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轻修剪对云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9-06-11 06:23殷丽琼刘德和孙云南邓少春罗琼仙夏丽飞梁名志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芽叶春茶茶多酚

殷丽琼,肖 星,刘德和,孙云南,邓少春,罗琼仙,夏丽飞,杨 琼,梁名志*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 勐海 666201;2.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1;3.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 勐海 666201;4.勐海县勐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9)

【研究意义】茶树是叶用植物,在生产上常用修剪的方式来培养茶树的树冠,扩大茶树的采摘面。茶树修剪可解除新梢顶端优势,刺激侧芽侧枝的生长,促进茶树营养生长提高茶叶产量[1]和茶园生态水文功能[2],能有效控制病虫害[3-5],但因茶区自然条件和茶树品种不同,在轻修剪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云南的气候干湿季分明,冬、春季即11月至翌年的5月为旱季,全年60 %的降雨量集中在夏季,云南大叶茶,在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生长最理想,丘陵地带茶树易受高温干旱影响,加之无水源或灌溉条件,冬季轻修剪会增大茶树旱害的风险,干热风一般爆发于春季,如果受干热风的影响,茶树嫩芽出现枯死现象[6],影响茶树新梢的正常生长,降低茶叶产量和质量。茶树晚秋修剪叶片受冻严重,叶片受冻程度显著高于不修剪[7]。合理的修剪措施有助于新梢萌发和营养质量的提升[8]。通过研究,明确不同时期的茶树轻修剪对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产生的效应,可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选择较佳的修剪时期提供理论依据。【前人研究进展】不同时期修剪对茶树萌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有研究。明平生[9]研究得出,秋季轻修剪要比春季轻修剪芽叶开展的早,产量要高,绿叶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要增加。王文杰[10]等研究得出留养的茶树比春茶前修剪的茶树,春季芽叶萌发期早,芽叶密度高,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芽叶持嫩性较差。王发国等[11]研究得出不同修剪时期对茶多酚和氨基酸影响不显著,对可溶性糖影响较显著,而对水浸出物和叶绿素影响极显著。【本研究切入点】针对云南大叶种的生长特性及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进行修剪时期的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云南大叶茶树新梢休止特性,选择茶树的2个休止时期,冬季轻修剪期和春茶后轻修剪期进行修剪试验。通过云南茶区的传统修剪(冬季轻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时期的修剪对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萌发状况、茶鲜叶产量、茶叶理化成分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云南大叶茶成龄茶树的修剪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5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试验地内进行。试验地位于东经100°25′,北纬21°59′,海拔在1185 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 h,年平均温度18.1 ℃,年均积温6600 ℃,年平均降雨量1467 mm,降水的季节,主要集中在 6-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左右。

1.2 试验材料

茶树品种:无性系良种佛香1-11 (C.sinensisvar.assamicacv.Foxiang1-11),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2003年定植。

1.3 试验设计

选择茶树长势一致,土壤肥力均匀的茶园作为试验地。试验采取2种修剪方法即P1和P2。P1为冬季轻修剪(传统修剪);P2为春茶后轻修剪。各处理3重复,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16.5 m2(11 m×1.5 m)。

1.4 试验方法

每处理随机采摘100个1芽2叶新梢,测量其长和重。根据生产需要采摘茶鲜叶,每隔7~10 d采摘1次,同一批鲜叶采摘标准一致,每次采摘后记录小区产量。在每个处理茶蓬面上随机选取10个0.33 m×0.33 m的观测样点,测定茶树新梢萌发量。采制春、夏、秋茶样,采摘标准为1芽2叶,用微波炉杀青,在70 ℃温度下烘干,制成分析样。茶叶理化成分分析:水浸出物分析方法参照GB/T8305-2013,茶多酚分析方法参照GB/T8313-2008,氨基酸分析方法参照GB/T8314-2013,咖啡碱分析方法参照GB/T8312-201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参照GB/T23776-2009。

表1 不同处理的采摘期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 软件绘制图表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SPSS17.0软件进行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开采期和采摘期的影响

