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与发展

2019-06-01 07:35左悦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系发展

左悦

【摘 要】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其目的在于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应如何对待国际贸易。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一方面可以充实经济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除此之外,国际贸易还可以对一国的资源配置进行进一步优化,促使一国经济向着规模化发展,提高一国经济的活力。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随着贸易形式的不断复杂化,未来的国际贸易研究方法必然向着微观化、多元化等方向进行。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一直致力于解释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类现象与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与贸易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法。把握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与发展无疑对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从而促进各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研究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就一个国家而言,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一国的要素供给,提高一国的就业水平,而且可以优化一国的资源配置、促进一国规模经济的形成、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的基础和效用理论在西方国际经济学中习惯上被称为国际贸易“纯理论”。这些理论通过分析国际分工和贸易对生产结构、分配关系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等问题,主要说明国际分工和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可分为两大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自由贸易的思想,另一个方面是保护贸易的思想。

1.1古典贸易理论

5~16世纪初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一是重视经营金银,二是主张贸易保护政策,认为国家的繁荣来自贸易顺差。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分工和自由经济的主要观点,深刻批判重商主义,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随后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由此诞生。国际贸易理论最先起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以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体系,对早期国际贸易理论的创立与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意义。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应该生产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行进行贸易以获得比自身生产更多的利益。从现实中大量的国际贸易情况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更能够对经济学现象进行普遍意义的解释,而绝对优势理论更多的是阐述了国际贸易阐述的原因、必要性与有利性。但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其局限性,其对国际贸易优势的分析是静态的,一方面没有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国际贸易优势的影响,也无法参考自然禀赋及技术条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1.2新古典贸易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瑞典经济学家们尔蒂尔·俄林出版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由于俄林在其著作中师承认其老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虽然商品国际价格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基础,但其是由供给条件引起的。古典贸易理论中的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只采用了商品生产时间来衡量各个国家在贸易中的优势。而实际上,国家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占有量的差异,也是贸易比较优势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实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在某些种类自然资源的占有量更为丰富,其生产以该种资源为要素的商品并在国际市场上予以出售,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利益。俄林模型解释了国际贸易可能会给一国经济和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由于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使用丰裕生产要素的资源并获得高于国内市场的利益,必然使得该种要素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反之,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资源生产的商品可以从国际市场获得,从而使该类商品生产要素的需求减少,近而使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和消费者均会从此类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

2.國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评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先进水平的影响,还受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适应当时社会的基本特点,产生了不同的为当时社会经济和国际贸易实践服务的国际贸易理论。如前所述,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和效应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察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等。从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探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而这一贸易理论则是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为主题而向前发展的。

2.1绝对成本理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创立

早在古罗马、古希腊时期,以分工交换思想为标志的国际贸易理论就已经诞生了。但是这个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极其稚嫩的。虽然自其后的2000多年内,也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但是也都是不完善的。对重商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促进了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斯密的贸易理论乃至他庞大的经济理论体系都是在清理与批判包括重商主义在内的以往经济思想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斯密在《国富论》中用了大量篇幅对重商主义的经济观点进行批判。在对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批判的基础上,斯密指出,国际贸易并非零和博弈,即是说贸易是互利的,并非损人利己的。互利贸易的基础则是国与国之间生产特定商品的绝对成本差异。

2.2比较成本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重大意义,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有很大的缺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无法科学合理的利用生产中消耗的劳动力来说明商品价值以及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视为人类长期观察与研究国际贸易活动所建立的第一个近乎完美的贸易理论体系,一般认为,李嘉图的贸易理论连同其整个经济思想,都得益于亚当·斯密天才思想的启发。

2.3里昂惕夫之谜,二战后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的局面,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趋向更加广泛和深入,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原因方面,较之传统的贸易理论有长足的进步。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来完善要素察赋论,但是依旧不能对二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重大改变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很多经济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很多独特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一些经济学家受里昂惕夫之谜的启发,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贸易学说,丰富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既是对传统理论的反思,又是对新形势下某些国际贸易现象的解答。

2.4二战后出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从扩展到回归

产品生命周期说——用比较动态的方法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化;偏好相似理论——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重要补充;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史上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杨小凯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回归斯密理论。

3.讨论

要想深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就必须结合当前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推陈出新,提出更加合理的有效地解释。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特点,辅助人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机遇,进而提升国家经济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彩凤.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J].时代金融,2017(6):22-23.

[2]薛璇.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探析[J].丝路视野,2017(14):29-29.

猜你喜欢
体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