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网络青春,那些消失或没落的“网络”品牌

2019-06-11 07:29马振贵
互联网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波导柯达雅虎

马振贵

弹指一挥间,互联网行业从1969年至2019年已走过50年。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间,中国互联网行业产生过许多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品牌,但现如今不少企业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再回溯,是希望透过它们的没落回味科技变迁的步伐,以及企业运营和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雅虎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几乎是一枝独秀的企业

当我们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就知道有一个网络公司叫作雅虎,它的创始人之一杨致远更是蜚声海内外,这也几乎是当时的一个旗帜人物。互联网的起步“问道”阶段,人们的很多对于网络的了解或许都是从雅虎开始的。后来雅虎中国也很快出现,雅虎进入到中国市场之后开始启蒙了一批人。可以说,雅虎的出现以及最终的没落,也算是波澜壮阔的,在那个时代,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网络创业者一起“比肩”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

1995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杨致远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在大学校园的拖车内编撰“大卫与杰里的万维网指南”(David's and 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他们又将其更名为“另一种正式层级化体系”(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Yahoo(雅虎)就是它的缩写。雅虎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是100万美元。

1996年的时候,雅虎就已经公开上市了。1997年,雅虎斥资9400万美元收购网络通信公司Four11,并利用该公司的技术推出了免费电子邮箱服务。而雅虎邮箱曾经是多少人的“标配”,由于是免费的邮箱,一度时间很多人习惯在自己的名片上都印上电子邮箱地址了,而应有雅虎邮箱也代表着一种“国际化”的范儿。

在2000年的时候,雅虎聘用谷歌担任其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作为这项交易的一部分,雅虎将谷歌的品牌名称放在了它的搜索引擎方框的旁边。这大大地提高了谷歌的知名度,此举也被认为雅虎为自己找了一个“掘墓人”,因为后来谷歌彻底“埋藏”了雅虎的搜索引擎之梦。

1999年9月,中国雅虎网站开通。2005年8月,中国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换言之,雅虎投资10亿美元收购了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或者说我们理解的置换。也就是说,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和中国雅虎的全部资产,换来阿里巴巴集团40%股份。

要知道,当时的雅虎是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而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仍处于成长期。然而,在数年后双方地位逆转,雅虎投资阿里巴巴也被认为是雅虎最正确的投资选择,而且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可以说超越了任何一项投资,因为阿里巴巴给雅虎带来的回报太巨大了,虽然当时人们认为阿里巴巴是“蛇吞象”吃掉了雅虎中国。

雅虎中国的最初定位是资讯目录与工具导航,不过,由于国内互联网管理的模式等限制,雅虎的新闻资讯模式并不占据什么优势。更何况,当时国内还有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那时候还没有腾讯的发展机会。雅虎在和阿里合作之前,还有周鸿祎的3721也被“并入”到雅虎中国,当初想发展邮箱和搜索,不过效果不佳,后来百度的崛起,以及邮箱的没落,雅虎中国的机会就更不多了。周鸿祎最终也选择了离开,自己开启了360时代。而雅虎中国“托付”给阿里巴巴之后其实也就没有雅虎中国了。

2013年9月,雅虎中国停止提供资讯及社区服务,原有团队将专注于阿里巴巴集团公益事业的传播。同年,中国雅虎邮箱停止了服务,用户的邮件和相关设置都被全部删除,该公司鼓励用户将自己的邮件帐户内容迁移至阿里邮箱。之后,雅虎还关闭了旗下的音乐搜索服务等业务。

2015年的时候,雅虎北京研发中心开启了员工遣散程序,而此时,这已经是雅虎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实体运营机构了。无论是雅虎还是雅虎中国,最终走向没落,是诸多因素的交织。一度时间雅虎有收购Google和Facebook的机会,但都没有去最终完成,从而步步落后,最终彻底退出了竞争的序列。

雅虎中国在不断地摇摆中难以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阿里巴巴接手后,虽然引入了谢文试图打造社区战略,但并没有及时落地。中国雅虎先后关闭了邮箱服务、门户、搜索、即时通讯、社区、资讯等等。业务摇摆,不能持续坚持自己的方向,最终逐步丧失了中国市场,不过投资阿里巴巴是其最正确的选择。

