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19-06-05 02:25李淑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出院依从性心脏

李淑如

(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是由于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临床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心力衰竭有急、慢性之分,如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在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选取68例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健康教育对其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患者,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6例,年龄 55~81岁,平均(63.8±4.6)岁,其中急性心力衰竭15例,慢性心力衰竭19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4例,年龄52~79岁,平均(64.2±5.3)岁,其中急性心力衰竭13例,慢性心力衰竭2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可以比较(P<0.05);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X射线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护理方式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基本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严重感染患者;免疫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1.3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常规检测并接受常规治疗,记录并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如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紧急抢救之后,病情稳定后,给予吸氧治疗,并对患者安慰及鼓励,使其心肌耗氧量降低,避免心力衰竭情况加重;②所有患者均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③患者经医师检查医符合出院标准后,可办理出院手续,提醒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叮嘱其定期复查。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组长由临床心力衰竭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经过查找资料并联合护理经验,制定相关护理计划,并对组员进行培训及考核;②患者入院后,充分掌握患者个人信息及患病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环境、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的介绍;当患者在病房整理结束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设心力衰竭健康教育大讲堂或病床旁知识讲解,内容包括心衰成因、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法,让患者能够初步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以减少因恐惧产生的不安,提升患者依从性;③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使用的药物的不同,讲解其作用机制,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并使患者容易接受,从而提升对用药的依从性;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少食多餐,控制热量的摄入,同时讲解控制饮食的好处及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在饮食方面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指导患者适量运动能够提升心脏活力,改善心脏功能,提升患者对运动的重视程度,提升运动依从性;④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用药、饮食等方面知识的再次讲解,巩固患者在院期间掌握的知识;在患者出院1个月内,对其进行电话回访,1次/周,了解患者出院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醒其注意事项,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耐心倾听并再次讲解;患者出院3个月后,护理人员上门拜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并巩固患者疾病知识。

1.4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对其发放知识掌握程度表,包括对用药、饮食等10项内容进行打分,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知识掌握度越好。

患者出院3个月后,护理人员对其依从性打分,包括用药、饮食、运动等5项内容进行打分,每项10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44~50分为依从性非常好,30~43分为依从性一般,0~29分为依从性不好。依从率=依从性一般+依从性非常好。

患者入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选用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为(76.26±6.31)高于对照组(64.58±3.64),差异显著(t=9.349,P<0.05)。

2.2 两组患者依从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6.1%高于对照组82.4%(P<0.05),见表 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依从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4 34护理前8.58±2.06 8.56±2.11 0.040 0.969护理后14.59±3.24 11.24±2.31 4.909 0.000 t值9.127 4.995 P值0.000 0.000

3 讨论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静脉系统内血液堆积,导致动脉系统中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心脏循环障碍。通常由于心肌梗死、炎症、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造成心肌功能变化,最终导致心脏收缩压及舒张压发生障碍。通常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急性心肌受损或心脏负荷突然加重,引起的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并伴有肺部淤血、肺部水肿,常见左心衰竭,需紧急抢救治疗[3]。慢性心力衰竭指心脏持续、稳定的恶化或失代偿,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主要致病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等。对其治疗以药物为主。但由于心力衰竭多发于中老年,由于个体差异及对病理知识不清晰,导致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不高,从而影响日程生活。

常规护理通常的护理重点在疾病本身,但由于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不了解,会导致患者依从率降低,影响护理治疗效率。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对患者加强多方面的健康教育讲解,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本身,同时提高对其治疗的重视,能够体高患者依从性;全程持续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加深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认知程度,并且在家人的督促指导下,使患者在院治疗以及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均能保持良好的规律性,使体内环境稳定,心脏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研究能够看出,采用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月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调查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出院依从性心脏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心脏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