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自测

2019-06-11 12:04于香莲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成语

于香莲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2分)

A.投掷(zhì) 憎恶(zèng)

糟糕(zāo) 大庭(tīng)广众

B.震悚(sǒng) 取缔(dì)

肿胀(zhàng) 诗画舫(fǎng)

C.侮辱(wǔ) 晌午(xiàng)

镶嵌(qiàn) 一层翳(yì)

D.门框(kuāng)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小凹凼(dàng)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书斋门槛絮说微不足到

B.绷紧头颅衰悼大庭广众

C.撬门荒辟诘问言外之意

D.肚脐疮疤辫子切切察察

3.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

得多了。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   地

转过身子。

(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

压根儿就没想到这点。

A.精致笨拙或许

B.精致滞笨大概

C.精巧笨拙大概

D.精巧滞笨或许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

A.白衣天使奮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襄阳建制于汉初,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徙治所于襄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襄阳历来为州、郡、路、府、道、县治所。

②早在6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

③襄樊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④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樊城由此建城得名。

⑤襄樊市是古城襄阳、古埠樊城的合称,建城史可追溯到2800多年以前的西周时期。

A.③①④②⑤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D.③②⑤④①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希望‘公益金百万行越办越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谢文贤说,做善事不是为了宣传,只是他的一份心意,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B.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C.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充满信心地指定梅德韦杰夫为下届总统的候选人,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容易驾驭的人”,但时间一长,两人肯定会分道扬镳。

D.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不少农村子弟选择进城读书,这不但导致农村大量校舍闲置,而且使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捉襟见肘。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C.历史已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8.古诗文默写。(5分)

(1)独坐幽篁里,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双袖龙钟泪不干。

(4)草树知春不久归,               。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9.仿照示例,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诗词为开头,写一句话。(4分)

示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不能惧怕挫折,摔倒了要爬起来,擦干泪继续前行,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10.有位外国游客来仙女山游玩,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智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使得这位游客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3分)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划破不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破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二、综合性探究(3分)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折射着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兼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 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如“一鼓作气”出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 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1分)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进行仿写。(2分)

备选成语:

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示例: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三、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4分)

江 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12.诗歌第二联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赏析。(2分)

13.“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修辞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其共同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5分)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5.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6.结合选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0分)

长妈妈的规矩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节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题目为编者加)

17.选段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是怎样的?(3分)

18.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3分)

19.选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请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词和极具代表性的语言。(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12分)

少年读

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使我摇曳激荡。

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作者许冬林,选自《滁州日报》2014年1月15日,有删改)

20.選文第一段中的加点字主要指的是什么时候?(2分)

21.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时的心境有何不同?(4分)

2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的画线句子。(3分)

23.作者回忆了一段悠长的少年阅读时光,请

概括文章所写的与阅读有关的几件事。(3分)

四、作文(60分)

2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假设你们班打算开展“光盘行动”的班会,请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为话题,对广大师生写一封邀请信。要注意信件格式。(10分)

25.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慨叹:“……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

请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      ”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3)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立体感;

(4)要在叙事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5)书写要工整,字体要端正、匀称;

(6)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成语
看图猜成语
成语对对碰
十二生肖填成语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拼成语
猜成语
看图猜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