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酶及心率的影响评价

2019-06-05 02:25徐三荣王月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氟烷心率心肌

徐三荣 王月琼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主要是在老年人群中出现,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使得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断的升高[1]。冠心病患者在疾病出现后,心肌的供血量、结构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为其们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影响心储备功能,引发不良事件发生。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在手术时,若不能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的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2-3]。本研究主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七氟烷麻醉时对其心肌酶以及心率的影响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以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

纳入标准:(1)确诊存在冠心病,且接受手术治疗;(2)年龄处于60岁及以上;(2)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者;(2)手术禁忌证者;(3)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实验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60岁-75岁,年龄均值为(65.23±1.59)岁,体重均值为(64.20±7.53)kg,其中男 29 例,女 21例。

对照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61岁-76岁,年龄均值为(65.95±1.67)岁,体重均值为(63.89±7.44)kg,其中男 30 例,女 20 例。

对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入室后,均对其外周静脉开放,密切监测其心电图以及血压水平变化,之后实施5min的面罩吸氧,控制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以静脉注入的方式给予患者0.5mg戊乙奎醚、0.1mg/kg咪达唑仑、0.4μg/kg舒芬太尼干预。

对照组行丙泊酚(3.0μg/ml)麻醉,同时静脉注射0.15mg/kg顺阿曲库铵,肌松起效后,实施气管插管,同时泵入2.0μg/ml-3.0μg/ml丙泊酚维持麻醉。

实验组行七氟烷(8.0%)麻醉,患者的呼气末浓度为1.5MAC-2.0MAC后,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实施0.15mg/kg顺阿曲库铵干预,肌松起效后,实施气管插管,并为患者实施1%-2%的七氟烷用以维持麻醉。

两组接受机械通气,控制呼吸频率为12次/min左右,控制潮气量为8.0ml/kg-10.0ml/kg。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适当调整通气的参数,并间断性的为患者实施0.05mg/kg顺阿曲库铵静脉注射干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2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前、术后6h、12h、24h的心肌酶(主要为cTnI:肌钙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以及术前、术后 5min、10min、15min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心率(HR)变化作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1.4 数据处理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水平分析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6h、12h、24h的cTnI、CK-M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 1:

2.2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分析

实验组术后 5min、10min、15min 的 DBP、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中,2例出现呕吐,3例出现恶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3例出现恶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心肌酶水平分析(±s)

表1 两组心肌酶水平分析(±s)

组别实验组(n=50)对照组(n=50)指标CK-MB(μg/L)cTnI(U/L)CK-MB(μg/L)cTnI(U/L)术前0.30±0.11 1.08±0.18 0.27±0.10 1.07±0.20术后6h 0.67±0.08 1.72±0.27 0.88±0.17 2.97±0.33术后12h 0.77±0.07 2.37±0.38 1.27±0.18 4.75±0.36术后24h 0.68±0.08 2.13±0.27 1.11±0.06 4.33±0.41

表2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分析(±s)

表2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分析(±s)

组别实验组(n=50)对照组(n=50)指标DBP(mmHg)SBP(mmHg)HR(次/min)DBP(mmHg)SBP(mmHg)HR(次/min)术前84.22±6.30 143.53±5.22 75.33±4.32 84.41±4.77 145.31±2.58 78.50±4.63术后5min 74.53±3.96 116.63±5.39 63.12±5.30 68.75±5.74 112.41±6.78 78.41±4.60术后10min 74.55±5.45 116.41±5.75 57.26±5.39 68.53±4.41 113.14±6.45 77.52±4.47术后15min 85.31±3.66 138.61±6.33 73.37±3.52 77.85±5.63 131.58±3.78 81.35±4.09

3 讨论

冠心病是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或者阻塞、引发心肌供血不足,出现胸闷、出汗、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的疾病。故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中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因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机体耐受性较差,各项器官储备功能均有所降低,导致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使其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引发相关严重的不良事件[4]。研究显示,在老年患者手术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干预,可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且可维持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肌血氧供需的平衡,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本研究显示,接受七氟烷麻醉的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术后 6h、12h、24h的 cTnI、CK-MB 水平均低于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实验组术后5min、10min、15min的 DBP、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七氟烷的实施,可更好维持患者心肌酶、血压水平的稳定性,降低患者的心率水平,且使用安全性较高。七氟烷是全麻药物的一种,其具有挥发性,在手术麻醉中应用,血气分配系数小,不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造成明显的抑制,麻醉诱导的过程中较为平稳、迅速[5]。七氟烷麻醉后,可快速发挥其优点,不会抑制患者脑血管的调节功能,从而保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6]。同时七氟烷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保持了心脏心肌的灌注。

综上所述,七氟烷麻醉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不仅可对患者的心肌酶水平有所改善,也可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性,且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氟烷心率心肌
心率多少才健康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对犬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