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新时代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原因探析

2019-06-09 08:39张文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新时代

张文民

摘 要 本文基于理性回归的研究视角,从三个维度来归纳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是红色旅游实现持续升温的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党和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政治保障;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新时代 红色旅游 持续升温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主要从两个纬度上展开:一是,把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重点研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经济开发问题;二是,把红色旅游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重点研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内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特别是每逢国庆等重大节日,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更是游客爆棚。那么,红色旅游为什么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它基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哪些因素推动了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发展?这方面研究则相对薄弱。基于这样的视角,本文拟探究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多重因素。

1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为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这为红色旅游发展并持续升温奠定了夯实的经济基础。

1.1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为开发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

依靠国家和中央财政支撑,持续开发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前提。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设立红色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红色旅游发展:2005年开始,从新增的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7亿元,用于支持红色旅游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后逐年增加。到2015年,“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支持重点景区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家旅游局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迪辉指出:“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成就,中央投入100多个亿来扶持红色旅游的发展”。在中央财政扶持和导向下,各级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多方筹资,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形成12個‘红色旅游景区,30多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新时代,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成为了红色旅游大格局形成的经济依托。

1.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为社会民众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可能

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上层建筑,也深刻影响着人们消费的价值取向。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党和政府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文化娱乐生活匮乏。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到1.09亿人,跃居全球首位,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而中等收入国家居民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度假旅游构成了他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说:“中等收入国家,假期度假需求已经变成刚性需求。”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现阶段城乡居民个人消费的价值取向上也必然要跨越温饱开始追求更高的文化娱乐生活。而红色旅游因其具有休闲游憩的产业特点和严肃厚重的精神魅力,必然成为城乡居民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正是基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升的这种社会背景,全国各地红色旅游一浪高过一浪:2016年国庆期间,韶山迎来43.6万参观人次;南京7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仅国庆前2天接待游客就已经突破131.05万人次;革命圣地延安先后迎来境内外游客达505.9万人次。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党和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政治保障

2.1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契合了我党和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的精神诉求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学习缅怀或参观游览,从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通过红色旅游,深刻体会、学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让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实事求是的家国情怀育物化人、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这是红色旅游的政治属性和时代价值。2016年初,习近平到江西视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习近平曾表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红色旅游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精神上固本强根的政治诉求,这是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政治保障。

2.2红色旅游契合了我党开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局面的政治需要

今天,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如何代表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这是我们党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红色旅游以其厚重的革命内容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必然成为我党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以及这些精神谱系中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为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内容,是广大党员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创新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长期以来,报告、讲座、会议、影视观看等传统教育形式,尽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枯燥、乏味、流于形式等弊端也不容规避,特别是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多元化。而开展红色旅游的学习教育,通过参观革命圣地、现场教学、情景剧、体验革命生活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寄予旅游学习之中,在现场浓厚氛围的烘托中,穿越历史、触摸真谛,将遥不可及的红色教育转变为鲜活生动的心灵之旅。2016年9月,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第三期归国留学人才研究班在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井冈山干部学院开班授课,50名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在这里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砥砺。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在学习结束后表示:“如今,这份信仰,穿越连天的烽火,穿越时代的变迁,落到海归同学肩头”,“今后工作中,井冈山精神的火炬将永远伴随大家。”红色旅游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思想教育初衷。

2.3红色旅游契合了中国教育在思想境界上追求理性回归的教育初衷

今天,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推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改善,但是人们在享受富足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精神层面也凸显隐患:部分年轻人开始追求享乐安逸、进取意识匮乏;部分党员干部忘记初衷、腐败堕落等等。尽管这些不是社会主流现象,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精神诉求的误判和思想境界的混乱。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要恪守“四个回归”,突出“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坚持“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红色旅游在追根溯源、育物化人的双重层面上契合了中国教育的本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时所说:“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2016年国庆期间“大批游客选择了长征沿线的红色景区景点,而且很多家庭出游时都选择了带着孩子深入到革命老区、遗址,走走长征路,听听长征的故事”。“这次特意带着孩子一起过来,让年轻人了解历史知识,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不仅是成都市民周先生带着孩子来贵州遵义会议遗址的感受,更折射出今天人们参观红色旅游的初衷:是一种教育回归、也是一种红色膜拜。

3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重要条件

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同时也是“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红色旅游在直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凝心聚力、团结老区人民等方面意义重大。

3.1立足于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发展红色旅游是“富民工程”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分别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乡村战略”的宏伟目标。而这两个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全面”,核心要义是补齐短板,不分地区、不分阶层,真正实现全民迈入小康社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区位劣势等因素的影响,西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緩慢。因此,立足于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深入发掘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发展老区红色旅游,这无疑是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例提高到四分之一;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的发展目标。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以90亿元建设了249家红色景点景区,创作了一批包括延安颂、延安保卫战、红歌会等一系列经典文化作品,吸纳了122万人直接参与红色旅游就业,实现总收入1985亿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为例: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670多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总计达到63亿元。据此,兴安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总局局长高峰说:“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老百姓是直接受益人。要让游客的衣食住行都能在农家解决,使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红色旅游在带动老区脱贫致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正日渐凸显,发展红色旅游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3.2立足于感恩历史、心系老区人民的情感理路,发展红色旅游又是“民心工程”

一方面是对老区人民的感恩之心。老区人民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收留过红军、支援过红军、帮助红军保留住了最后的革命火种,历史上老区人民和中国革命休戚相关、血浓于水。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而老区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和政府注定要尊重历史逻辑,通过重点发展、政策扶植等路径依托,反哺老区人民。另一方面不忘红军革命的初心。当年红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初衷,就是让老区人民过上平等、富足的幸福生活。“没有老区人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党和人民不会答应,革命先烈的英灵更不会答应。今天,走进广西龙胜白面瑶寨,红军当年许下的诺言早已实现,“现在寨子里家家分田到户,村民们都说,生活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这种幸福的生活形成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发展红色旅游给他们带来了丰硕的财政收益。“一年10万的游客量带给每位白面瑶寨村民的使人均增收6000余元”。基于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被背景下,心系老区人民,发展红色旅游,这是实施农村全面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走进红色旅游,感恩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红色基因传承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境界层面上理性回归的路径选择,更是中华儿女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担当。

参考文献

[1] 李韶辉.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亮点[N].中国改革报, 2016-03-12.

[2] 罗迪辉.要理直气壮的发展红色旅游[A].星火旅游网, 2016.

[3] 鲁元珍.长征精神,为红色旅游带来了什么[N].光明日报, 2016-10-06.

[4] 冯蕾.“出行热”背后的“冷思考”[N].光明日报, 2016-10-09.

[5] 高舜礼.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 2002-08-02 .

[6] 开可.习近平井冈山考察:引发青年红色基因接力潮[N].中国网,2016-06-10.

[7] 罗旭.用井冈山精神照亮报国之路[N].光明日报, 2016-10-11.

[8] 鲁元珍,刘坤.红色旅游成为国庆新亮点[N].光明日报, 2016-10-09.

[9] 陈海波,周仕兴.广西兴安: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业发展[N].光明日报, 2016-10-06.

[10]   陈海波,周仕兴.瑶寨里的红色旅游:广西龙胜白面瑶寨脱贫致富的故事[N].光明日报,2016-10-02.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新时代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