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2019-06-08 02:25
环境 2019年6期
关键词:废物绿色日本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年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方案》提出,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同时,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绿色生活方式为引领,促进生活垃圾减量。通过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吨至700亿吨,部分地区垃圾围城现象非常突出。

“无废城市”的首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加快解决久拖不决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无废城市”建设直接产生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对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無废城市”试点,将从城市整体层面进行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充分协作的联合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最少、资源充分循环利用、非法转移倾倒和排放量趋零的长效体制机制。

“无废城市”建设虽然是中国首先提出的,但国际上也有类似模式的城市建设经验可以借鉴。

据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介绍,近年来,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都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日本持续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时,就开始考虑向生态型经济模式转型的问题,形成了“循环型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初步理念,为“环境立国”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日本环境立国的目标是:创造性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即建立一个“低碳化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共生的社会”,并形成能够向世界传播的“日本模式”,为世界做贡献。

日本的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目前已处于第三阶段(2013~2020年),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通过促进生产、物流、消费以至废弃的过程中资源的有效使用与循环,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降到最低程度。

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迈向循环经济:欧洲零废物计划”“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通过深化循环经济,推动产品、材料和资源的经济价值维持时间最大化、废物产生量最小化。

新加坡提出迈向“零废物”的国家愿景,通过减量、再利用和再循环,努力实现食物和原料无浪费,并尽可能将其再利用和回收。

“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核心是相似的,主要是为了建设一种新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瓶颈,以及废物处置对稀缺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李金惠说。

猜你喜欢
废物绿色日本
探寻日本
废物
日本神社
追踪绿色的秘密
废物处置劳务收入确认探究
废物巧利用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再造绿色
谁造就了北大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