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负性情绪影响体会

2019-06-05 02:25陈燕娇蔡燕芳林碧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住院

陈燕娇 蔡燕芳 林碧辉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患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而大部分患者常发生于院外,为挽救患者生命,对其实施院前急救尤为关键,而有效护理是保证救治成功的关键,所以,除对患者实施急救外,对其开展护理干预亦十分重要[1]。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常规院前急救护理,以探究院前急救心理护理的有效性,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

观察组45例患者年龄为42-78(62.65±3.73)岁,男女分别为 27(60.00%)、18(40.00%)例。

对照组45例患者年龄为41-77(62.58±3.68)岁,男女分别为 26(57.78%)、19(42.22%)例。

两组资料经对比可知统计值P>0.05,可对比。

1.2 方 法

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即护理人员接到急救120后,详细询问患者所在地点及病情状况,并通知急救小组做好出诊准备,在出诊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联系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简单救治,并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待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干预措施,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尿激酶、100ml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转运至急救车上,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在转运途中应对其病情及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

观察组45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心理护理,除对患者实施常规急救外,还需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具体为:(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较急,且进展较迅速,大部分患者常处于极度恐慌、害怕等状态,这十分不利于控制病情,因此,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护理人员除询问患者病情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告知患者“恐慌、害怕等心理更易加重病情进展”,促使患者尽快稳定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多向患者讲解抢救成功的病例,以增加其信心,此外,对患者家属或亲友进行安抚,告知他们“患者病情抢救需获得家属或亲友配合,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需尽快稳定情绪”,促使其尽快调整心态。(2)在出诊期间,护理人员除主动联系患者家属了解病情外,还应告知患者家属或亲友不要表现出悲伤、哭泣、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到患者心情,并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抚及精神鼓励,以增强患者求生意志。(3)在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感受,认真倾听他们诉说,多对他们进行安抚,向其讲解急救车上的抢救条件,消除其顾虑,缓解其恐惧、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

1.3.2 评估标准 (1)焦虑评分: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计分制为0-4分,总分100分,信度为0.869,效度为0.889)进行调查,临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则焦虑情绪越严重。

(2)抑郁评分:选择SDS(抑郁自评量表,计分制为0-4分,总分100分,信度为0.874,效度为0.888)进行调查,临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则抑郁情绪越严重。

(3)护理满意度:选择我院自制量表(满分100分)进行评估,主要对护理服务内容(40分)、工作态度(30分)、工作主动性(30分)进行评定,<70分、70-85分、>85分分别表示不满意、较满意、十分满意,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37.62±3.36)分]、抑郁评分[(36.24±3.48)分]低于对照组[(45.44±4.52)分、(43.26±3.52)分],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 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P<0.05,如表 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干预前56.40±5.25 56.36±5.20 0.036 0.971干预后37.62±3.36 45.44±4.52 9.314 0.000干预前55.36±3.58 55.38±3.63 0.026 0.979干预后36.24±3.48 43.26±3.52 9.514 0.000住院时间(d)10.24±3.15 14.26±3.46 5.763 0.000焦虑评分(分) 抑郁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较多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身心疾病,心理应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疾病的躯体症状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两者相互影响,加上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但以往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工作时,医护人员只注重对患者实施抢救,忽视了患者心理状态,而不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不仅易加重患者痛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除对患者实施急救工作外,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亦非常重要[2]。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其能有效意识到不良心态对疾病进展的作用,从而可自主调整心态,使其以一种较积极的心态配合后续治疗;同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护理服务内容,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减少护患纠纷具有较积极的作用[3,4,5]。

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心理,使患者以较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减少患者经济支出具有较积极的影响。同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亦说明院前急救心理护理的护理服务质量更佳,更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好评度及认可度。

综上所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十分可行,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并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好评度。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住院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