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预制泵站在城市内涝治理中的设计及应用

2019-06-11 11:36苍晓艺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井筒内涝格栅

苍晓艺

【摘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排涝泵站作为解决内涝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经之一被广泛应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提出以一体化预制泵站代替传统排涝泵站,解决了传统泵站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运行维护复杂等问题。阐述了一体化预制排涝泵站的设计要点,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一体化预制泵站;城市内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不透水地面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若发生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就会发生城市积水灾害的内涝现象。城市内涝点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人车流量大,建设用地紧张。因此,对排涝泵站的建设,往往有占地少、施工周期短、运行维护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低等要求。目前,我国雨水泵站大多采用传统形式泵站。传统泵站的泵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泵池内安装水泵、格栅等设备,采用人工控制或液位控制等控制模式。泵站的建(构)筑物除泵池之外,一般还需建设配电间、值班室、控制室等附属建筑。传统泵站具有占地面积大、土建投资高、施工周期长、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一体化预制泵站替代传统泵站。

1、一体化预制雨水泵站的优点及应用

一体化预制泵站是集预制泵池(多为玻璃钢材质)、水泵系统、格栅除污系统、控制系统于一体,采用地埋式安装的新型泵站。对比传统的混凝土泵站,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以下优点:

(1)占地面积少。传统泵站,各种设备、附属用房平铺;一体化预制泵站系统集成度高,水泵、格栅均集中于位于地下泵池内,地上仅有一座控制箱。相比传统泵站,极大的节约了土地。

(2)建设周期短。传统污水泵站为钢砼结构,泵站底板、池壁、顶板分步施工,浇注和养护需要2-3个月工期;一体化预制泵站从勘察、设计、生产再到泵坑挖掘、安装、测试,所用的时间约为传统混凝土泵站时间的一半。

(3)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一体化泵站采用完全地埋式安装,安装后不影响周围环境与景观;传统泵站一般建于地上,容易破坏周边环境的整体性。

(4)无人值守。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智能的控制系统,既能人工现场操作,又能通过移动设备远程监控,无需人为值班看守。

基于上述优点,一体化预制泵站目前在市政污水工程中得到了较多应用。然而,由于雨水泵站具有流量变化大、瞬时流量大、扬程小的特点,一体化预制泵站在内涝治理中应用较少。

2、一体化预制雨水泵站设计

2.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大连市某区,该区域周边为居住小区、学校和部队。由于该区域地势低洼,周围排水设施不完善,雨季常有内涝现象发生,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本项目的建设旨在解决该地区的内涝问题。

2.2泵站规模的确定

2.2.1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

2.2.2水量预测

根据地形及区域排水现状,确定该区域汇流面积约17公顷。屋面至小区雨水管网内的地面集水时间t1取为10min。小区雨水管至泵站进水管时间,取13min。(长度512m,流速0.7m/s考虑)。综上,计算汇流时间为23min。经计算,雨水泵站流量为1.5m3/s。

2.3泵站扬程

本泵站出水管接入附近现状雨水管线,最终排海。现状雨水管底标高为2.45m。泵站出水压力管为一根DN1000球磨铸铁管,总长度约940m,流速为1.94m/s,最高点管底标高7.50m。管路沿程水头损失hL为3.68m。局部水頭损失包含进口1个(ζ=0.5),出口一个(ζ=1.0),90°弯头5个(ζ=0.80),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ζ=5.50,另外考虑30%富裕,即取ζ=7.15。总的局部水头损失hf为1.37m。因此,出水管总水头损失为5.05m。

泵站内最低水位为2.72m。

雨水泵的静扬程HZ为7.50+1.0-2.72=5.78m;

取富裕水头为1.0m。

水泵扬程H=HZ+hL+hf+1.0=5.78+3.68+1.37+1.0=11.83m,取为12m。

2.4泵站工艺设计

2.4.1泵站工艺流程

进水→配水井→格栅破碎机→潜水排污泵→出水

2.4.2配水井

目前,单座预制泵站最大设计流量一般为1.37m3/s,而本项目设计流量1.5m3/s,必须采用两座预制泵站并联,因此井筒前需设置配水井,一方面保证两井筒配水均匀,另一方面兼做沉泥井使用,以较少井筒中的泥沙量,从而延长水泵等设备使用寿命。

配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L×B×H=7.7×2.7×4.5m。

2.4.3格栅

由于雨水泵站瞬间流量大,如果采用普通格栅,需设置多个除渣机器,本次设计采用粉碎格栅机,该设备可将水中栅渣粉碎成6~12 mm的颗粒,被粉碎的栅渣与雨水混合后由水泵提升排出,这样能保证后续泵不被堵塞,并把长期的维修费用降为最低。

本项目选用粉碎式格栅流量Q=27000m3/h,P=7.5KW。

2.4.4水泵

根据泵站设计流量,选用4台潜水轴流泵,雨季全开单泵流量为1350m3/h,扬程为12.0m,电机额定功率109kW/台。考虑雨水泵每年运行次数有限,建议选用国产中质量较好的水泵,在每年雨季之前进行全面维护。

2.4.5进、出水管

泵站进水管为重力管,管径DN1200;两座泵站出水总管管径DN700,流速1.95m/s。单泵出水管管径DN500。

2.5结构设计

一体化泵站结构简单,每个井筒只需结构做一个混凝土基础,基础直径Φ5000。本项目基坑采用钢板桩支护为主,沟槽内明排为主的降水方式,止水支护采用选用15.0米 4#拉森钢板桩。

2.6电气设计

一体化泵站设备自带控制柜,只需对泵站进线电缆进行设计。电缆由箱式变电站引出,穿钢管直埋敷设至一体化泵站自带控制箱,每座一体化泵站容量为218KW,电缆采用YJV-0.6/1kV型号电缆。

本项目于2017年5月开工,2017年8月投入使用,历经18年8月20日特大暴雨,本泵站服务范围内无内涝积水现象。

结论:

(1)与传统泵站相比,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占地小、施工周期短、设计施工难度低、系统集成度高等优点,可作为排涝泵站,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一体化预制排涝泵站设计重点是确定泵站水量及扬程。

(3)预制雨水泵站,推荐采用粉碎式格栅除污机。

(4)多井筒并联泵站设计,应考虑配水的均匀性。

参考文献:

[1]古文山.试论一体化泵站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应用[J].应用技术与设计,2017,06,:69.

[2]周佳,宋瀛.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15,06(10):130-131.

[3]吴文波.新型全地埋式污水泵站与传统泵站综合比较[J].中国给排水,2005,8(8):69-70.

猜你喜欢
井筒内涝格栅
土工格栅在柳州文惠路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舱内装载超宽、超高台架集装箱时船舱格栅受力分析
海南核电取水系统堵塞事件分析和对策
千米深井安全高效施工技术
井筒保护煤柱回采方法研究
梅花井煤矿立井涌水量预计与实际涌水量观测结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