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物流通道与节点规划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2019-06-03 00:35王令
物流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绵阳市绵阳节点

王令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1 研究背景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几年来,四川物流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省会城市和以遂宁、达州、南充等为代表的川东北部地区物流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川北地区则由于历史的原因、地理交通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目前物流业发展还相对缓慢,物流费用高、效率低,物流资源分散,物流中心功能不完善、经营效益不高。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物流成本增加,还制约了川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四川北大门进出通道的畅通与成都经济中心向北的辐射,影响到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对四川物流业与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绵阳市的物流发展也开始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发布的《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明确细化了我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构建多点多极物流节点体系,在巩固和强化成都物流主枢纽地位的同时,打造泸州宜宾、达州南充广安、攀枝花西昌、绵阳广元、内江资阳遂宁五个物流增长极。为加强绵阳市物流节点的建设,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连接起川南和川北,形成通达、顺畅的出川通道,本文针对绵阳市物流通道与节点规划进行研究。

2 绵阳市区域物流交通与物流节点建设现状

绵阳是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近年来,绵阳物流业加速发展,但是与川东北地区相比,发展建设相对滞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业态层次较低,社会物流总费用逐年上升。

2.1 绵阳市物流通道建设现状

近些年,绵阳市政府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成一批高等级公路,并且对现有公路进行提级改造,绵阳市物流通道网络大骨架基本形成。在公路建设方面,去年建成通车的绵阳至西充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广元至绵阳平武、绵阳至万源高速公路与已经通车的成绵、绵广、绵遂、成德南、成绵高速复线、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绵九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绵阳市出入川高速物流通道。截至2017年末,绵阳市公路总里程20 172km,其中高速公路413km,另有在建高速公路301km。绵阳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出入川通道基本建成,为物流通道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绵阳市“两环十射两联”高速公路网示意图

在铁路建设方面,近年绵阳市依托成兰铁路、绵遂内城际、西成客专新通道、成三客专以及绵巴万等铁路规划,逐步建设形成通达南北、贯通东西、通江达海的绵阳铁路十字骨架网,打通了绵阳地区西向、东向通道,融入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以支撑绵阳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和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航空建设方面,绵阳拥有四川第二大机场南郊机场,机场现有通航城市38个,航线数量57条,辐射全国各主要区域和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基本形成,连续9年实现年均增长28.5%左右。2014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迈入中型机场行列。201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4.34万人次。绵阳南郊机场航线数量和客货吞吐量不断增加,为成熟的航空物流通道建设打下基础。

水运建设方面,涪江是绵阳市内唯一的通航河流,境内通航河段(绵阳东方红大桥至石榴嘴)航道里程为86.17km,涪江航道能实现区间通航。

从运输量上看,绵阳市2017年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24.46亿人km,下降17.2%;公路货运周转量77.17亿t·km,增长8.6%;水运客运周转量177.52万人km,下降2.9%;铁路旅客发送量783.74万人,增长8.0%;铁路货运发送量82.92万t,增长1.4%;民用航空客运量354.34万人次,增长63.1%,成为近年来唯一一个用时不到1年实现旅客吞吐量从200万人次跨越到300万人次的机场;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22 270t,增长31.6%。

从以上数据看出,绵阳市融合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水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无论是通车里程还是运输量上均为出入川物流通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 绵阳市物流节点布局概况

根据《绵阳市物流园区规划》,绵阳市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网点四个层次规划布局“4-6-3-N”体系的物流节点。

4个物流园区分别为中国科技城科技物流产业园、石塘商贸物流园、龙门农产品物流园、石马-东林物流园。6个物流中心分别为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安县物流中心、江油物流中心、三台物流中心、盐亭物流中心、平武物流中心。3个配送中心分别为北川配送中心、芦溪配送中心、梓潼配送中心。

总体上绵阳市现有物流节点的数量、规模基本能满足市场供给需求,节点分布相对平衡,但物流节点功能单一、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居民高层次、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存在问题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零距离换乘”的综合性客运枢纽和“无缝衔接”的货运枢纽基本没有,现有的火车货运站、机场等物流节点缺乏统一的规划,货运协调不方便,公路和铁路、机场之间的衔接滞后,不能满足客货运的高效换乘[1]。各物流节点之间各自为政,独立规划发展,不利于资源充分利用,也加剧了货运转换成本。另一方面,城乡发展差距大,不协调,无法满足城乡之间物资转换,不能适应乡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绵阳市物流节点布局正在形成网络化,但是各物流园区与其他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之间各自为政,并未实现互联互通。且物流业态层次较低,大多沿用传统的仓储、运输、保管、分装和部分加工的业务模式,区域物流规划一般限制在行政区域内,也没有形成跨区域的物流资源整合。因此,应借鉴达州、南充、遂宁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绵阳市现有的以及规划的物流节点,合理分配物流资源,整合现有物流节点的功能,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打造一批功能多样、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节点。

