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印刷媒体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06 07:36商明慧周薇
网印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技能工匠精神印刷

文 商明慧 周薇

前言

从2016年至今,“工匠精神”这一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了保障技工工资待遇水平、职业发展成长通道的多项措施。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上升为国家战略。

高职院校致力于“职业态度和动手能力”两者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谋而合。因此,探索工匠精神传承与培育的基本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并将其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印刷业作为历史悠久的生产加工制造产业,必须有“工匠精神”作为行业支撑。本文主要介绍“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在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将“工匠”(专业技能)和“精神”(专业素养)分割开来,在学生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熏陶蕴养相对不足。

为改善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精神的这一局面,学院重新审视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设计中重点融入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一丝不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通过打造双师工匠型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思政、深化实践教学等方式方法,形成侧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色培养体系。最终确定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印刷业发展要求,能胜任印刷及相关行业企业中印刷生产操作、印前制作处理、印后加工操作、印刷质量检验与分析、印刷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作,具有工匠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行业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调研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印刷核心岗位群,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职业拓展课四大课程平台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第一学期除思想政治课程外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二、三、四学期除思政课程和《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外增加开设十余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如《红色经典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美术鉴赏》、《世赛印刷媒体项目竞赛模块实训》等。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方面,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及力度。具体体现如下:

1.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

图1 大国工匠专题系列课堂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改革创新,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目标之一。首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中打造大国工匠之工匠精神的培养专题系列课堂,把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古代及现代工匠典型人物等行业相关内容进行汇编着手撰写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中观大国工匠,潜移默化中领会工匠精神,完成系列专题教育。

2.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课时比例及强度

以专业技能实践为导向,采用理论加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工匠精神在教学中融入、在实践中强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从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单项技能到岗位综合技能的提升;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的认知、形成及内化。改革后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总学时占比提高至67%,与改革前相比增加了20%。

3.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

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做好专业课也是育人课,在帮助学生“专业成才”的同时更促进其“精神成人”。目前对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之一《印刷企业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及改革,在课程中加入了诸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项目模块,现以项目五、项目六为例,课程思政改革内容及组织形式如表1所示。

(三)队伍建设

工匠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需要更多知技兼备的教师团队。目前我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学院引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获奖者朱修泉老师到学校任教并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每年为专兼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及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已有多名教师获得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裁判员资格,并参与执裁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项目中国选拔赛、印刷行业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和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其中两名教师荣获“国家级优秀裁判员”称号。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多名教师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从2008年开始,在历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计30人分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优秀奖8项。行业技能大赛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对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促进效果正逐步突显。近三年获奖情况汇总如表2。

(四)考评机制改革

将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纳入学生的考核评价系统中,评价标准以项目坚持程度和完成质量进行评判。既要通过最终评价来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通过形成性评价来评估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五)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第44、45届世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已成熟构建成集印前制作、色彩管理、数码打样、印刷、印后加工一体化的企业生产流程。同时积极承办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江西省选拔赛、全国印刷职业技能竞赛省选拔赛和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比赛,并承担世赛国家队集训工作。

图2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世赛中国集训基地

图3 职业教育活动周

我院与浙江美浓世纪集团、杭州顶正包装有限公司、宁波日报、东莞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设“定向班”,拥有众多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教师与企业技师交叉教学。学生在假期及第3学年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身处企业岗位环境,了解企业文化;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企业真实的生产运营环境和企业文化的支撑。在各个层次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融入,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感悟的同时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工匠精神的养成。

(六)支撑与保障体系

图4 系列技能大赛

图5 “开学第一课”活动

图6“弘扬工匠精神,技能成就梦想”系列讲座

工匠精神培养的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体验和践行。学院各部门共同参与,借助校园网、微信平台、宣传栏、海报及举行专项宣传活动等方式营造了精业尚能、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文化。以“科技成果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和系列技能大赛等为引领,选取本专业及行业工匠的典型案例作为榜样在校内展出,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多媒体传播平台,逐步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参与、认知和体验。

总结

近年来,学院借助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依托行业技能大赛,积极探索“工匠精神”的养成途径,逐步创设“参与+体验+感悟”的工匠精神教育载体和平台,促进工匠精神与岗位工作、职业活动等有机融合,实现以工匠精神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今后将着重加强工匠型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教材,进一步提高学院印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高技能工匠精神印刷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超级印刷机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