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爆点理论的《吐槽大会》走红原因剖析

2019-05-30 17:01王士焕
科技传播 2019年9期
关键词:吐槽大会

王士焕

摘 要 近年来,受国家“限娱令”的影响,综艺节目减少了对传统电视平台的依附,纷纷转向管理更为宽松自由的互联网“沃土”,强势入驻网络视频平台。由此,国内网络综艺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的趋向,各类网综节目层出不穷。其中,网络脱口秀综艺《吐槽大会》第一季上线便引爆话题,连续三季引发社会流行热潮,成为一款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综艺。文章试图从引爆点理论下的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及环境威力法则来剖析《吐槽大会》走红全网、引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其他网综选秀节目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网络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引爆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4-0014-02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综艺节目发展迅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能创造收视神话的并不多见,而由腾讯视频联合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喜剧脱口秀类节目《吐槽大会》自开播三季以来,经常跻身艺恩、骨朵等权威榜单的榜首,在网综大混战的局面中拔得头筹,成为了爆款网络综艺节目。

《吐槽大会》的爆红看似偶然,实则与引爆点理论下引发流行热潮的三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将基于这三大原则对它的走红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探究。

1 引爆点理论简析

在2000年,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引爆点》中提出了引爆点理论。他指出任何事物的流行都必定有一个引爆点,而流行潮突然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发生的极具戏剧性的时刻,我们便将它称之为引爆点。

同时,格拉德威尔通过对社会上流行风潮的分析,归纳出了流行的三大黄金原则,即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构成了引爆点理论的核心内容。个别人物指的是对流行潮兴起起驱动作用的关键人物,主要包括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三种;附着力法则讨论的是流行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吸引注意力、抓取眼球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附着力是指想法、产品或者服务内容的交互性,好的交互性能够引导用户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增强用户黏性;环境威力法则关注的是流行兴起的外部环境,格拉德威尔认为,流行潮的产生与它所处的地点、时间、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上可得,任何流行潮的兴起都离不开这三大原则的合力推动,《吐槽大会》也正是实现了三者的融合,才得以爆红网络,引发巨大的流行热潮。

2 《创造101》中的引爆点解析

2.1 个别人物:多圈层的嘉宾阵容

如上文所说,个别人物是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人物,他们对于流行的产生起着非常重要的驱动作用。首先,内行掌握着大量非常重要的行业信息,他們对自己所掌握的内部信息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乐于分享,是可靠的信息源;其次是负责信息传播的联系员,他们凭借自己强大的社会关系网将信息快速高效地传播开来;最后推销员运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极具感染力的方式进行说服,让人们欣然接纳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兴起以来,一个人就可同时扮演这三种角色,因此本文对个别人物并不做具体的角色对应,笼统定义为对《吐槽大会》的走红起助推作用的关键性人物。

在《吐槽大会》走红过程中,这些关键人物主要是节目所组建的强大的明星嘉宾阵容。他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粉丝数量庞大,影响力广泛,热度满分。多元化的嘉宾构成扩大受众面儿,将某些似乎与综艺节目“绝缘”的受众的注意力也引至《吐槽大会》。同时,不同圈层、不同领域的嘉宾在一起相互吐槽自黑,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产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笑料,也让观众也在各个领域和话题之间反复切换,时刻都能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不会有审美疲劳之感,增强用户黏性。

2.2 附着力因素:独特形式 优质内容 良性互动

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流行潮的产生与事物自身所拥有的“特质”是密不可分的,即是指流行主体本身通过独特的创意、优质的内容等信息包装的方法轻而易举的吸引大众的兴趣和关注,保证了信息的到达范围和影响力,从而增强用户黏度和忠诚度。注意力经济时代,《吐槽大会》在题材各异的网综节目中脱颖而出,抓住受众眼球与它新颖独特的节目形式、优质的内容输出及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紧密相关的,而这也是这档节目极具附着力的“特质”。

2.2.1 独特新颖的节目形式

《吐槽大会》否定了传统脱口秀节目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不再像以往那样一个人在舞台上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故事,而是通过“吐槽”的方式,用颇具幽默讽刺意味的语言,提出犀利的问题,发表“高级黑”的言论。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位话题明星作为主咖,在场的其他六位“亲友团”成员轮番对其评价和吐槽,最后再由主咖进行辩驳和反攻。这种调侃和戏谑是互联网语境下一种独特的叙事体系,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性和对抗性,也符合时下年轻网友的个性态度和表达方式,进而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的距离,易使他们产生共鸣。

2.2.2 娱乐的同时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优质内容

这种公开的吐槽表演可达到一种去除明星光环的作用,将明星嘉宾拉下神坛,整容、出轨、过气等一系列敏感话题被拉到台面上公开提及,受众一贯认知的明星完美人设被击碎,原本属于明星个人隐私领域的元素,如情感状况、家庭情况等也都一一暴露在大众面前,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同时,吐槽过程中的犀利言语和幽默表达,也引得观众发笑。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娱乐功能。

然而在“自黑和互怼”的外衣下,实质上是节目向受众既定价值观的传达。在这里,“吐槽”已不再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发泄,而是嘉宾正视自我,消除公众对自己的偏见,同时向他们灌输心灵鸡汤,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在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但前提是须得具备真正的才华,所以自己必须强大起来。在节目营造的轻松戏谑的氛围中引发受众的思考才是这档节目最终的意义和目标。

2.2.3 注重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这是所有工作中不那么无聊的一种”
《吐槽大会》之后,单口喜剧起来了吗?
《吐槽大会》第二季升级 笑果布局脱口秀生态链
从《吐槽大会》看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特色
腾讯视频发布2017年度指数报告 《吐槽大会》第二季回归
从《吐槽大会》看青年亚文化传播
网络脱口秀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分析
《吐槽大会》热播之后的思考
新媒体视阈中网络自制节目发展研究
吐槽弹幕与网络节目的互动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