8848,那个曾经的“老榕”

在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上,被誉为史上最强的国家队被球迷寄予厚望,杀入十强赛后,中国队遭遇西亚群狼的包围,但球迷们依然信心十足。1997年10月31日,中国队坐镇大连金州迎战卡塔尔队,结果中国队以2:3输掉比赛。当时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网络“帖文”一夜之间火爆全国,一度被称作“神贴”,作者老榕,本名王峻涛。

1999年,老榕由福州移居北京,创办了电子商务网站8848,出任董事长。8848的巅峰时期,一度时间,在网上流传的王峻涛简历中,总会提到:“他是中国知名的网民,其网名‘老榕在中国网络社会广为人知。”他说,当初取网名“老榕”,一来因故乡福州盛产榕树,又称榕城;二来因榕树哪里都能生长,独木成林。

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8848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曾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8848也是中国第一个做O2O的电子商务网站,不过这家曾经盛极一时的企业早已湮灭了。改弦易辙虽然还保留着8848的名号,但是经营内容以及属性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也不再是电商的代名词了。

8848的出身是北京连邦,北京连邦软件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4年12月底,王峻涛投资成立了福州连邦,个人持有全部股份。王峻涛曾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连邦全国连锁的方式是我認为最先进的模式,简直就是现实中的互联网。”1997年夏天,王峻涛写出了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网页,建立网上软件销售试验站点“软件港”,这个网页也就是8848网站的前身,他的试验网站到1998年每个月的销售额已有几万元。

1999年,王峻涛说动了北京连邦的董事长苏启强和总裁吴铁。他来到北京开始筹划操作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当时,连邦已经在IT销售的产品流通渠道方面拥有非常强的市场优势了,当时连邦已经在接近300个城市里有了连锁专卖店。1999年1月,王峻涛创建8848网站,他被任命为北京连邦的副总经理、信息总监兼电子商务事业部的总经理。1999年 5月18日,8848电子商务网站正式对外发布。8848网站当时只是连邦的一个部门,叫电子商务部。

1999年6月,8848从北京连邦独立出来,成立了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20万元。1999年底,8848网上超市开通送货业务的城市达到了450个,外界将其称为中国覆盖城市最多的零售企业。2000年初,8848的B2C业务一个月的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元大关,销售的商品也扩大到16大类、数万种。曾经,8848是瞄着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引入了多名知名的互联网投资人,但很遗憾的是,当8848拿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批文时,纳斯达克市场已经风云突变,互联网泡沫来了。最终8848错失上市的最好机会。

1999年10月,谭智出任8848的CEO。8848宣布进行业务转型,做他们并不擅长的B2B业务。同时,王峻涛分拆B2C业务,成立了一家叫my8848的公司,这时候开始出现了两个8848。

2000年初,ST宏业以884.8万元收购8848的B2C业务,注入时代珠峰公司(my8848公司)。同时,老8848开始全面转型,转向B2B方案服务;随后8848与电商数据公司合并,成立8848电商数据公司。到2005年7月,软件厂商速达收购了新8848。至此,一个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公司就此没落。

回溯8848的发展史还是非常辉煌的。2000年1月,8848被中国互联网大赛评为中国优秀网站工业与商业类第一名;2000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其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2000年7月,8848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前十大网站。2001年,CNNIC的调查显示,8848是中国工业和商业类网站被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但这些荣誉或多或少都已经成为红尘往事,如果8848能够一直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成功吧?但历史都无法假设。

FM365.COM,联想本来或许能成就两条腿走路的典范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都不知道联想公司也曾经经营过互联网公司吧?早在1999年11月,FM365网站随联想第一款因特网电脑天禧I发布。当然,当时的FM365藏在天禧电脑里边并不显眼,可进亦可退,也就是说联想当时其实也没底。到底进军互联网好不好?或者说能不能成功,只能说先行先试,看看效果如何。

