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中国式扶贫之路

2019-06-03 04:01蒋礼宏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扶贫中国道路

蒋礼宏

摘 要:扶贫,走共同富裕,是我党的宗旨。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党和政府主导下的扶贫战略活动已经开始并取得了效果。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得到许多国家和联合国的认可,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扶贫道路”。现中国扶贫已进入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扶贫脱贫是关键,而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根本。扶贫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搜索相关资料、综合实际情况试图探究分析中国式扶贫之路。

关键词:中国  扶贫  道路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不断的完善国家扶贫战略以及政策系统,总结摸索出来一条基于经济发展为主要带动力量,将开发扶贫作为本途径,在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以及农民主体作用结合、惠普性政策以及特惠性政策配套、扶贫开发以及社会保障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扶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扶贫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扶贫开发工作越来越重视,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脱贫道路。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精准扶贫”的力度也在不断的深入,中国的贫困人口也在逐渐的减少,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中国式扶贫之路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有155美元,是较为典型的低收入国家,我国85%左右的人们每天在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之下。在2002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1100美元,超过了1045美元的限额,我国也成为了中等收入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到达了4240美元,超过了4126美元的国际标准,我国成为了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可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事业效果显著,共有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全国农村约有7017万贫困人口,占整个农村居民的7.2%左右。在2016、2017年,每年减少约1000万贫困人口,预计截止2018年12月我国农村大概为5000万贫困人口。统计显示,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扶贫开放,践行中国式扶贫道路,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在贫困地区中农村居民收入也呈现持续的增长。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77元,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水平是2012年收入的1.6倍,年均实际增长为10.4%,相比之下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总数的69.8%,相对于2012年提升了7.7个百分点。

其他国家在扶贫过程中資金投入、收效不明显相比之下,“中国式扶贫”就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综合中国国情,通过实践摸索、探究、创造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脱贫方针路线,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在实践中,中国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国家扶贫战略以及政策系统,形成了基于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将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的方式,将政府的主导、社会的帮扶以及农民主体作用有效结合,在惠普性以及特惠性政策的指导之下,将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构建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一)实事求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基于农村实际状况,对贫困群体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解具体状况,分析贫困的原因与背景,明确脱贫的需求与目的,综合实际状况解决贫困群众的基础问题,满足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重视脱贫失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结合生态保护、实施易地搬迁、着力加强教育、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等扶贫方式,真正的实现了农村的脱贫,同时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在整体上来说,在中央到地方各个方面的努力之下,扶贫明显取得成效。

(二)综合国情,完善制度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中国式扶贫道路的践行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以及跨行业的、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主体结构,构建了完善的社会扶贫系统。

(三)推动经济发展,重视减贫事业

“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在实践中,要将减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将发展经济作为脱贫的有效方式,正确的发挥扶贫开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相促进以及监督作用。

(四)因地制宜,凸显优势

“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状况,分析其市场发展潜力,整合人文旅游等优势特征,因地制宜构建精准的脱贫道路。

第一,始终坚持多元化的脱贫方式,重视效果与结果。在实践中始终将开发作为主要的扶贫政策,在扶贫过程中重视教育,强化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惠普政策与特惠政策进行有效整合,在重视农村、农业以及农民的惠普政策基础之上,面向广大的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与手段。

第二,分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作为基础性的战略仿真,具有分类实施,精准开展的效果,可以真正的摆脱贫困的困扰。

三、十九大之后中国式扶贫举措

扶贫脱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也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机制、新策略;也对扶贫攻坚的新方法以及新手段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为中国式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精准确定扶持对象、应用资金精准、项目安排的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确定贫困村、贫困户以及贫困人口,实现动态化的管理,综合贫困的原因实现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持。

第二,始终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各个组织的具体工作内容,保障精准扶贫的有效运行。党中央、国务院要制定扶贫政策,规划重大的扶贫工程,通过地方政府总结,明确目标、下达项目、重视资金投放、管理以及监督考核,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对各个村扶贫工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措施落实。

第三,坚持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式扶贫道路就是社会以及党的共同责任,凝聚社会力量,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以及社会扶贫等不同渠道以及机制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充分的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放力度,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性,拓展扶贫开发的全新渠道,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扶贫道路。

第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十九大的“精准扶贫”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策略与新机制,通过全面动员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各种力量的方式进行扶贫脱贫,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开展中,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要树立主体意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提升贫困群众生产以及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提升贫困地区以及群众的发展能力。

第五,生态建设与扶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秉承绿色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异地搬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或把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人口搬迁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并对恶劣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友好互动,脱贫攻坚就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重视环境的生态建设并在生态修复中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的双赢。

四、结束语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国式扶贫”是在实践中探究总结出来的扶贫方式,已经获得了重要的成效,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而历史经验证明,脱贫工作的后期中会投入大量成本,难度也越大。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點就是应用新技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产业、教育、健康以及生态扶贫,探索“中国式扶贫之路”也会逐渐深入,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标杆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雪.探索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之路——“中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研讨会”在京举行[J].农经,2016(08):39-41.

[2]顾磊.中国扶贫基金会:探索公益组织扶贫创新之路[N].人民政协报,2015-12-08(009).

猜你喜欢
扶贫中国道路
道听途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