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管理系统选型研究

2019-06-06 04:21邵晶晶郝大魁何晴
软件导刊 2019年3期

邵晶晶 郝大魁 何晴

摘 要:学习管理系统在高校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实施E-learning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国内外高校都面临学习管理系统更迭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目前主流学习管理系统的功能、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提出高校学习管理系统选型应将数据标准化、数据互联互通,并具备学习分析与决策及移动学习功能等作为主要考量因素,以促进学生学业成就与学习能力发展为最终目标,因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习管理系统;系统选型;E-learning

DOI:10. 11907/rjdk. 182014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3-0221-04

0 引言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MS)是一个集在线课程创建、课程资源建设、课程通知发布、在线作业与考试、交流互动、移动学习、学业评估评测、教学质量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可支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系统。学习管理平台在高校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提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实现路径,已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习管理系统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最初用于企业的E-learning领域,由于教育信息化可有效助推教育改革,从而使LMS在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提供LMS的平台厂商和开发者也大量涌现。Edutechnica根据美国教育部IPEDS数据统计了全日制学生数量超过500个的教育机构,结果表明使用LMS的用户达到90%以上,LMS在企业培训、在线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然而,随着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一些LMS平台已不能满足师生们的使用需求,无法更好地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2017 年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将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Next-generation LMS,NGLMS)作为2~3年内普遍应用的技术,并将其作为重要研究课题[1]。

目前国内外高校面临学习管理系统升级迭代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市场上3款主流学习管理系统的功能差异及优劣势,提出选择系统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以期为高校学习管理系统选择提供参考。

1 学习管理系统市场发展状况

2013-2017年美国LMS市场份额变化趋势加大,尤其是2016-2017年间一直稳居首位的Blackboard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滑(见图1),高等教育机构用户数量由1 226减少为1 147个,市场份额从33.5%降至32.5%,而Canvas和D2L则是上升最快的LMS,Canvas的市场份额从17.1%提高至23.5%,D2L则从9.8%升至11.6%,且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见图2)。快速成长的Canvas目前已成为Blackboard最大的竞争对手,对其市场第一的地位形成挑战[2]。

2016年10月,Angel结束了对产品的技术支持并退出市场,如今市场份额几乎为零;Pearson的LearningStudio and OpenClass LMS 在2018年初退出市场,现市场份额仅存1.4%;Moodle和Sakai虽然还在继续改进系统各项功能,但市场份额总体仍呈持续下滑趋势。

2016-2017年是LMS 的搬迁年,由于一些LMS产品停用或停止更新,或因技术更新太慢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欧美很多高校都计划引入新的LMS。LMS在搬迁之初,需要两套LMS并行使用,迁移好之后再逐步关停原有LMS,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从原来的LMS搬迁至Canvas。

国内的学习管理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习管理系统也发展迅速,很多公司积极投身于学习管理系统的研发,市场潜力巨大。

2 主流学习管理系统功能比较与分析

根据用户量与市场认可度等综合表现,本文选取Blackboard、Canvas、泛雅网络教学平台3种国内外主流、典型的LMS进行比较与分析。

Blackboard平台提供多种教学工具,集课程创建、资源建设与管理、交流互动、统计分析、评估评测与移动学习于一体,目前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学习管理系统供应商,可支持百万级的用户数[3]。如今在欧美市场,Blackboard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下滑,但目前仍居首位。由于进入市场较早,目前中国各高校均采用本地部署的方式运维Blackboard,而尚未升级为在海外市场已开始运营的Blackboard Learn Saas版本。

Canvas LMS由美国Instructure公司开发,拥有付费和开源两个版本。Canvas因其系统界面设计简洁、操作简单易用,受到越来越多高校青睐。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与运行平台,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集网络课程建设、教学互动、资源管理、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具备丰富的资源是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本文以BlackBoard 9本地版、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与Canvas LMS为样本,从技术架构、课程建设、课程互动、学习统计分析4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表1、表2所示[4-6]。

2.1 Blackboard本地版功能分析

Blackboard本地版的优势在于系统成熟稳定、通用性强,多年来已在全球数千所高校进行了大规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广泛认可;支持通用标准Common Cartridge以及SCORM标准,课程可在满足该标准的平台之间迁移,从而不受制于平台提供商;有多种语言版本,可供国内外师生使用,并可实现跨平台课程共享[7-8]。

BLackboard满足ABET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具有ABET认证成功经验,可支持将分解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导入系统;支持将教学活动(如作业、测试、讨论等)与教学目标关联;可提供教学目标关联度报告,报告可从全校层面与课程层面分别查看;支持评估专家随机从学生作业中采集评估样本,并限定采集范圍及采集目标;支持评估专家利用rubric进行打分,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及教学活动设计情况,评估结束后可出具相关目标达成度报告。

Blackboard的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精力才能上手使用,用户交互界面的友好性有待提高。

2.2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分析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在于具备丰富的资源。平台提供移动课程教学功能,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及课堂内外融合[9-10];提供移动学习功能,学生可以在手机端观看课程视频、提交作业、参与课堂活动等;教学资源丰富,可提供海量的电子图书、期刊、音视频资源供师生使用,在学习时能够很方便地调用相关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管理评估手段,通过统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对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课程访问情况等进行全面、可视化的统计分析,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评估[11]。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缺点是:平台目前不支持国际通用标准,无法实现跨平台共享与迁移,而且只支持中文语言界面。

