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磨丁:“铁路通了,生意就好做了”

2019-06-11 06:22林芊芊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老挝建设

林芊芊

34平方公里的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内,活跃着许多中国人,他们或在此生活工作,或前来考察投资。这片被中资企业海诚集团全面开发运营建设的热土,正在以“深圳效率”崛起一座枢纽新城。

中资在磨丁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力,而老挝由此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参与程度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熙熙攘攘  他们为前景而来

“一天一个变化,24小时不停歇地开工。”海诚集团员工王艺钧这样形容磨丁经济特区建设的加速度。2018年末,随着新修的货运通道即将启运,CBD国际商业金融中心区域一幢幢高楼大厦陆续封顶,酒店、餐厅、免税店等服务设施小有规模,磨丁渐渐呈现出现代化都市的雏形,商铺认筹也火热开启。

中国广东的刘先生听说如今的磨丁“简直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深圳”,在亲眼目睹了磨丁工地建设的热火朝天后,打算在此投资规划自己的商业蓝图。因为这里“有市场需求,而且未来物流也将通达。”

来自中国云南勐腊的张林在磨丁经济特区工作已有3年,见证了当地从“只有山和几座小房子”发展到如今“房子盖得又快又好,好多中国人来买房”。毕竟,在中国买房需要缴纳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出让金等各式花费,而在磨丁购房,只需缴纳千分之五的房产税,其他税费全免。

徐睿就是买房者之一。他瞄准了磨丁楼市中“不限购、不限贷,起价才16万元并享有70年产权”的精装公寓,购得房后或度假或自住,哪怕转租转售,都十分方便。那活跃在磨丁的绝大部分中国人,包括磨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给了他来此投资房地产的信心。

在磨丁经济特区的一站式通关服务中心,每天来自中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截至2018年末,该特区内已注册公司136家,有个体小商户156家。

小城曾因赌而衰  难留老挝人?

当中国人、中国货、中国味在老挝磨丁随处可以见到、可以买到、可以吃到,这片建设中的经济特区里却难觅老挝人的身影,只有景兰酒店有部分老挝员工。

若了解中老两国在磨丁合作打造经济特区的历史,或许可以明白如今磨丁城内罕见老挝人的原因。

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2003年,一家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约,计划建设一个占地1640公顷的“磨丁黄金城”经济特区——一个旨在使老挝北部落后地区走上发展道路的贸易和旅游中心。在21世纪头一个10年的末期,磨丁成了一座新兴的赌城,是茂密山林中的一个亮点,它掀起的经济热潮一度汇聚了中老两国大量的人流和资金流。不过,由于急于给这个偏远地区带来发展,当时的老挝政府忽略了博彩业潜在的风险。博彩业在磨丁滋生出治安欠佳、黑帮猖獗等严重问题,经中老双方政府协商整治,当地的赌场被关停。

之后几年,磨丁被笼罩在繁華褪去后的阴影下,因博彩业而兴的周边经济一度走向衰落,大批商客撤离。2011年海诚集团进驻磨丁后,当地老挝人向其出让了土地并逐渐南迁到更远的村落,留下的“只有在这里工作的人”。

2016年起,磨丁经济区成为中老两国国家级经济区的一部分。《联合早报》引用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卢光盛的观点称,如今老挝在磨丁经济区的参与度,与其他中老合作项目有一定的相似,即老挝出的更多是土地和劳动力。

中老共愿  磨丁树起建设雄心

实际上,老挝政府已从之前磨丁所放弃的赌场试点中吸取了教训,开始聚焦更加重大的战略利益规划。早在2015年,磨丁管委会老方委员维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老挝政府现在给予磨丁经济特区除外交、国防及刑事案件处置之外的几乎所有行政权力,就是看中它靠近中国,希望能依托中国的经济发展,把这一特区打造成全国经济特区的典范,带动北部诸省脱贫致富。”

2016~2018年,磨丁经济特区迎来老挝国家领导人的密集造访:老挝国家总理通伦,老挝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办公厅部长算赛西潘敦,老挝前副主席、前总理西沙瓦乔本潘,老挝前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老挝副总理宋赛·西潘敦等,他们来视察后均对磨丁经济特区的颠覆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寄予很高的发展期望。宋赛·西潘敦更是强调,当前是中老关系发展最好的时期,希望更多中国企业前来老挝投资。磨丁经济特区作为老挝的12个经济特区和经济专区之一,要发挥作为老中经济走廊重要交通枢纽的优势,当好标杆,助力琅南塔全省的经济发展。

可以看出,中老两国的合作正走向更为深入的相互依赖模式。而基于特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联合早报》报道也称:这座边城不会走回昔日灯红酒绿的老路。

曾经,中老经济合作区建设一度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自2015~2017年,中老经济合作区的人员引进全靠调任,再未有过公开招聘。2018年起,磨丁经济特区却打起了招聘广告,涉及工程、技术、财务、营销、管理等大量岗位,年薪5万~24万元不等。中方对磨丁的建设雄心由此可见一斑。

“铁路通了,生意就好做了”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资金大量涌入老挝这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国家,主要进入了矿业、农业、水电和房地产业。到2013年底,中国在老挝的累计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使中国首次成为老挝的第一大外国投资来源国。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问题首席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关于磨丁经济特区的建设,老挝至少能从三方面受益:一是随着老挝人逐步被吸纳到园区工作,磨丁的就业问题可获缓解;二是跨境合作可协助老挝建立产业体系,提高工业化水平;三是经济区还可为老挝政府带来税收。

也有学者认为,中老两国在经济合作区建设中的磨合是必然的。如中资企业在聘用老挝员工时,当“深圳效率”遇到老挝人“慢慢来”的工作特性,需要有彼此尊重和适应的过程。此外,特区在产业和产能合作中的转型与执行,产品要如何更加贴近东南亚市场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中老铁路通了,人一多,生意就好做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前往磨丁的动力。

·资料来源:《联合早报》《纽约时报》、新华网等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老挝建设
寒露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试论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