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爱国千行泪

2019-06-11 12:0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事例爱国祖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国的仁人志士:有高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屈原,有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杜牧,有始终眷恋着祖国的钱学森……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爱国不同的情感内涵。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心中浓浓的爱国情思呢?

【左读名家经典】

中国在我墙上

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工夫读中国全图。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经过鲸吞以后,中国早已不像秋海棠的叶子。第一个拿秋海棠的叶子作比喻的人是谁?他是不是贫血、胃酸过多而且严重失眠?他使用的意象为什么这样纤弱?我从小就觉得这个比喻不吉利。我太迷信了吗?

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中国,蚌壳一样的中国,汉瓦一样的中国,电子线路板一样的中国。中国人供人玩赏,供人考证,供人通上电流任他颤抖叫喊。中国啊,你这起皱的老脸,流泪的苦脸,销镪水蚀过、纹身术污染过的脸啊,谁够资格来替你看相,看你的天庭、印堂、沟洫、法令纹,为你断未来一个世纪的休咎?咳,我实在有些迷信。

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城市怎能是一个黑点,河流怎能是一根发丝,湖泊怎会是淡淡的蛀痕,山岳怎会是深色的水渍?太多的遮掩,太多的欺瞒。地图使人骄傲,自以为与地球对等,于是膨胀自己,放大土地,把山垫高,把海挖深,俨然按图施工的盘古。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这个上午我沉默,中国也沉默,我忙碌,中国稳坐不动,任我神游,等我精疲力竭。

现在,在我眼前,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走过的那些路!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髓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穿过夸父化成的树林,林中无桃,暗数处女化成了多少喷泉,喷泉仰脸对天祈祷,天只给他几片云影。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羡慕深山里的那些树。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四十年一阵风过,断线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沙子,使我的眼红肿。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旋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駛过。我实在太累、太累。

(作者王鼎钧,选自《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大全集》)

读有所思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墙上头!一张中国地图,竟引发了羁旅海外的游子如海的乡愁,让诗人“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得精疲力竭,看得愁思百转。俗话说,叶落归根,但由于种种原因,诗人归乡的路竟那么漫长,让诗人“太累、太累”。

选文以“地图”为行文线索,写出了“我”观看中国地图所引发的联想和感受,抒发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怀恋。

思有所悟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那么,这类作文我们该怎样写,才能将满腔热血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呢?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要有具体可感的材料

爱国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应有具体可感的事例。回顾历史、牢记屈辱是爱国,关注社会的发展是爱国,保护祖国的河山是爱国,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爱国。爱国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事例中。换句话说,写作时,要在具体的事例上加以体现。

◆合理取舍素材

由于写作范围的宽泛,材料的繁多,往往会造成素材使用的交叉、主题的偏离,且同一话题下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事实上,选取典型的事例、精当的材料能更好地体现主题,所以应当取则取、该舍就舍,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以小见大来表现

所谓小,就是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生活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选材时,要紧扣主题,从大处着眼;落笔时,要选好切入点,从小处入手,以免落入空泛的大话、套话中,或使抒情脱离了载体。

猜你喜欢
事例爱国祖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