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京政府1935年法币政策与实施

2019-06-09 10:24纳东琴
大经贸 2019年4期

【摘 要】 习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1935年南京政府为了应对美国白银政策最终进行了币制改革,这次法币是近代中国人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第一次成功运用经济手段摆脱危机,不仅使中国统一了近代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社会经济的混乱货币,并一举踏入了世界管理通货体系的行列。这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篇章。在经济制度上是一大进步,导致了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言而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深入研究这一重要举措对我们今天促进我市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法币政策 财政危机 白银政策

一、法币政策实施的背景

(一)美国白银政策的实施。

美国是世界上的产银大国,而且控制着世界银产地,南美的银矿,在金本位时代,白银成为世界市场的普通商品,随着世界白银产量增长美国是世界产银大国和白银使用率的降低,银价下跌,成为趋势,这损害了美国银矿业主的利益,世界经济会议后,美国批准了《白银协定》,罗斯福发表了公告,宣布了在协定有效期4年内,美国每年要购白银2千4百多万纯盎司白银。1933年12月21日,美国公布了银购入法,收购了国内新产白银。从而使美国国内银价提升;1934年4月16日公布通过了《白银购买法案》在国家货币储蓄中白银与黄金的比列要提高到白银占四分之一为止,约合计11亿多盎司。美国强市购买压力下,到1935年8月9日,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购全国现存白银,从而使得世界银价进一步上升。

(二)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白银政策影响下中国通货紧缩物价惨跌。

银价上涨则中国银币对各国通货汇金上涨,各国通货对中国银币的汇价相应低落,1931-1935年之间,在国际兑换中,中国银元的价值增高了几乎100%。本币升值,严重影响了中国外贸出口的正常进行,也促使国内物价低落,通货紧缩。

2.白银政策影响下促使工农业衰败。

1934年6月后,由于美国的白银政策,世界银价继续腾涨仅7-10月,白银就外流了约3亿元,使得中国物价下降了21.7%,大批工商业者破产。批发物价在1928-1931年期间,曾因为白银的贬值而上涨,但是从1932年至1934年的6.5%这种新的萧条冲击是不平衡的。它首先在农村地区内表现突出,农产品和农业原料价格低落,要比工业产品价格的跌落来得猛,加上天的不利,使得中国乡村从1931年到1935年发生了经济大衰败,从1931到1934年间,中国生产总值农业产值下降了94.7%。

4.白银政策影响下出现了金融信用危机钱庄银行大量倒闭。

1935年的上海商业储蓄额从上一年的15亿元下降到约13亿元,下降了近3千余万元,下降幅度约为18%,1934年天津钱庄已经面临倒闭额的风险,全市银储备从105.2百万减到43.6百万,25家钱庄在年底前倒闭饿,到1936年,京津两地钱庄更由日本在冀东的特殊贸易而破产。

二、政策的实施

1934年8月,国民政府在上海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才开始转变对美国白银政策的态度。孔祥熙与银行家们开会时讨论禁银出口,并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再一次强调中国政府是有条件签订伦敦白银协定的,要求美国考虑中国的困境。

1935年9月,蒋介石在峨眉山军官训练团演讲总理遗教指出,照社会进化之起势,纸币一定会取代金银地位成为唯一的货币,暗示了政府币改的意图。1935年6月3日,财政部次长徐堪,拿出了自己的《法币办法六条》这个草案受到孔祥熙、宋子文以及蒋介石的重视。

1935年10月日本加紧在华北的分裂活动,并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出口直接导致了中国的金融危机,一时间中国货币将进一步贬值,中央、中国、交通及其他银行出现挤兑狂潮,中国政府如果不采取措施,经济将有崩溃之余,1935年11月3日下午,孔祥熙在上海财政部办事处,召集银行领袖透风币改,第二天清晨,财政部派人到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实施法币改革。

三.法币政策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

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结束了货币流通混乱的局面,从而扩大了商品货币流通的范围,由于法币与银价脱钩,这就使中国货币值摆脱了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从而使币值得以稳定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呈上升起势,具体表现为外汇平稳,物价回升,金融安定,工农也生产水平有所上升,外贸入超相对减少等等,1936年初。对外贸出现几十年未有的顺差。1937年上半年达到1935年同期的2倍左右,贸易赤子迅速缩减,1936年除少数省份受灾减少外。全国农业空前丰收,据中国银行的估计,1936年农业总产值亦比1935年增产5.9%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抵抗日本的力量。

(二)消极影响

1.法币政策有利于英美帝国主义对中国金融控制

实行法币政策后,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但法币政策规定含金量而是通过英镑的汇率来表示自己的币值,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使用停止收购白银压低银价等手段,迫使国民政府与其在1936年5月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同时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作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从此法币又与美元挂上够,便于英美从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加强经济,英美还从实施法币政策中,收购了中国大量的白银,集中了大量的存款,积累了更多的货币资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在伦敦所存的法币准备金约2500万英镑,在纽约所存的法币准备约1.2亿美元。

2法币政策实施促使官僚资本垄断金融形成

这次改革是蒋宋孔陈利用整理金融统一货币机制吞并以后发展官僚买办金融垄断事业的手段,改革规定有硬币通货及生银、黄金、禁止再作流通手段,二要兑换本身无价值的纸币,法币这一实际是集全国的黄金于三家大银行手中,以达到控制全国金融统一货币。国民党金融垄断形成主要通过建立和控制和一些地方金融机构来实现,随着法币政策使这种垄断得以完成和加强,到1936年政府控制的四大家银行已经占全国银行资产的5%,各项存款额的5%发行兑换率的7%。实施资本的42%,纯收益的44%,而许多间接控制银行尚未计算在内,

3.法币政策为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法币是一种法定的不兑现的纸币,拥有强迫性的无限法尝资格,任何都不能拒绝使用,法币这种特性,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

习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充分研究南京政府1935年法币政策与实施对新时代下,我国推进经济向更高质量增长提供重要启示,进而为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參考文献】

[1] 郭秀清、杨晓冬.对1935年国民党币制改革的反思[J].学海,2002年第2期,第131页

[2]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第一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 贺水金.论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J].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6期,第43-44页

[5] 郭欣析.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J].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第77页

[6] 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J].中国钱币,2002年第2期,第6页

[7] 王松.孔祥熙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8] 王松.宋子文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纳东琴(1989-)女,傈僳族,云南武定人,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昭通市博物馆,研究方向: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