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思想于体育发展之作用

2019-06-11 06:30罗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罗宁

摘  要:面对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的趋势,以及体育课越来越边缘化的问题,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虽经过国内体育教育学家的努力,初中体育多样化及高中体育专项化正在推广,目的在于还原体育运动本来面目,但如果体育教育观不改变,这一切几乎徒劳。回看历史,体育教育观念最为兴旺的时期当属新文化运动时期,而这一时期对当代教育观有哪些启发,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试图厘清来龙去脉。

关键词:体育教育观  新文化运动  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250-02

由于列强侵略加剧,国内军阀统治日趋黑暗,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了反传统反礼教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失败后,见识了西方民主政权领导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改变国民的封建思想以及封建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推行民主政体。军国民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讲是把体育运动作为手段用于改变过去消极的民气、文弱的顽风,而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体育有了真正的认识,先后引进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以及麦克乐的自然体育思想,并且在美国的几位学者相继访华进行演讲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1  新文化思潮下体育真义初现

如果说军国民的养成是一场“尚武救国”“强国强种”的政治意图,旨在培养身体强健并拥有军备知识的新民,试图通过运用军国民化教育的德日强国的成功经验,来改变受列强欺凌的政治现状。那么新文化运动就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理性探讨体育运动对于教育的意义。军国民教育是将教育放置在政治立场上的制度化操作,而新文化思潮下体育则真正放置在教育的场域中进行叙说,而对于今后体育良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当属此一时期引进的杜威实用主义体育思想以及麦克乐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经提出教育应当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然而由于当时国内盛行军国民教育,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对体育教育进行理性辩论。不过1912年教育总会上蔡元培提出体育应当实用化的主张就显得难能可贵了,他吸收了杜威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当从“儿童的本能、冲动、需要和兴趣出发”,强调“儿童为主体”和“个性自由发展”,在當时的政治环境下,能对体育教育有这样的认识是空前的。我们从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中依然能够找寻到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缩影,这跟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脉相承。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新课标追根溯源,一定可以找到实用主义体育思想这一源头。那么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又是从何而来,有学者认为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派生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杜威的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和麦克乐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本质上是保持一致的。

显然,新课标下所倡导的体育教育来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倡导的体育思想,近代知识分子不再局限于以往重文轻武的教育手段,认为以儿童为本的体育教育可以使教育的功能放大,认为学生只有拥有了强壮而健康的身体,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文化课学习。并且他们还看到了体育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即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他们认为只有拥有健全人格的儿童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真正的富强之路。然而由于当时政治环境并不能让这样的体育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教学之中,使得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学政治革命,到具体实施层面上只能是一次徒劳。纵观历史,似乎每一次知识分子参与的政治行为最终总是以失败告终。

2  女性身体解放促使国人身体观的改变

谈论身体,古代中国直到西方列强侵略,传教士带来先进的医疗卫生理念之前,我们对于身体的认知一直处于空缺状态,不论是道家学说还是孔孟之道,他们对于身体可以说并未真正涉及,军国民之前的整个历史阶段都是一派重文轻武的风气。身体的本质就是反复地增强身体,是力的反复攀伸。这与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体育的终极追求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学者李力研更是从自然的角度认为拥有硕大脑袋懂得了文明的人类始终还是羡慕动物的,羡慕动物的速度与力量,所以他们发明了奥林匹克运动,企图通过人类的一次次突破身体极限的挑战来实现内心对力的极度渴求。体育是对身体体能的无限追求,尼采的身体观亦如此。然而人类的社会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这样单纯地谈论身体,纯粹的身体观以及体育精神是终极追求,由于各种因素的牵绊纠缠无法得到实现。因此到福柯那里,身体变得被动而静默,它处在各种权力的摆布和操控之下,只得听天由命,被塑造,被生产,被改换,被操纵。而这也是身体的必然走向,人类永远羡慕动物的速度与力量,但又认为自己凌驾于动物之上,文明高于自然,在人类的思想领域,自然总是低层次的,而身体属于自然,所以是低层次的是野蛮的,是从属地位,需要接受改变和重塑。

闭塞的封建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行洞开大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留学归来带来了西方的政治哲学以及文化思想,身体观也由此发生改变。此文所说的女性身体解放这一命题,女性学者高彦颐认为是西方赋予的,妇女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女性身体解放最早就是来华的传教士提出,这里特指反缠足运动,虽然有学者提出缠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美学意义,但从医学领域的生理健康视角来看就能够找到问题。西医传教士最初将身体看做与灵魂的高尚相对应的部分,认为妇女缠足限制了他们走出家庭走向教堂,无疑对灵魂的洗脱不利。所以从身体构造和健康的视角来看,缠足确实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的人为改变,也正是由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身体观的问题,女性身体的自然美才得以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得以重塑。

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从维新运动开始提出反缠足口号,而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展开了女性解放之运动。“维新人士从保国强种的角度提出了身体解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者更从思想解放及社会实践两方面对女性解放问题有所超越。”所以不管是军国民教育还是辛亥革命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将女性身体推向政治舞台,成为政治工具,女性身体解放只能在政治革命中缓慢进行。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女性身体解放意义非凡。此时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女性的独立人格,虽然还是男性话语,但第一次从女性的自身感受出发。那么在这样的思潮下女性自身的表现如何呢,她们的表现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重新塑造还是满足自身的内在需求?回看历史,我们注意到女性参与身体活动更为频繁,对比男性,学者蒋廷黻认为女性近代化的速度优于男性。所以女子一旦意识到自己可以走上台前,她们的主动性尤为明显。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留下的女子参与运动的画面非常多,有女性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画面,还有参加体育比赛的画面等。从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固然运动的身体是放置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场域中才得以发展。而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体育中找到人之初的速度与快感。新文化运动对体育的自由发展可谓影响深远,追溯现代学校体育内容,总能从新文化运动中找到答案,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体育教育观,才能让学校体育之路不至偏离其本源。

参考文献

[1] 刘芙君.近代中国女性解放历程的嬗变特点及原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112-115.

[2] 游鑑明.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1937年前的历史照片和漫画[M].台北:博雅书屋,2008.

[3] 吴文忠.中国体育发展史[M].台北:三民书局,1981.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略论新文化运动的法兰西风格
论梅光迪对“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
论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
契合与背离《女铎》与新文化运动
论历史文本解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