表1可见,处理P1和处理P2的全年采摘次数一样,表明茶树的采摘次数不受修剪时期的影响。P1比P2春茶早开采11 d,夏茶早开采8 d,春茶采摘期P2比P1长12 d,说明冬季轻修剪可促进翌年春梢集中早发。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见,春季, P2的1芽2叶长比P1高,且二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P1和P2的1芽2叶重无显著差异; P1的产量比P2显著高65.44 %(P<0.05)。夏季,P1和P2的 1芽2叶长、1芽2叶重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秋季,P1和P2的1芽2叶长、1芽2叶重无显著差异,P1和P2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2比P1高35.95 %(P<0.05)。P2和P1的全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2显著高于P1。P1的春茶产量占全年的13.8 %,P2的春茶产量占全年的7.5 %,说明,修剪的时间对茶树新梢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传统的冬季轻修剪(P1)可提高春茶产量,春茶后轻修剪(P2)可提高全年产量;春季,春茶后轻修剪(P2)的1芽2叶虽比传统冬季轻修剪(P1)长、重,但传统冬季轻修剪(P1)的产量高,夏季,传统冬季轻修剪(P1)的1芽2叶新梢虽比春茶后轻修剪(P2)长、重,但春茶后轻修剪(P2)的产量高,这与新梢的萌发量有关。

2.3 不同处理对茶树萌发的影响

表3可见,春季,在1芽1叶、1芽3叶、1芽4叶、对夹叶、新梢总数和正常芽叶比例, P1和P2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P1单位面积内的新梢组成为1芽1叶、1芽2叶、1芽3叶、对夹叶,以1芽2叶、1芽3叶和对夹叶占多数,对夹叶占所有新梢数的26.6 %;P2单位面积内的新梢组成为1芽1叶、1芽2叶、1芽3叶、1芽4叶,其中1芽1叶、1芽2叶和1芽3叶占多数,1芽2叶占比例最高。在新梢组成中P2的正常芽叶比例为100 %,无对夹叶生成,说明春茶后轻修剪(P2)的新梢伸长性和持嫩性较好,不易老化,对春茶的影响较大,可改善春梢质量。夏季,P1和P2单位面积内的新梢组成都是一样的,1芽2叶、1芽3叶和新梢总数均为P2高于P1,二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对夹叶比例为P1高于P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春茶后轻修剪(P2)可提高夏梢的萌发力,使发芽密度增大,并能减少对夹叶的形成,这可能与水分的供给有关。秋季,新梢总数为P2高于P1,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2.4 不同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见,春季,2个处理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无显著性差异(P<0.05),茶多酚为P1高于P2,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夏季,2个处理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无显著性差异(P<0.05),咖啡碱含量为P2高于P1,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秋季,2个处理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无显著性差异(P<0.05),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均为P2高于P1,二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传统冬季轻修剪(P1)可提高春茶茶多酚含量,春茶后轻修剪(P2)可提高秋茶茶多酚含量和夏茶、秋茶的咖啡碱含量。不同采茶季茶多酚含量的变化,P1为夏季>春季>秋季,春季与夏季无显著差异,春季、夏季与秋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P2为秋季>夏季>春季,夏季与秋季无显著差异,夏季、秋季与春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个处理的茶多酚含量变化规律相同,即修剪后的第1和第2个采茶季显著高于修剪后的第3个采茶季(P<0.05)。咖啡碱含量的变化,P1为夏季>春季>秋季,春季与夏季无显著差异,春季、夏季与秋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P2为夏季>秋季>春季,夏季与秋季无显著差异,夏季、秋季与春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个处理的咖啡碱含量都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修剪后的第1和第2个采茶季显著高于修剪后的第3个采茶季(P<0.05)。说明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的减少或增加与修剪措施相关。

表2 不同处理的产量因子及鲜叶产量

注:同列数字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 %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Note: Data in the same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0.05 level. The same as below.

表3 不同处理单位面积内新梢萌发数

2.5 不同处理感官审评结果

春茶审评见表5,2个茶类,P1的条索都比P2的紧结,春茶修剪处理茶芽绒毛较P1多,干茶白毫显露;P1较P2的茶汤颜色深;P2的茶汤香气高于P1,烘青绿茶香高浓郁持久,晒青绿茶有特殊的花果香,并且浓郁持久,而P1的香气就很一般;P1的茶汤对口腔的刺激较大,浓强度大于P2;2个处理的叶底色泽一样,叶的柔软度是P1较P2柔软。从叶底的柔韧性和干茶的紧结度可见,P2的新梢可能含水量低,纤维素含量高。P1茶鲜叶柔软在揉捻过程中茶汁溢出,使干茶颜色变深,杀青叶也易揉捻成条。