当时可以说还是互联网的春天时代,新浪、搜狐、网易先后到纳斯达克上市,赶上了那场网络的盛宴。不过,隐患也开始被埋藏了,互联网泡沫正处于酝酿的最后阶段,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但是市场并不知晓,还在前仆后继地向互联网市场冲。FM365于2000年4月18日随著铺天盖地印着谢霆锋头像的路牌高调亮相,联想一次投入了近一亿元。那时候,联想手握着刚刚上市融资的30亿港元,财大气粗。

在网络泡沫开始破裂的2000年8月的一天,联想逆势出击,上演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一起网站兼并案,以3亿元巨资(现金、股票和设备3537万美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的股份,成为赢时通单一最大股东。同年12月13日又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50%的股份与新东方合作建立新东方教育在线。再加上北大附网、国旅项目上的投入,联想投在互联网上的钱不菲。

当时,联想的高层表示:“FM365只是一个棋子,联想后边还有更大的一局好棋。”在他们看来,这局好棋指的是接入(ISP)─FM365─垂直网站这样“三点一线”的格局:接入部门借助于中国电信的163平台,把联想每年几百万的电脑用户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引入互联网;FM365网站则负责吸引、留住人流;然后将互联网流量倒给垂直网站,而赢时通(财经)、新东方(教育)、国旅(旅游)则是垂直网站的三大块内容。这盘棋的设想确实不错,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不过,互联网行业的风向变得太快了,烧钱也是如此。经历了网络泡沫之后,垂直网站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事实上,FM365创办时恰好是纳斯达克指数狂跌的时候,网络泡沫的破灭,传递效应滞后的中国在2001年上半年普遍感到了阵阵寒冷。大批网站倒闭,Chinaren被搜狐收购,renren.com倒闭,网易甚至急着寻找买家,新浪解雇了王志东……一系列的互联网公司的命运沉浮成为当时的焦点话题。联想在这种环境下显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也看到,当投向FM365的一亿元资金烧尽之后,就开始举步维艰了。

2001年6月,联想与AOL以FM365为基础成立联想翱龙,在业内一时传为佳话。当时外界的普遍看法是,FM365由于切入市场晚,定位不明确,缺乏个性,最终每年千万元级的消耗,给PC利润逐年递减、面临战略转型的联想带来的压力颇大,最终不得不引入AOL。

不过也有联想内部人士表示:“与AOL的合作是当时联想互联网战略的一部分,对联想来说,FM365仅仅成为一个门户网站是不够的。”不过即使是引入了AOL,但由于内部不合相互“消耗”,联想半年后开始宣布裁员30%。其中FM365是裁员的重灾区。

1999年-2000年,FM365在近200人的全力打造下,页面访读量达到3400元-3700万人次/天,国内排名在第四第五左右。曾经火爆一时的网站,聚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谢庭锋代言的大幅广告让人记忆犹新。但就是这样一个网站,一夜之间消亡,甚至还出现过域名被人抢注的事件。

2003年,FM365彻底关闭。一度有分析认为,如果联想再坚持一段时间,或许会挤入门户网站的第一阵营,从而互联网给联想带来的收益将难以计算。正是因为当时联想有退路,可以做PC电脑等其他业务,而其他门户网站则没有选择,才导致联想提前撤退,错过了收获期。

后来,联想掌舵人柳传志对媒体并不讳言FM365的亏损和投资失败,但他说,从战略角度讲,联想投资互联网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在互联网高潮时,没有一个人能预言到它的失败,在很多投资者的眼里互联网就是商机。现在回头来看,投资是失败的,但在当时,不投资本身就是失败的。

乐凯胶片,能够叫板柯达的国产品牌

在数码相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胶片相机是非常流行的,那时候柯达、富士都是响当当的品牌,而中国的一家胶片厂商的崛起也彻底扭转了这些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它就是乐凯胶片。正是因为有乐凯胶片的出现,才让拍照变得经济了许多,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相机了。这一点,乐凯胶片功不可没。乐凯胶片厂的前身是“保定电影胶片厂”,筹划于1953年12月24日,始建于1958年7月1日,是前苏联援建156个项目之一,也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

