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刍议

2019-06-11 06:57贾绍俊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党员干部战略

贾绍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既对农村党建提出新要求,又给农村党建提供新动力;既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树立新理念,又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具有新作为;农村党建要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党建;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1-0001-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安排,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机构在乡村社会的延伸,肩负着重要的职能和使命。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不仅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明确新战略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新战略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农村党建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将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力量。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对农村党建提出新要求,又给农村党建提供新动力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契合新时期新形势,为解决新问题尤其是化解乡村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内容来看,新战略目标明确,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要求相对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容既有继承和一致之处,又更多体现为内涵的延伸、外延的拓展和要求的提高。

具体而言,“产业兴旺”体现了对整个农村产业体系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更高要求,也意味着对农村教育文化等各项工作全面振兴的要求;“生态宜居”体现了建设更美乡村、保护农村生态的深切要求;“乡风文明”在新时代也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水平要求;“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理念和实践对乡村社会的延伸,凸顯了对治理体系建设的综合要求;而“生活富裕”则体现了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指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可见,新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升级”,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好梦想的重要战略,是新时代党领导推进“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要看到,正是由于新战略对乡村发展要求的全面升级,农村党建也有了新要求、新意蕴。首先农村党建必须突破以往主要抓稳定、重点抓经济的现实,使基层干部形成综合全面的新能力;其次农村党建必须改革传统体制的壁垒,建设适应乡村振兴的新生态;最后农村党建必须突出协调,以党建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协调推进,保证党员干部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同时还要看到,新战略为农村党建提供新机遇和促进条件的同时,农村党建的进步也会进一步推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两者是一个互动协同的过程。新战略的实施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三农”,解决近年来农村党建人才空缺、动力不足等瓶颈性问题。对于基层党建而言,新战略意味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但是新战略带来的更多是新机遇和新动力。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适应新战略新要求,把握新机遇,利用新条件,积极进行自我观念革新、自我行为规范、自我品质塑造、自我能力提升,当好桥梁,搞好服务,做好领导,为乡村振兴带好头、带上路、带足劲。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树立新理念,又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具有新作为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十九大以后,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乡村振兴,更加强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这为以党建为关键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首先要发展农村。发展农村,必须先搞好农村党建,要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先进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先进,第一位的是要有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思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战略决策,树立新时代“三农”工作需要的新理念、新思维。

一要树立现代化理念,破除封建迷信等观念影响,克服陈旧、保守和惯性思维定式,要不断对党员干部加强现代化的理论和知识教育,培育和形成现代意识,提高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二要树立民主法治理念,消解传统人治思想和宗族、家族意识等影响,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关系,自觉维护公平正义,恪守党纪国法底线,为农村稳定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和动力保障;三要树立绿色生态理念,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农村工作中,力争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要具有服务担当意识。明确担当理念,把握担当意义,力争有作为,反对乱作为和不作为,牢记为民初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把党的政策真正落实,给农民更多获得感,让国家政策更加温暖人心;要具有学习创新意识。谨记“守成者没有前途,奋进者开创未来”,善于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特别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破除只抓经济不抓其他的思想,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示范和桥梁作用,积极利用“互联网+农业”来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劲;要具有大局整体意识。要认识到新战略是从产业、生态、文化、教育、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的系统安排,树立大局观和整体性思维,克服“本位主义、局限思考”,克服“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现象,不见本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实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切实在工作中实现党的领导。

作为是能力的实现。乡村振兴最终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和宏观安排,如前所言,这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好时机。要想有作为必须有能力。十九大对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特别要求,而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尤显紧迫。农村干部要自觉加强自我学习,乡镇领导更要在培养和选拔好干部上下功夫,通过建设一支有能力、能作为的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保障。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乡村振兴中,农村党员干部要具有统筹、协调和领导能力,具有政策把握、宣传、检查、监督能力,具有维护正义、身先士卒、砥砺改革的能力和勇气,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为农民服务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只要坚持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只要把那些能干事情,愿干事情,又能够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选入基层党组织和村委班子之中,定能领导并组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振兴队伍,实现学有所用、爱有所依、才尽其用,基层干部与农民也会相互信任,形成乡村振兴的巨大合力。

三、农村党建要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三农工作必须要有合格优秀的基层干部来领导实践。但是从实际来看,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党性修养等参差不齐,基层党建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作风上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族意识、享乐主义等,制度上存在的不明确、不落实、不严格执行等,这些都与新战略对农村党建的要求相悖。农村党建要取得成效,农村党组织要有能力,农村要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最终要靠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和中央关于党建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基层,要把从严治党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拓展。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实现反腐败和从严治党全覆盖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于城市,但农村党员干部腐败的危害和消极影响也比较明显,因为农村党员干部腐败不仅伤了风气,影响了农民对党的信心和信任,而且农村的任何一项资金哪怕数额较小都可能事关重大,事关一个孩子上学或者一个家庭医疗所需的“救命钱”。因此,管好用好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基础和前提。在实施乡村振兴中,从严治党是一项硬任务,也是新战略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保证。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向乡村切实延伸,只有花大力气整顿乡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党性修养、自律自查的清廉意识、领导发展的综合能力,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检查和腐败治理,才能够打破乡村社会长期形成的利益固化问题,消除家族利益关系等对基层工作的影响,消除扶贫、医疗、项目支持等工作中弄虚作假、瞒报、编造等现象,把国家对农村建设的资金用到实处,让真正的困难群众和家庭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照顾。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威信和领导之所以大大增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最为重要的就是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本着真心为民、全力复兴的宗旨使命,把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紧密结合、协同推进,使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入了新时代,走进了新征程。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这是十九大以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的问题。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党建要结合乡村治理的整体要求建构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制度治党的作用,发挥制度治党的威力,提升基层党建的实效,让党员干部严格依照党章、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来开展工作,尤其要严把队伍建设关,严守纪律作风口,及时清除腐败分子,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机制、有效体制,推动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公平公正当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张晓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J].人民论坛,2017(33).

[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12-30.

[4]霍小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N]人民日报,2015-07-19.

[5]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 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N].人民日报,2016-04-29.

[6]盛玉雷.见证十九大精神凝聚中国力量[N].人民日报,2017-12-12.

[7]习近平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 ,2017-12-14.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党员干部战略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数读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