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06-11 06:46康渝生
奋斗 2019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康渝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显然,“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如果陶醉于既有的成就,就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如果只顾得坐享其成,必将走向坐吃山空的深渊。只有不断强化“奋力投身实践、勇于改革担当”的自觉意识,才能实现进一步的思想解放,推动高质量的发展。

透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其理论底蕴不仅在于系统阐明实践的动力、进程、目标及其价值,更重要的在于指导人类以“改变世界”为旨归的“共同活动”,从而提升人们实践的自觉性。在马克思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不仅是对哲学基础理论的本体澄清,也诠释了新唯物主义以生活实践为核心的致思理路。据此思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40年来我们最大的收益,并非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厚,而是“实践自觉”的不断增加。

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为迎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挑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或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我们的实践自觉。

一、所谓实践自觉,突出表现为实践主体在“共同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觉

马克思曾将人类的实践概括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自觉的活动。毫无疑问,人类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依赖性本能的显著标志就在于,人在行动之初即已彰显了实践的目的诉求,并为此而努力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当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体现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目的自觉。党的十九大精辟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阐释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问的矛盾”,更是展现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新认识和深刻自觉。

二、所谓实践自觉,还在于实践主体明确认识了实践对于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实现擔当自觉

作为人类社会“共同活动方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表现为生产方式,而且表现为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需要奠定了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前提,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人们的生产活动则以生产自身的物质生活资料为内容,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由此可见,在实践中统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无疑是人类通过“共同活动方式”实现命运与共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当代共产党人不仅秉承了邓小平同志“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殷切教导,而且始终坚持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政治主张,实现了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的高度统一。

三、所谓实践自觉,还表现为实践主体之间的共识与合作,即实践中的协作自觉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实践绝非仅仅被视为思想观照的对象,也不单纯表现为思想把握对象的理论范畴。诚如列宁所言:“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着眼于“共同活动方式”诠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内涵,而且得出了“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科学结论。因此,激活全体人民实践自觉的内生动力,形成中华民族整体劾力同心、砥砺前行的共识,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首要任务。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绝不可企望以局部的成功经验替代全面的实践发展,也不要试图幻想单次的实践或者单一主体的实践穷尽真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全体生产者分工协作、持之以恒的实践活动,才能造就时代的繁荣,成为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毫无疑问,充分的理论自信是深刻的实践自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问题的精辟阐释,为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平添了理论底气,而党的十九大关于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政治主张,则充分展示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深入,不但给我们提出了进一步争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而且预示着理论与时俱进的客观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将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也不断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这正是实践赋予我们的重要理论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实上,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任务,缺乏理论自信,只会导致无的放矢的盲目实践。同样,惰于实践的“无为”主张,放弃或削弱主观的努力,必然将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纯粹客观的条件。高质量的发展诉求,必定是建立在主体实践自觉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自觉,才能够不断延续以往的成就、创造更大的辉煌,进而为理论创新培植深厚的实践根基。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霞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