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论语》经典,以文化人

2019-06-06 06:05王立强
课外语文·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论语

【摘要】适应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厚实学生的国学积淀,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择孙钦善《论语本解》为阅读版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读《论语》,写《论语》读书报告。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文化经典;论语;读书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要新在学习任务群,主治读书少。提升語文素养,关键在阅读,这已是共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正式重返高中师生的视野,正在逐渐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

“我们亟须用能够打精神底色的、有高贵血统的书来指引孩子们。我们必须懂得,这关乎一个人的格调、品位,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格调、品位。”鲍国鹏如是说。国学经典富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沉淀,蕴无穷哲理于其中,寓做人常道于无形,带着学生走进精微渊深的国学经典,就是引领他们置身于受用不尽的文化宝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于国学经典发自内心的亲近感,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文学积累。了解中华历史传承中的文明礼仪、道德伦常、价值理念等,并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这绝不是靠简单记忆背诵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长期沉潜其中,感受体会先贤的价值取向、思想智慧、情感态度、胸襟品格和思维方式,得其精髓而仰慕之、追随之、喜好之、修习之。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徜徉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当自有一种无私无畏上下求索的凌云之志。

鉴于此,我有一个主张,高中生应通读《论语》,这些年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级学生进行的是《论语》章句,选取《论语》中的一些章句进行赏读;有一级学生通读了《论语》的前十篇250多章,《论语》全书共20篇512章。2016级的学生,我领着他们通读《论语》全书。

为什么要读《论语》呢?

现在我们国家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有四种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近些年流行国学热,国学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热是人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可用儒道互补四个字概括,要深入懂得传统文化,必须深入研究和精读两本经典,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一本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正如《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样,是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的,所以《论语》又被称作中国的《圣经》。它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论语》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往往是一些只言片语,但大多是警世恒言;它往往即兴而发,但其道一以贯之;它的编排缺乏逻辑,但其思想自成体系。《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绘画、音乐、人生等,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论语》有思想价值,有语言价值,有文学价值。

读《论语》的境界。这个问题涉及了读书的境界,读同一 本书,不同的人,体悟、反应各不相同,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读同一本经典,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他的所得深浅也各不相同。正如张潮在《幽梦影》中讲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少年读书,因阅历不足,受到很大局限;中年读书,因为阅历广泛,能看个究竟,但也受一定视野的限制;老年读书,有了丰富的经验,如台上望月,能一览无余。我们读《论语》也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人读《论语》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读《论语》也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朱熹讲,人们读《论语》有四种境界。“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二句而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第一种境界就恰如程颐所说:“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我们读《论语》达到第二层境界也是不错的,在说话、写文章时能用上论语中的一二句,显得有文化底蕴。我的读《论语》的主张是:读一句,算一句;读一章,算一章;读一篇,算一篇。不断地探索,日积月累,最后呢,会渐入佳境,融会贯通,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最后能达到一种化境,止于至善。

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论语》版本很多,较有影响的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程昌明的《论语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孙钦善的《论语本解》。经过和同学商讨,确定选一同读的一个《论语》版本,孙钦善的《论语本解》。让同学自己准备好。每周拿出一节课来,先不看注释,不看翻译,通读一篇。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逐章进行疏通,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特别标注。接着进行第三遍通读。之后,在这一周每节语文课前,拿出5分钟,让同学把疏通了这一篇,再通读一遍,只读原文,一周能读5遍左右。提醒同学学会以经解经,把《论语》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这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去细读,通过文字去全方位感受《论语》的世界,去触摸《论语》的情感智慧。提醒学生要在阅读中联系自身,形成切己生命体 悟;联系现实,读出《论语》的现实意义来。

到周末时,让同学写《论语》读书报告。要求学生选好点,就《论语》的语言、思想等,深思明辨;善于联系,让《论语》和所读过的别的书之间,联系起来,打通书与书之间的壁垒。再上课时,让同学互相看看同学写的《论语》读书报告,我从中选取两三个同学的读一读,让同学们都听听。之后同学交流一下哪几章自己感觉可以践行;哪几章自己深受触动,对相关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部《论语》读下来,同学的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提升,也看到了《论语》中一帮大丈夫,对如何做个好人,如何做对事,有了深刻的体会。学到了如何去孝顺父母;如何交友,交怎样的朋友;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和人相处等。既有文化的 滋养,也有思维的锻炼,更有语言的熏陶。学生的性情得到了改变,修养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冬芬.任务式驱动,“三度”中研读——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18(34).

[2]徐志伟,陈湾妮.自觉地探索,困境中突破——2016年至2018年高中整本书阅读研究综述[J].语文教学通讯,2018(34).

[3]李伟杰.让国学经典研究成为特色课程品牌[J].语文教学通讯,2018(34).

[4]任明满.整本书阅读研究的“三重三轻”[J].语文学习,2018(12).

作者简介:王立强,1975年生,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老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