表4 不同处理茶叶理化成分含量

表5 不同处理春茶感官审评结果

3 讨 论

韩文炎等[12]研究得出,春茶前轻修剪(春茶萌发前1个月)对早芽种茶树春梢的萌发生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不修剪晚萌发,但对迟芽种没有抑制作用。而本研究得出,冬季轻修剪(春茶萌发前3个多月)比冬季不修剪茶树早萌发。可见,修剪后茶树在受到外力损伤后需要一个修复的过程,茶树修复期的长短,是决定茶树萌发早晚的因子。在茶树刚进入自然休眠时修剪,让茶树有足够时间进行修复,有利于茶树的早发。生产上可根据采摘需要,通过修剪来调控茶树萌发时间。

本研究表明,修剪会使茶树对夹叶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在水分胁迫的环境下更能激化对夹叶的形成。冬季不修剪的茶树在干旱季节新梢生长正常,没有对夹叶形成,可见,修剪是茶树产生对夹叶的主要因子。茶树修剪后水分是正常新梢生长的限制因子,水分亏缺时对夹叶生长量增大。云南的夏季雨量充沛,春茶后修剪的茶树修剪后能及时获取水分,同时土壤中的养分也得到输送,供茶树营养生长。

刘家琼[13]等研究旱生植物的特点有浓密的表皮毛、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栅海比值高等明显的旱生结构。本研究可见冬季不修剪的茶树在干旱季节形成抗性机制,其对干旱作出响应,芽叶萌发减少,芽叶茸毛增多,叶质变硬。茶叶茸毛有减少蒸腾的作用,其为细长的单细胞,洁白透明,可反射强光。韩文炎等[12]认为修剪能使茶树新梢水势增高,这也是冬季轻修剪的新梢在春茶期较冬季不修剪的新梢柔软的原因。本研究冬季轻修剪后茶树新梢的含水量虽增加,但其叶片结构不利于抵御严重干旱,高温干旱时叶片水分蒸发加快,由于减掉大部分成叶,茶树的枝干和地面温度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使茶树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茶树新梢、嫩叶出现凋萎、烧伤,而冬季不修剪的茶树,树体如一把大伞降低地面温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供给茶树需要。通过研究可知,茶树性状特点具有可变性,不同的农艺措施可使同一品种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得不一样。

本研究得出,修剪后茶叶中的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持续增高一段时间后又呈下降,可能是因树高影响。王琼琼[14]等研究得出,茶多酚含量随着茶树高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且达到显著水平。

茶树茸毛在生长过程中,有利于鲜叶中含N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能诱导其基部细胞增生,细胞质浓厚,这些细胞具有腺细胞的功能,能分泌芳香物质,制出来的茶叶有毫香[15-16],从而提高茶叶香气和滋味。从感官审评结果可见,春茶后轻修剪的春茶白毫显露,茶汤香气高扬持久,滋味醇厚鲜爽。

4 结 论

不同季节的茶树轻修剪对茶树全年采摘次数无影响。冬季轻修剪的茶树春茶萌发早、产量高。春茶后轻修剪会降低春茶产量,但对全年产量无影响,全年茶树鲜叶产量是春茶后轻修剪高于冬季轻修剪。春茶后轻修剪的茶树越冬芽萌发较晚,芽叶生长缓慢,春茶开采期推迟,影响春茶的早上市,茶树萌发稀疏,萌发新梢仅适于手采,但可延长春茶采摘期。春茶后轻修的夏茶新梢短小、芽叶轻,因此,春茶后轻修剪的茶树,修剪后应及时补充营养。春茶后轻修剪有利于春茶理化成分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春茶品质。综上所述,冬季修剪可提早春茶上市时间;春茶后轻修剪不仅可提高茶树鲜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还可抵御春季干旱,因此,在云南茶区可选择在春茶后轻修剪茶树,特别是在旱情较重的区域。

猜你喜欢
芽叶春茶茶多酚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算法的茶树芽叶采摘点识别及定位方法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衰老茶树如何重修剪
春茶不宜贪尝鲜
喝茶能刮油减肥?
春茶不宜贪尝鲜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