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19-06-01 07:35池洁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池洁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城市工作。偏远地区就出现了无数留守儿童。由于地处偏僻地处,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不健全,所以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下,如何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接受优质的教育,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留守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相对生活水平不过分降低,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经济后盾,供子女上学、盖房子。年轻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进城的农民工其“农民”的身份难以改变。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市民”待遇。孩子教育费用过高,生活消费水平偏高。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孩子安顿在家,由孩子的祖父、外祖父或是其他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这是家长和孩子不得以而接受的痛苦的社会现实。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其特殊的环境,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成绩差。

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一方面担心留守在家的孩子在学校寄宿无人照料生活不好,另一方面担心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老师管教,因而宁可让孩子每天走几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家。这样,就意味这群走读生每天在无形中要放弃2~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不会取得进步。

(二)学校师资队伍方面的缺陷。

偏远地区老一辈资历较深、教学能力较高、责任感较强的老师都陆续调走了。现在,学校招的老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师范学生,而且还有少数的代课老师。他们无论经验、资历都不如老一辈老师。

(三)安全隐患。

對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对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监护人又缺乏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事件屡见不鲜。

(四)心理障碍。

充当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受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局限,在认知以及心理上和他们监护的孙辈之间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代沟。本身就年老体迈,加上一些家务活,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在有心事时首先会选择老师作为倾诉对象,其次是监护人,最后是同伴。

二、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国家政策体制因素。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下,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而且难以改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缺少人文的关怀,无论他们在城市务工多长时间,其农民的身份始终难以改变,无法享受“市民”待遇,面对高昂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保险费。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守在家。其次是教育体系上的因素。现阶段,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真正作出努力采取措施的地区还不多。除了极少数地区的学校做出尝试外,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对留守儿童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体制。对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通和道德体智的培养。最后,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认识度不够。在村民的眼中,到是那些在外务工的年轻劳动力能更好的维持家计,盖新房子或做生意。于是,在他们心中就无形中产生一种观念,读再多的书还不是一样要出去打工,我没有读多少书还不是一样天南地北挣钱。在这种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的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很难出众。

三、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从政策体制上,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与住房制度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废除高过城市学生的教育费、学杂费等,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使他们能就地入学,从而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

(二)从家庭教育方面,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的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在外出务工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个比较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沟通。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更要从心理上加以疏通和引导,让孩子真正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三)从教育体制上讲,应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首先,从教职工队伍建设上,除应注重教职工的专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培养,只有将对留守儿童的关怀落实到每位教职工身上,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养得到基本的保障;

其次,从学校设施上,逐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设备,解决寄宿生的汤菜供应情况,可以是自助型,也可以让家长一学期或一学年交一部分生活费,最好有免费汤供应,让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质量有基本的保障;

最后,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课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专门的教育管理。学校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他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惑,为留守儿童备档,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非最近才出现的社会现象,而且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得到了缓解,农民能在国家的系列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到时候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方能得到一定的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实际也就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人文上整体把其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才能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构筑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光光,赵鹏程. 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3(3).

[2]朱丽英.教育公平视野下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一经济学视角的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