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递国旗事件需要双重反思

2019-06-01 08:05王琦
金秋 2019年3期
关键词:举办方国旗形式主义

文/王琦

因为一面国旗,苏州太湖马拉松引发了一场争论。2018年11月18日的比赛中,中国选手何引丽在终点前即将争夺冠军时,志愿者却冲入赛道上两递国旗,打乱何引丽节奏,导致她被身边的非洲选手拉开距离,最终获得亚军。而在冲线过程中,何引丽在拿到国旗后也不慎将其掉落。(11月19日《澎湃新闻》)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城市马拉松的队伍,而苏州的这场马拉松显然是火了。在网友的热议中,重点围绕着两点来展开,其一,何以志愿者可以进入跑道?这种不专业的志愿行为是否为举办方要求或默许?其二,选手“扔”国旗是否为辱国行为?

在第一个问题上,当天下午已经经历了多次反转,先是在13点有新闻称承办方回应:系志愿者个人行为,可能出于爱国。但是受到了网友们的反驳,此次递国旗行为第一个志愿者没递成功追不上后,另一名志愿者冲入赛道拦截再次递出。两名志愿者不顾比赛处于最后胶着时期执意递出国旗,并成功闯入赛道,显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可以解释。果然,在下午17点,主办方回应称,马拉松前三名中国选手身披国旗冲线,是“奔跑中国”系列赛事的具体要求。也有网友爆料了终点仪式的相关图片,上面明确注明“在马拉松项目冲刺前约200米,设立专人等候中国选手,将国旗递给选手,请选手身披国旗或双手高举国旗冲过终点线”。由此,我们看到了事件的真正问题。

比赛途中不允许其他人进入赛道,本应是举办方应该保证维护的规则,却只为了拍几张彰显“国威”的照片而自己肆意破坏规则,这不仅不是爱国,反而是给国家抹黑。喊口号、摆拍类的形式主义早已渗透到多个方面,慈善、敬老、扶贫等都可以看到形式主义的身影,难道此等陋习也要延伸到体育上吗?此次马拉松干扰事件呼唤形式主义少一点,比赛面前容不得一秒钟的马虎。同时,也给城市马拉松上了一堂课,一场合格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是对举办城市和举办方的挑战。赛道、供水点、志愿者等多方面都需要严谨合理的调度,才能给选手、给大家带来一场高水平的赛事。此次选手被干扰事件显然是举办方调度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承办方和城市应直面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任何的“甩锅”和模糊焦点行为都不能抹杀举办方调度问题的根本。

其次,关于“爱国”问题,笔者认为,选手由于国旗湿滑加上肌肉疲劳,国旗脱落合情合理。而不体谅选手处境、不听解释的扣上“不爱国”的帽子,何尝不是道德绑架?同时,部分人认为不论环境都要先“举好”国旗方是爱国,同样是形式主义的体现。爱国不应只是口头上说说或者在镜头前举好国旗的形式主义,而应体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对自我的要求。工作中努力拼搏,追求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生活中遵纪守法、乐于助人、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等等,都体现着自我本身的道德修养,和对祖国的维护及深沉的热爱。

猜你喜欢
举办方国旗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举办方与民办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基于双边匹配博弈模型的马拉松赛事报名主体间关系研究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世界杯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