3 绵阳市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绵阳市物流通道建设实施策略

为加快畅通川北进出川通道、提升通达能力,应科学构建适应绵阳市产业发展、满足现代物流需求特点、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物流通道网络,持续提升物流通道功能,加快各通道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实现川内外无缝对接。

3.1.1 继续完善绵阳市交通通道建设。铁路建设方面,在宝成铁路复线、万广、成绵乐城际铁路、广元至九寨沟铁路、西成高铁等既有物流通道基础上,仍需按照规划加速发展其他铁路通道建设。公路建设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成什绵、遂(资)德阿、成德南、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过境段建设与天星、旌江快速干线建设,力争建设中(江)金(堂)快速干线,形成通往成都主枢纽的快速通道;二是积极推进资德阿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打开西向发展通道,增强平原地区与西北山地和东南丘陵区经济社会联系;三是开工建设广元至平武、绵阳至万源高速公路,争取绵阳经广元至陕西界段扩容改造项目落地,加快构建绵(阳)广(元)地区内部贯通快捷通道。空港建设方面,推进九岭机场建设,逐步完善区域支线航线网络。

绵阳市现有交通网络对接“一带一路”北上大通道规模不足,主要存在公路技术等级较低、高铁速度较慢、航空航线不足等劣势。未来应继续推进绵阳物流网络一体化规划布局,加速绵阳市物流通道与节点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川北通道通行能力。

3.1.2 加速城乡一体化通道建设。一是全面加快推进国道G108、G210、G212、G213、G215、G318、G319、G348段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改扩建大件运输公路,增强大件运输能力。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山区通道建设与农村路网建设,继续支持绵阳平武、北川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改善平武县没有铁路、高速公路、码头,全县交通仅依靠公路的交通现状;加速完成广元朝天区花石至梧桐乡村公路、苍溪县月尔至五峰村乡村公路、旺苍县龙风至盐井村公路等路网衔接工程,改善秦巴地区山区面积大,公路弯多坡陡、临水临崖路况等道路窘境。解决绵阳市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的物流通畅问题,打开中心城市与山区双向互通新局面,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

3.1.3 加强绵阳市和广元市物流通道融合,使出入川通道更顺畅。通过推进绵广两地物流网络统一规划布局,实现物流通道的协调与融合,实现内部贯通、外部联通。统筹绵广两地交通运输资源,畅通现有交通运输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绵广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绵广地区北向出川问题,畅通川北进出川物流通道。

3.2 绵阳市物流节点建设实施策略

3.2.1 进一步优化绵阳市物流节点网络化布局。针对绵阳市具体交通道路情况,给出轴辐式物流网络的枢纽、节点和运输线路。根据轴辐式理论中的“点—轴—面”分布特性,结合区域交通道路图(如图2),综合考虑行政区划、经济往来、交通连通、地理分布、经济体量、历史往来等因素,给出绵阳运输与配送网络布局与规划。

图2 棉广地区地理交通图

将绵阳市运输与配送系统作为一个总系统,以点轴面分别辐射不同区域为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小的物流节点。

(1)“点”: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县城、主要运输配送节点、一些条件较好的主要场镇。

(2)“轴”:以绵广高速、宝成铁路、国道108为交通主轴,县道乡道为支线,形成轴网络。

(3)“面”:在“点”和“轴”的基础上,根据辐射区域确定“面”的划分和设计。

以绵阳市中心城区为区域主物流枢纽,下辖的重要县市建立运输配送中心,在其他较为重要的县城或重要的物流节点(如物流园区、货运集散点)等建立分拨配送点,在一些物流基础设施较好的社区或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秀的乡镇设立终端配送点。依据以上原则,对绵阳市物流网络节点做出规划,见表1。

通过以上物流节点的定位,旨在形成依托交通主干线,利用辐射城乡的各支线深入城市社区和农村各网点的三级节点,打造层次分明、功能明确、定位准确、覆盖全部城乡居民需求的物流节点布局。

3.2.2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电商物流服务节点下乡。充分利用农村乡镇上的邮政服务网点和各个小型超市,鼓励发展农村物流节点代收代发业务。积极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延伸服务网络。结合农村产业特点,推动物流企业深化与各类涉农机构和企业合作,培育新型农村电商物流主体[2]。充分利用“万村千乡”、邮政等现有物流渠道资源,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农村扶贫等工作,构建质优价廉产品流入、特色农产品流出的快捷渠道,加速推进绵阳市城乡物流业、农业、电商产业有机融合与联动,形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城乡电商物流服务体系。

表1 绵阳市物流节点规划与定位

3.2.3 鼓励城乡农产品和生活物资农资共同配送,充分发挥配送节点能力。依托便利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县级物流节点的生活物资和农资,通过乡镇配送点及时配送到农村,同时将农产品与城区和县城的大型百货商城、连锁超市、批发市场等集散点对接起来;鼓励和引导大型超市到社区和乡镇设立便利店等终端节点,支持线上个性化定制和线下配送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猜你喜欢
绵阳市绵阳节点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绵阳卷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四川绵阳卷
Crosstal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antidiabetic drug action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