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

2019-06-10 09:19周瑞敏
速读·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培养

周瑞敏

◆摘  要:在幼儿时期,我们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符合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是幼儿园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展开的需要。本文梳理了大班幼儿规则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以提高大班幼儿规则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培养

一、师幼成为规则制定的共同体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而孩子的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大班玩具摆放的规则,教师把它交给由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在一次谈话时间,我对幼儿提出了疑惑:“每次区域活动后,我们经常发现很多玩具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导致下次活动时玩具找不到,甚至有缺失,且很多时候大家都争抢着进一个区角,导致活动很混乱。我们想什么办法让每次活动能顺利更好地进行呢?”接下来我给幼儿几分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再由每组请一个代表将讨论出来的结果告诉大家。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想办法制定一些区域游戏的小规则。经过商讨和集体通过后,我们制定出了一些新游戏方案:

1.给每样玩具贴上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再在玩具柜上也贴上对应的数字,这样玩具和柜子上就能一一对应,每次游戏后,玩具都能找到自己的家。

2.我们在每个区角放置属于该区角的6个进入牌。每次区域时,每个区角只能限制最多6个小朋友,如果没有拿到进入牌的幼儿,只能进不满6人的区角先游戏。

大家都一致通过了这两项新方案,在接下来的区域活动时就不再出现这些混乱的现象。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满足。

二、教师成为幼儿内化规则的引导者

(一)对不遵守规则幼儿的“纵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性方面对大班幼儿的要求是:“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初步学会等待、轮流等,初步体验规则的作用,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孩子的言行往往都是在对成人的观察中形成的,即使成人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在幼儿看来也是效仿的榜样。仔细分析,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知道游戏规则。老师在提要求时,孩子心里想的是赶快去玩,根本没有听到老师的要求。二是游戏过于投入,忘记了规则。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一玩起游戏来就忘了其他的事,自然也就不会特意记住游戏规则了。三是自己守了规则而被不守规则的幼儿抢先玩了玩具或游戏,于是也效仿。

如在一次玩玩钻圈的晨间活动中,我简单讲了游戏规则,大多数孩子在游戲中还算比较自觉,都是一个接一个地游戏着。这时,一直没有排队的夏鑫动作飞快地抢先冲到前面玩钻圈。当时我并没有制止,心想既然他已经在前面就让他先玩好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排队等着玩的孩子们都噘起了小嘴,有的还在嘟囔:“怎么还没轮到我呀……”有的孩子干脆放弃,去玩别的玩具了。一看其他排队的孩子开始表现出不满,我便请夏鑫听听小朋友们对他的意见,夏鑫只好从钻圈里爬了出来。他刚出来,一直排在后面的蹦蹦也不管前面站了多少人,用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可是排了半天的笑笑到集合的时间还没轮到她。

(二)对游戏活动中原有经验规则的巩固

在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大班幼儿常常会出现从下往上爬上滑滑梯的现象。对于一直是滑滑梯从上往下滑,孩子们其实已经失去了兴趣,更有挑战性的反而是从下往上进行攀爬运动,他们觉得这样才更好玩更有趣。因此,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就把兴趣集中到了攀爬滑滑梯上,也会有小部分孩子就会跟着这些幼儿从下往上爬。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对自己喜欢或想做的事情,会想尽量去做。即使老师给出了一定的指令,不允许如此,但自律性差的孩子,多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的。

要从单纯的身体技能练习来说,幼儿攀爬滑滑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可以发展幼儿攀爬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品质。但从整体集体出发,幼儿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也不利于公共卫生。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个体服从集体的利益,就需要禁止这样的行为。所以,在玩游戏之前,强调其规则,并在游戏中采用“犯规就要重玩”的原则,约束和控制幼儿的行为,使其慢慢懂得在玩游戏时,规则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必须去遵守游戏的规则,才是真正的赢家。

三、让环境成为规则暗示的载体

规则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很重要。幼儿在活动室内外能否自主学习,当然要视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而定,但环境中的规划和设计无疑是感染幼儿行为很重要的关键,只有让幼儿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幼儿真正内化规则意识,真正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可以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我们在图书区设计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个手指的画面,意思是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鞋架上贴一个两只卡通鞋子在一起的图标,意思是整齐摆放;上铺贴上禁止高跳下的图标;盥洗室内贴上禁止水龙头滴水和规范洗手流程图……这些图标稚趣可爱,容易理解,幼儿很乐意去遵守。可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环境开口说话,比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接受。

参考文献

[1]莫秀锋.试论规则的类型与儿童的规则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2]高美娇.幼儿园规则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J].幼儿教育,2006,(2).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培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