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三圣傩舞”面具艺术研究

2019-06-11 06:21马幼梅
关键词:太阳神脸谱面具

马幼梅,张 戈

(1.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2.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

在中国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傩舞,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傩舞表演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表演。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一、当涂“三圣傩舞”面具的起源

古邑当涂,源远流长。境内遍布新石器遗址,这里有大禹治水的中江故道,有五湖四海之古丹阳(杨)湖,秦代设丹阳郡。县治姑孰,始建于三国,东晋至南朝为南豫州治所在地,城南有“涂山”。隋开皇九年(589年),“因借涂山之名,而名北方之县”(《当涂县题名记》),将淮河之滨侨置郡县当涂迁至于江南姑孰。时定姑孰之当涂县,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当涂县新桥镇塔桥村等沿江地区的民间傩舞“三圣傩舞”又称“天门傩舞”,自汉朝以来一直盛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当涂经常洪水泛滥,姑孰城中船行其间,百姓苦不堪言。人们寄希望于傩神、圣雄来驱灾降魔消除水患、病魔,于是诞生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三圣傩舞”,又称“天门傩舞”。“三圣傩舞”有着隆重的开光仪式,是人们希望通过这种傩礼仪式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

纵观中国傩的发展,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元蒙因信仰不同,傩礼受到排斥。明代恢复过宫傩,清代宫廷不再举行。但《论语·乡党》中记载的“乡人傩”一直在民间延续,并与宗教、文艺、民俗等结合,衍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以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遗存较多。当涂县新桥镇塔桥村保留的省级非遗“三圣傩舞”便是安徽傩舞其中之一。

当涂“三圣傩舞”鲜明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特有的服装、服饰、面具、红宝剑、红锤、绿色狼牙棒、黑铁环、黑铁索等法器,以及走跳各种寓意的步伐。尤其是三圣的傩面具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也显示出当涂傩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当地典型的民俗艺术。

二、当涂“三圣傩舞”面具的造型、色彩、图案特点

“三圣傩舞”面具有脸谱三尊:红脸、绿脸和黑脸。红脸谱代表太阳。关于它的历史,有的说封神榜里的人物赵公明,也有人说是汉朝时期古镇上的一个文官,因为遭到奸臣诬陷而惨遭迫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制成红脸谱以表纪念。绿脸谱代表万物,是传说中的谷物神,也有认为是封神榜的人物鸿君老祖。黑脸谱代表黑夜,代表人物是遮蔽神,传说是蔽天将军。手握狼牙棒,上指天下指地,横扫一切妖魔鬼怪,保一方人们平安。当涂博物馆内标注为代表土地。也有人说是封神榜里人物亨哈。关于人物代表,当涂县民俗专家通过与京剧脸谱对比认为是古太平府的花云将军、许瑗知府及王鼎枢密院判。

(一)“三圣傩舞”面具的造型

图1 三尊脸谱造型

三尊脸谱面具有夸张的造型,运用了典型化的造型手法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见图1)。以红脸的太阳神为主神,左边为绿脸的万物之神,右边的为黑脸的黑夜之神(博物馆标注为土地之神)。整体形状为椭圆形,长大约35~40公分,宽约25公分。太阳神脸谱面具略大一些并佩戴帽子及装饰,都属于整脸傩面具。三尊傩面具是民间手工艺制作的木质面具,使用易于雕刻的杨木、柳木或香樟木的整块木料雕刻而成,采用了夸张与写实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圆雕、浮雕、镂空手法相结合雕刻而成,雕刻工艺非常成熟,线条夸张有力、轮廓分明。三尊神像栩栩如生,并不过分狰狞,显得古朴、纯拙、率真,具有典型的当涂地域文化审美的特点。

(二)“三圣傩舞”面具的色彩

图2 三尊面具色彩

“三圣傩舞”面具的色彩运用较为讲究,比较成熟,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寓意性、审美性。根据三圣不同角色所赋予的寓意,设立红、绿、黑三个角色专用色,给太阳神面具设立红色,象征着火红的正能量源泉,寓意着万物生长靠太阳,也意味着至上的威严和权势,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万物之神(或谷物神)面具设立绿色,象征着生命之源、生长的万物,也意味着平安、和顺,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给黑夜之神(或土地神)面具设立黑色,象征着忠勇威猛,能够驱妖降魔,保人间平安(见图2)。“三圣傩舞”面具在设立红、绿、黑三个角色专用色之后,又统一用金色对面具进行装饰点缀,三个面具的眉毛、脸颊上的圆点、鼻梁上的圆点都统一用金色进行描绘;三个面具的眼珠、眼线、太阳神的胡子都用黑色进行点缀和勾线描绘;万物神的胡须用了粉色;在三个面具的头顶都用大红色的绒球。这些装饰手法和高饱和度的用色方法使“三圣傩舞”面具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跳跃性,增强了三个不同角色的表现力,把强烈的色彩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搭配上和面具统一服装色彩再加上2米多高的应栏造型结构,使三个角色在表演场地中成为最醒目的焦点,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的视线,达到表演的目的。

(三)“三圣傩舞”面具的图案

图3 三尊脸谱图案

“三圣傩舞”面具的图案纹样特点,首先表现在三副面具的眉毛都运用了火焰纹样,尤其太阳神最为明显,使用了符号标记的手法突出了太阳神的角色寓意。三副面具的眼角和眉毛一致往上吊得夸张,眼球凸出,眼线用黑线描画得很强烈,在内外眼角处还描画了两个醒目的黑点,增加了面具的威严和狰狞感,不仅保留了傩面具早期原始的图腾痕迹,还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符号标记的手法还用在谷物神的胡须上,三副面具中太阳神和谷物神都是有胡须的,但谷物神的胡须使用了线条,太阳神的胡须弱化成两排黑点,既使两者产生了区别又强调了谷物神角色寓意。另外三副面具中的脸颊、鼻梁、下颚处使用了大小不同的圆点纹样,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装饰性,主要是为了增加了面具的威严和狰狞感,达到震慑鬼魔的效果,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的痕迹。

三、当涂“三圣傩舞”面具的功能

“三圣傩舞”面具是当涂傩文化不可缺少的载体,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地域特点,是当地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体,是当涂地域文化典型符号,它不仅具有社会功能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面具是人和神之间的媒介,通过傩舞表演来满足人们祈福纳吉的心理诉求,就是傩面具的社会功能;同时综合了色彩、图案、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的表演使观看的人们得到了视觉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宣泄,是它的审美功能。“三圣傩舞”面具独特的造型还反映了隐含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成为现代和古代千年之间的文化桥梁,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结语

“三圣傩舞”面具运用了典型化的造型手法,线条夸张有力、轮廓分明,色彩运用较为讲究比较成熟,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寓意性、审美性,三尊神像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是安徽傩面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展现了强大的传统文化力量。“三圣傩舞”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涂典型的民俗艺术符号,在新时代的今天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猜你喜欢
太阳神脸谱面具
帖脸谱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做个脸谱迎『六一』
面具
六问太阳神珍珠店模式
太阳神 持守初心三十年
灶王爷的“脸谱”
面具中的鱼
太阳神 坚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