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2019-06-05 02:25叶敏宏叶志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1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缝隙心绞痛发作

叶敏宏 叶志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1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患者常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绞痛间断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冠心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这类患者身体承受能力低下且易形成负性情绪,医护人员需及早识别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改善疾病症状。本研究旨在探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预效果,以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促进疾病转归。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8年7月在厦门某三级甲等医院保健病房住院的老年冠心病者,共9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6例,男 27例,女 19例;年龄 61~87 岁(73.5±2.4)岁;病程 1~3年(1.8±0.2)年。干预组 46例,男 28例,女 18 例;年龄 62~88 岁(74.6±2.3)岁;病程 1~3年(1.7±0.3)年。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可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②年龄大于等于65岁;③无并发肿瘤疾病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伴先天性心脏病者;②伴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③伴认知功能低下、言语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表现为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心电图监护,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

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各能级护士及责任组长。合理安排无缝隙护理小组成员的工作时间,分为8小时岗位制、24小时负责制。护士长需提前对责任护士班次需求情况进行整理,并在排班前7天将各责任护士班次分配好。通过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其心态想法,并根据患者的心理诉求、生理需要和病情等,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及心理疏导等。同时,护士还要重视对患者的基本护理干预,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情况,从而能对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对健康宣教加以重视,经实施多种宣教访视,向患者简单介绍用药常识和疾病基础知识,指导患者心理和饮食、血压监测和运动,以及处理紧急病情的方法等。对生活指导、心理辅导予以加强,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对饮食调节加以注意,对每日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量合理控制,定期对患者腹部按摩,促进大便畅通,防止排便过力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发生。

1.4 评价标准[2]

评定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冠心病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满足上述情况即为显效。心电图上ST端下降显著,且回升至不低于0.05mV,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满足上述即为好转。心电图未发生任何变化,病症发作次数、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即无效。

实使用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状态情况进行评定,量表项目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治疗满意度,每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心绞痛症状改善越显著。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统一整理和编码后,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学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6.09%,明显低于干预组的9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心绞痛发作状态

对照组的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治疗满意度等心绞痛发作状态情况均低于干预组(P<0.05),具体见表2。

表1 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心绞痛发作状态情况(±s)

表2 心绞痛发作状态情况(±s)

组别对照组(n=46)干预组(n=46)t值P值心绞痛稳定状态77.49±4.26 92.49±4.51 16.399 0.001疾病认知程度69.05±6.18 89.31±5.67 16.369 0.001心绞痛发作情况85.21±5.48 93.48±4.88 7.644 0.001躯体活动受限程度84.43±5.23 91.10±4.68 6.446 0.001治疗满意度86.57±3.94 94.91±2.14 12.616 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进展,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占比高达的67.1%,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冠心病早期常无显著症状,易被患者忽略,确诊时常已发展至中晚期,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致使治疗难度加大。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无法治愈的,临床上多以预防、控制为主。有研究表明[3],在临床治疗中护理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能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机体恢复,而且对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的提升均有重要作用。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整个就医治疗及康复过程更加完整、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个性化的护理方式[4]。无缝隙护理属于新兴护理模式,此护理措施的应用是将患者的满意度、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开展全方位管理,保证护理服务的实施更具细致性、完整性。无缝隙护理是以科学管理作为基础,同时在开展护理时将个性化、人性化特点有效体现出来,这样能有效减少开展护理服务期间疏漏情况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中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着显著的干预效果。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患者疾病转归,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为通过向患者简单介绍病症相关知识,加深其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护理治疗配合度;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有助于患者体质量增强,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冠心病的再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总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对疾病转归具有推动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缝隙心绞痛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