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优化送教上门活动的教师培养策略

2019-06-10 09:19贺笑文
速读·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教师培养特殊教育学校

贺笑文

◆摘  要:本文以特殊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活动展开分析讨论。从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活动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出发,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期待为提高“送教上门”服务效率,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师培养

残疾儿童是社会的一员,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集中凸显着国家与社会对于他们的关注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的时效性,国家相关部门做出了送教上门的规定,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送交上门”活动,开展该项活动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教育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为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或者远程教育服务。基于国家这一统一规定,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服务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2017年,由国家教育部牵头,联合其他六部委联合颁布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继续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统筹规划,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基于这一要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作为主体、特殊教育机构作为主干,将“送教上门”活动以及远程教育形式作为有机补充的特殊教育模式发展起来,开创了融合模式下的特殊教育新局面。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使得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大大提高。但是,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与影响,很多特殊儿童依旧没有办法或者条件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送教上门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送教上门活动依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相关部门对于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该活动所呈现出的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进一步加大送教上门教师的培养力度已经成为摆在相关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二、教师的培养策略

根据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对于适龄残疾儿童以及残疾青少年需要受到专人护理而无法进入学校等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应该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筹规划,通过“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形式确保残疾儿童以及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并且要将他们纳入到国家的学籍管理中。现阶段,大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并没有条件到特殊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所以积极开展与优化特殊学校送教上门活动是推进特殊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开展与优化送教上门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送教”,也就是执行送教活动的教育工作者是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优化送教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高送教活动的整体效率,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进而实现送教上门活动的深化落实与高效开展。

第一,在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教师工作理念与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以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开展教师培训教育工作,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使得他们可以树立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认识到自身在发展祖国特殊教育事业过程中所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责任义务,进而端正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送教上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服务能力,使得送教活动更加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爱心、耐心与宽容心,使得教师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可以将残疾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包容他们的缺点,耐心的为残疾儿童提供人文关怀,为残疾儿童昏暗的世界中带去曙光,带去光明,使得残疾儿童在爱心与知识的浇灌下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送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在送教上门工作实践中,教师是执行者,该活动的最终效果是否可以达到预期要求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教师的专业能力来决定的。所以在优化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活动教师队伍打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与障碍儿童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对障碍儿童深化了解。另外一定要帮助教育工作者树立医教结合的思想与指导理念,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送教上门活动中不仅可以为障碍儿童带去教育服务,同时还可以带去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进而使得障碍儿童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當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丰富他们的世界,促进障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新技术应用能力,进而实现送教渠道的有效拓宽。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采取传统方式,将会降低活动的整体效率。而如果可以将现阶段的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其中,将会使得送教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进而实现多渠道的联合送教。这就要求参与送教上门活动的教师必须掌握远程授课的技术,结合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基本特点与服务目标,针对性的开发出适用的课程,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东风,将新颖、生动、趣味的网络课程带给障碍儿童,使得障碍儿童的家长可以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进而提高送教上门服务的整体效率。

进一步加大送教上门教师的培养力度是提高送教上门活动效率的需要。希望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特殊教育学校认识到这一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而快速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24):7-12.

[2]郭志方.全面履行工作职责,推进区域特殊教育优质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7(23):18-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特殊教育学校优化送教上门活动的行动研究(编号:(2018)-JKGHYB-149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教师培养特殊教育学校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