一个半月竣工通车,实现了地委、行署提出的“行动要快,质量要好”的作战要求,成为1990年全省干线公路几十个重点改建项目中第一个竣工、质量完全达标的项目。1992年夏,乔石、田纪云等时任中央领导视察临沂公路时,对这段路的评价是“路不宽,但修得很平”“临沂的交通发展较快,公路质量也很好”。

新时期嬗变

“农无工不富,路无桥不通。”费县境内有祊河、浚河、温凉河、涑河四条主要河流。建国以前,费城内仅有两座主要桥梁。《修河道记》中载:“费之为邑,僻处山岩,民自农桑外,周辑之利罔通。是以贸易少而贫瘠多,居民每每称不便。”温凉河两岸的百姓曾祖祖辈辈饱受无桥之苦。

1962年,全县河流渡口有9处,温凉河燕庄渡、北巩庄渡位于温凉河两侧,共有渡船10艘。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桥梁建筑逐年增加,渡口的作用逐渐缩小,到1985年全县河流渡口仅余南尹渡,渡船1艘。

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石拱桥、石板桥,甚至很多是漫水桥、危桥,每遇夏季汛期,道路便被上涨的河水阻断。随着交通流量和车载配重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干线公路的基本畅通要求。

1987年9月,位于费城的国道327线温凉河大桥建成,跨径15米,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11孔,桥长204.2米,净宽7米、高6.5米。温凉河大桥建成后将两岸连接起来,每天都有班车开往邻近各县市和费县各乡镇。作为永久性桥梁,成为费县境内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自1991年后,实行民工建勤、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等形式相继修建了探沂大桥等桥梁。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路域环境与城市面貌逐渐不相协调,加之费县是多丘陵山区,有些路段依山而建,线形较为蜿蜒复杂。2000年,费县对国道327线全线进行动工改建,县城段改道北外环,修筑新温凉河大桥,于2001年10月竣工。通过改建和公路安全设施提升,公路通行的顺畅性、舒适性、安全性大幅提高。如今,费县十大产业园区道路多与国道衔接,国道327线探沂段两侧建成了省级经济开发区。

组图:温凉河大桥今昔对比

2001年改建后的费县公路

2005年5月费县公路西段改建

2012年1 1月费县公路安装中央波形护栏

2005年至2017年,国道327线费县段分段实施改建、路面大中修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线完成升级改造。通过改造停车港湾,整合和硬化沿线平交道口,更换路缘石,整修沿线设施,全段全部提档升级。

改革开放之初,国道327线还沿用民工建勤养护公路的方式,各个路段好路率在80%不等。2013年,费县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实现了全路段路面机械保洁,公路保洁效果得到提升。2015年,费县公路部门全面开展养护小修施工和日常保养,及时处置路面病害,更新维护道路设施,沿线设施提升效果明显。公路养护从完全人力到机械化,彻底把养路工从繁重的养护劳动中解放出来。养护工具的变迁,也让养路的质量更高,公路优良路率始终保持在100%。

2018年3月费县公路春景

2017年8月费县公路东段俯瞰

近年来,费县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打造公路沿线景观风貌。对沿线绿化布局进行重新设计,科学栽植各类苗木,提升绿化标准,努力建设“路在林中走,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经济交通长廊。从1988年时的杨树和灌木墩,到今天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绿化带,公路通行环境变得更加顺畅美观。平整开阔的路面,流畅的线形,清晰的标志标线,国道327线作为跨越县境的唯一国道,焕然一新,成为华东地区繁忙的运输线路。

路的变迁,见证的是历史。从砂土路到沥青路,从曾经的“山高路阻,舟车不通”,到如今的“畅安舒美,路景相随”,连接临沂至费县的千年古道早已深埋地下。一座崭新的千年古县,正在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费县国道临沂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费县老兵的红色记忆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费县山岭地果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山东临沂:重心下沉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山东省临沂市:田园“调色板”
傅有田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