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06-05 02:25余巧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径左心室心功能

余巧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9)

肺炎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系统症状,伴随肺部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认为[1],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通过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护理对策,可提高疾病治疗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为了探析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选取60例患儿进行对照研究,取得效果较为理想,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岁,平均年龄(5.8±2.5)岁,心功能Ⅰ级 9例(30.0%)、Ⅱ级 11例(36.7%)、Ⅲ级 10例(33.3%)。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0岁,平均年龄(5.3±2.8)岁,心功能Ⅰ级11例(36.7%)、Ⅱ级10例(33.3%)、Ⅲ级9例(30.0%)。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辅助其进行常规检查,做好生活指标、环境护理、病情检测等护理工作。观察组给予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包括:

1.2.1 心理护理 因患者不可进行语言交流,所以护理人员应将非语言式的沟通应用于护理过程中,如采取拥抱、握手等肢体语言,或安抚、怜爱的目光来增加与患儿之间沟通,改善其抵触心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也要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其交流,针对存在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的家属,护理人员及时沟通,主动询问原因,并积极疏导。1.2.2 健康教育 很多家属对疾病并不是很了解,从而导致一些护理工作进行不是很顺利,所以,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并发症、治疗措施、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等,尽量得到家属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将患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提升。

1.2.3 呼吸道护理 患儿因疾病影响而出现肺部通气量低且心脏需氧量增加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呼吸道护理方法应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和肺炎表现而制定,具体为患儿体位按时更换,将头肩抬高一定度数在卧位时,便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和肺部交换气体。营建舒适病房环境,如定时消毒、通风并保持室内干净、整洁。针对血氧饱和度低以及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氧浓度在50~60%的吸氧操作,而对于严重缺氧患儿则采取面罩吸氧。采取吸痰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完成操作后口腔使用盐水棉球清理,避免出现口腔溃疡。

1.2.4 发热护理 间隔1~2h测试患儿体温,并认真、详细记录。对于高温患儿可采取退热措施,针对采取退热剂的患儿,应对皮肤护理工作增强,同时确保皮肤干净、整洁、干燥,有效避免出现红臀和压疮。

1.2.5 输液护理 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并将前额静脉作为静脉注射的主要位置,可有效避免出现药液渗漏和针头脱落的情况。随时观察给药期间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当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控制静脉滴速在6~10滴/min。

1.2.6 排便护理 患儿进食量少,极易出现排便障碍的情况,也可能因胃肠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所以,对患儿的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当出现便秘及时使用开塞露通便,并重复不可排便用力;出现腹泻时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清洗患儿肛门及会阴部在其排便后,保持干净、干燥,防止出现肛周皮肤感染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等生命体征情况,以及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同时记录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1.4 统计学处理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存在差异,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9例,占63.3%,一般满意10例,占33.3%,不满意1例,占3.3%,总满意度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2例,占40.0%,一般满意12例,占40.0%,不满意 6例,占20.0%,总满意度为 80.0%(24/3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7.158,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呼吸频率(次/min)79.8±12.3 43.1±8.2 80.2±11.7 58.8±9.0心率(次/min)184.4±44.7 182.5±42.1 182.5±41.8 146.5±18.9肝肋下增大程度(cm)2.57±0.45 1.14±0.10 2.54±0.37 1.62±0.1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0 30体温恢复时间(d)2.89±0.84 4.27±0.79 5.072<0.05憋喘缓解时间(d)3.12±0.66 4.41±0.62 5.614<0.05肺啰音消失(d)5.29±1.13 7.48±1.27 5.448<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对照组(n=3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34.68±3.21 51.54±5.24 34.12±3.16 40.14±5.27 63.36±5.27 41.75±3.25 63.42±6.57 55.34±5.68 54.26±4.27 37.24±4.17 54.17±4.15 47.82±5.18

3 讨论

临床中,肺炎是比较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小儿较为多发,此病起病迅速,且在春冬季发生率较高,患儿若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加重病情,从而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是比较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威胁生命安全[2]。对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治疗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护理以被动护理为主,新阶段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生理护理已经很难满足护理需求,应增加心理护理来提升护理质量。

系统性护理干预符合现代人们对护理的要求,同时满足心理、生理等护理需求,保证护理采取无缝式进行,患儿的护理服务根据其病情而制定,从而使得护理干预更加全面且多方位,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径左心室心功能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