可以说,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广告中,这3条曾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承载了几辈人的难忘记忆。2000年9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影像感光技术会议上,代表全球银盐成像技术顶尖水平的美国柯达、日本富士和中国乐凯等悉数到场,数码是否会代替银盐,是会议的焦点议题。

当时讨论的结果是,“银盐派”占据主导地位。那一年,乐凯胶片的净利润是2.15亿元,是其1998年上市后的峰值;那一年,乐凯胶片占据国内100%的航空航天胶片市场、70%的电影胶片市场、50%的黑白胶片份额以及30%左右的彩色胶卷份额。那一年,也是乐凯最辉煌的一年。

在胶片非常流行的时候,同样规格的胶卷,美国柯达、日本富士胶卷的价格一般在20元以上,乐凯胶卷只要13元左右,甚至更低。对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家庭来说,乐凯物美价廉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虽然在成像质量等方面不如柯达、富士,但是价格实惠。大多数人还不能经常消费柯达和富士,乐凯虽然有所欠缺,但也够用了。

到了2003年,数码照相风靡市场,为了应对市场的转换,乐凯和柯达开始“抱团取暖”。2003年10月,乐凯与柯达达成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同时,柯达为乐凯提供一条为彩色胶片生产的乳剂、涂布生产线,并对乐凯的两条TAC生产线及相关作业进行质量提升。

但是在市场大势面前,胶片的市场环境和地位都不存在了,柯达和乐凯的“联姻”4年后即宣告结束。而乐凯在2008、2009、2010三年的净利润分别只有150万元、220万元、320万元。到了2011年,实在撑不住了,当年的乐凯财报显示,乐凯胶片全年净亏损5593万元,同比下降1824.52%。

由于数码影像对银盐影像产品的替代作用导致彩色胶卷的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批量生产已经没有了意义。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乐凯在2012年决定停止彩色胶卷的生产,并授权公司总经理负责清理与彩色胶卷相关的专用资产的工作。至此,承载国民记忆的“民族胶卷”、“中国胶卷之王”终于成为记忆。事实上,在乐凯停产之前,德国爱克发、日本富士都宣告停产,柯达也申请破产保护。如今的乐凯胶片,锂离子电池隔膜、彩色相纸、太阳能电池背板成为其三大业务。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在功能机时代,中国手机厂商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有点类似于现在智能机时代的中国手机军团的影响力。其中波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年,波导手机蝉联了六年的销售冠军,它的流行程度早早将诺基亚甩在后面,实实在在是打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外国品牌的巨无霸。

波导起家于寻呼机时代,后改行成手机厂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寻呼机虽然成为很多人的通信工具,在数字寻呼机流行的时候,有人开始研究中文寻呼机的可行性,1992年,波导品牌诞生了,主打的产品也就是中文寻呼机。1993年首台波导牌中文寻呼机诞生,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市场。到1998年,波导的中文寻呼机销量突破百万,仅次于摩托罗拉。

1999年,波导与法国SAGEM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生产合作,开发出了波导的第一部手机。波导邀请了当时的天后李玫作为代言人,那句经典的台词“手机中的战斗机”让波导手机一度爆红,几乎成為家喻户晓的一个手机品牌。相对于其他国外品牌高昂的价格,波导手机一直走亲民的路线,由于价格实惠,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到了2005年的时候,波导手机占领的市场份额明显出现下滑,而且开始出现亏损。一个原因是“山寨”手机的出现掠夺了一部分低端市场,因为山寨手机价格更便宜。另一个原因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也开始走低价路线。波导手机一度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打价格牌的波导手机,没有超人的技术,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两年后,苹果iPhone出现了,智能手机从此跨上了历史舞台。功能机时代也就被终结了。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没落了。

猜你喜欢
波导柯达雅虎
海域大气波导分布
柯达胶卷变胶囊
基于狭缝波导的太赫兹场限制能力及频带宽度的研究
雅虎对Tumblr再度进行资产减记65%
六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