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

2019-06-09 10:24王文乐
大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实现路径

王文乐

【摘 要】 金融供给侧改革,就是将改革的中心和重点从过去的金融资源需求端转向供给端,让供给主体主动适应需求主体。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阻断金融资源及其衍生资源自发和自觉地流向财富驱动端,引导资源向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项目型企业为载体的创新驱动端转移,满足普通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结构性要求,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最大程度地适应创新驱动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推动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改革 理论基础 实现路径

现阶段我国金融需求的两大特征日益明显。一是国家层面,技术创新型金融需求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性需求;二是个人层面,高端消费派生出的金融需求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两种金融需求均对现行的金融供给机制提出了挑战。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供给现状

出于审慎、逐利和便利性原则的考虑,我国金融体系的资源供给长期以来存在趋大弃小、趋富弃贫、趋国有弃民营的结构性问题,即便经历数次政策性改革和调整,供给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企业金融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

1、普通大中型企业金融供给与需求情况。201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利润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贷款额上升,资金供给充裕。相比于数量性需求,大中型企业更注重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希望金融机构能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大中型企业对传统银行抵押贷款需求有所下降,对应收账款质押、转让、融资租赁、债券等融资方式的需求上升,还没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更关注上市融资。普通大中型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会有较大下降,部分企业还面临着关停、重组等问题,可能更需要并购金融、投行等服务。大中型企业仍然是传统银行融资的主要客户。

2、普通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与需求情况。小微企业是除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小微企业大都处于企业扩张期,融资需求旺盛,但因其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风险承受能力、融资渠道、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原因,金融资源获得能力较差,较难从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获得融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构成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比最多,为38.25%。但从贷款供给上看,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更多的是农村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只占25.52%。我国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需求主体,与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体的供给结构不匹配,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近年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金融资源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倾向更加明显。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小微企业当下最迫切的是数量性需求以及融资渠道的拓展。

3、科技型企业金融供给与需求情况。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高成长的企业。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大,竞争压力大,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且急迫,但因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品,除了天使投资、VC、PE、众筹等创业投资渠道外,较难从银行信贷渠道获得资金。国内创业板、中小板上市门槛高、时间长、融资成本高,新三板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债券市场限制多、对企业信用评级要求严,这些都限制了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很多极富潜质、处于创意期或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因无法获得资金被扼杀,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因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而走向失败,金融供给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居民金融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

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近年除了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开设私人银行部等以外,在居民投资理财方面没有足够调整,仍把服務重点放在传统产业和大企业,这些还不能满足人们财富配置的需要。一方面,居民财富的增加要求金融产品供给总量增加,尤其是保险、理财、证券、基金、信托等增值性强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居民财富分层现象越发明显。财富的分层使得拥有不同财富水平的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呈现显著差异。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人、老年人等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是金融供给的“短板”。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依照现行的体制和服务机制,无论是面对企业的供给还是面对个人的服务,我国金融机构在资源供给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创新产品供应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类企业和不同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

按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一个转折点,经济可能由此开始衰退。当前,我国经济改革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然而全社会金融资源供给出现了向财富领域和投机领域过快集中的先兆,创新驱动与财富驱动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创新驱动之路还是走财富驱动之路的三岔路口。一般认为国家发展在经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后会自然地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然而综观东南亚经济危机和中东石油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家不会自动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基于国家发展阶段视角分析,这些国家发生危机前的普遍特征是过早地进入了财富驱动阶段而逃避了创新驱动阶段,这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财富驱动与创新驱动争夺金融资源的理论机制

1、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科技创新投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征,使得技术创新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成为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重要障碍。创新驱动发展不可能自动实现,而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商业创业,通过市场导向的大量创新试错(技术创新试验、科技成果中试试验、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试验),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机制。这种试错面临大量的不确定性,对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很显然,这种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创新驱动发展对金融服务在投资项目偏好、投资规模、特征项目周期、项目风险特点、投资主体(银行、金融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和金融体系风险融资度等方面,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存在明显不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需要金融体系具备较大的风险容忍度,然而金融资源天生的规避风险偏好,阻碍了金融资源顺利进入技术创新环节,导致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对金融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金融资源的供给。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实现路径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