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联合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对比分析

2019-06-05 02:25何靖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硬化性B超颈动脉

何靖华

(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引 言

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引发脑梗死等疾病,一般情况下,患者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甚至是肢体瘫痪等严重问题。早期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验时,主要的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此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本文主要对B超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测方法,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中,从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当中,随机选择了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人数均为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从40岁至8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15±1.9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从42岁至8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55±2.21)岁。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发病后15d内接受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DSA检测方法,具体操作为:(1)在患者股动脉位置穿刺,并提供选择性颈动脉造影;(2)去患者颈动脉正面、侧面、斜面三个方向进行摄像。

为观察组提供B超联合CTA造影检测,具体操作为:(1)使用阿洛卡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颈动脉系内膜、中膜厚度、硬化斑块与管腔狭窄等位置进行检测;(2)使用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实施CTA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引导患者采用仰卧位,在扫描中,从患者的主动脉弓政治颅顶进行操作,并使用表面遮盖显示方法,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完成图像重建。(3)建立三维立体图像,对患者的骨骼与其他血管进行减影处理,以此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影像学检查中得出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的情况,主要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当中的左侧狭窄、右侧狭窄与双侧狭窄等情况进行统计;(2)对比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评分,即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实施后,患者在检查前准备、检查流程、检查时间与检查体验等方面的评分情况;(3)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使用满意度计算公式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计算: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查体验与满意程度,对检查方法进行优化提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对比分析

实施不同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验方法之后,检查结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观察组患者中,总检出39例,检出率为90.70%,对照组患者中,总检出34例,检出率为79.08%。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检验方法有效性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实施了B超联合CTA检查方法之后,各项评分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检查前准备(89.14±0.25)分、检查流程(94.02±1.32)分、检查时间(89.62±1.87)分、检查体验(88.32±1.28)分。同期对照组,检查前准备(56.12±1.25)分、检查流程(55.62±0.14)分、检查时间(57.39±1.42)分、检查体验(52.63±1.21)分。观察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中,表示“十分满意”患者人数为18例,表示“满意”患者人数为23例,总满意人数为41例,所占比重为95.35%。对照组中,表示“十分满意”患者人数为10例,表示“满意”患者人数为15例,总满意人数为25例,所占比重为58.14%。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较为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对照表[n(%)]

表2 两组患者检验方法有效性评分对照表(±s)

表2 两组患者检验方法有效性评分对照表(±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3 43检查前准备89.14±0.25 56.12±1.25 7.221<0.05检查流程94.02±1.32 55.62±0.14 8.694<0.05检查时间89.62±1.87 57.39±1.42 7.069<0.05检查体验88.32±1.28 52.63±1.21 7.122<0.05

表3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照表[n(%)]

3 讨论

患者动脉壁失去了弹性,血管内脂类增加容易导致血管壁增厚,进而引发血栓[2]。此种情况下,患者机体内的血流会会出现不畅通的情况,血运不佳,最终造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3]。此种类型的疾病是血管类疾病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而言,在接受临床诊断中,需要采用科学高效精准的检验方法,以便及时确诊,为后续的治疗工作争取时间[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特征。并且,受到患者自身颈动脉斑块的沉积与血栓加剧,容易导致患者的血管管腔变得狭窄,甚至出现严重的闭塞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有效治疗,患者会因为脑部缺血缺氧,而引发脑梗死危险。近年来,我国医疗临床领域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与其他类型的疾病有所不同,脑梗死在患病期间有较长的潜伏期,并且病症相对隐蔽,不利于及时发展和实施治疗。通常情况,当患者发现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良症状,需要实时急救治疗。

B超联合CTA诊断方法应用后,观察组患者总检出39例,检出率为90.70%。检查前准备(89.14±0.25)分、检查流程(94.02±1.32)分、检查时间(89.62±1.87)分、检查体验(88.32±1.28)分。总满意人数为41例,所占比重为95.35%。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B超联合CTA诊断方法,相比传统的DSA诊断方法,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这一结果与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所得结果有相似性。学者谭亚敏(2012)在B超联合CTA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检测的研究工作中得出,采用了联合检验方法的组别,较比使用传统DSA检验方法的组别,在检出率方面更具有优势。联合方法检出率为92.5%,达到了较高的有效性[5]。

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要为其提供B超联合CTA的全面性检查,提早进行治疗,确保可以降低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B超联合CTA诊断方法,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优化患者的检查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硬化性B超颈动脉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