2.3 Canvas学习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Canvas学习管理系统优势在于平台开放性强[12-13],可提供丰富的API接口与开源代码;可定制性强,通过Canvas的开放接口可方便第三方应用程序接入与数据导入导出;支持教师进行教学信息化尝试,Canvas提供的应用程序中心只需一键操作即可添加教学新技术工具;平台安全性强,基于AWS云部署,在安全方面不仅进行内部审计,还有签约的独立安全专家执行与发布公共安全审计报告;课程结构逻辑清晰、界面简洁,且操作容易上手[14]。

Canvas的缺点是:Canvas付费版在中国大陆无云端部署,暂未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仅能为教师提供个人免费账号使用,学校无法进行统一管理;Canvas开源版在国内高校尚未经过大规模使用验证,还停留在个别学校与机构小规模研究及使用阶段。

3 学习管理系统选型影响因素

面对众多学习管理系统,高校应如何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选择最适合学校应用的系统,主要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注重系统稳定性与易用性。稳定性与易用性是学习管理平台选型需要关注的重点,即要求系统架构科学合理,日常运行稳定可靠。学习管理平台在不断升级后仍能保持稳定,不会因程序及逻辑错误给师生使用带来困扰,才能逐步提高师生的使用积极性。因此,稳定性是平台选型的根本原则。其次是易用性,即使不经过入门操作培训,师生也能够上手使用。

(2)能够与校内其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学习管理平台能够与校内其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支持数据的导入导出,能够成为学校信息系统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必须提供丰富的开放性接口,具有强大的系统对接能力。学习管理平台可与教务管理系统、选课系统、评教系统、云课堂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等进行无缝对接,并提供核心数据的访问与操作接口,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与数据更新的及时性。

(3)支持教学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学习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实的学习过程数据,为师生、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平台管理人员提供多样化、可视化的客观数据分析报告,通过数据为教学提供指导,辅助教学管理决策[15-16]。

(4)符合国际化课程标准。学习管理平台需满足Common Cartridge国际课程标准[17],以便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输出校本优质资源;支持对课程的导入导出操作[18];具备多语种界面,以便同时服务于国际师生,为外籍师生提供无障碍服务。

(5)支持移动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实现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创造了可能。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的功能,可实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对课程学习从课前到课中、课后都能够给予相应功能支持,除系统提供的课程建设、课程互动、教学分析、课程管理等基本功能外,也能很好地支持移动终端教学功能[19]。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学习管理平台移动终端建设,使学习资源获取、消息收发、师生互动变得更加高效[20]。

4 结语

如今,国内高校学习管理系统迭代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学习管理系统选型需关注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索,除功能因素外,系统选择还将受到购买成本、维护条件等限制,是选择开源版本自主开发以获取更多主动权,还是选用商业版本以获得更好的服务支持,都将作为系统选择的重要考量。但不管选择哪种类型的学习管理系统,高校都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学习能力发展为最终目标。未来高校学习管理系统必将以数据标准化与互联互通,以及具备移动学习应用与支持功能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NMC Horizon Report. 2017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EB/OL].  https://www.nmc.org/publication/nmc-horizon-report-2017-higher-education-edition/.

[2] ANOMITY. 5th annual LMS data update [EB/OL].  https://edutechnica.com/2017/09/17/5th-annual-lms-data-update/.

[3] 周红春. 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11(2):87-91.

[4] 秦艳姣. 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16):67-69.

[5] 李闻歆,单子鹏.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66-69.

[6] KINASH S,BRAND J,MATHEW T. Challenging mobile learning discourse through research: student perceptions of blackboard mobile learn and iPad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2, 28(4):639-655.

[7] ALHUSSAIN T.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blackboard system on blended learning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17.

[8] WANG H B,JIAO J. The standards, strategies and best use on E-Learning[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 -Business and E -Government,2011:1-4.

[9] 时恩早. 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4):116-117.

[10] 范春榮, 王佳榕, 甄义. 云教学平台下微课程建设与应用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4):70-72.

[11] 尹合栋.  “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25(11):53-59.

[12] 郭佳,高东怀,宁玉文. 基于Canvas LMS的翻转课堂设计——以西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技术学》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4(12):118-124.

[13] 黄德群.  云服务架构下的Canvas开源学习管理系统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3(7):64-70.

[14] Canvas LMS Community. What is Canvas[EB/OL]. https://community.canvaslms.com/community/answers/what-is-canvas.

[15] 顾小清,刘妍,胡艺龄. 学习分析技术应用:寻求数据支持的学习改进方案[J]. 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5):34-45.

[16] 何克抗. “学习分析技术”在我国的新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7):5-13.

[17] QUEIRóS R,LEAL J P. Using the common cartridge profile to enhance learning content interoperability[C].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Brighton,Uk. 2011:637-645.

[18] 程罡,徐瑾,余胜泉. 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J]. 远程教育杂志,2009,17(4):6-12.

[19] HAN I, SHIN W S. The use of a mobi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online studen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6, 102:79-89.

[20] 徐振国,张冠文,石林,等. 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内涵、核心要素及其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0):62-67.

(责任编辑:黄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