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导入工程打造发展黄金期

2019-06-11 06:46王喜权
奋斗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城哈尔滨新区

王喜权

哈尔滨新区是2015年12月16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16个(东北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是唯一一个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8年6月7日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在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新区建设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标志着新区伴随着哈尔滨市的发展,已进入了“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的新时代。今年,我省将制定出台《哈尔滨新区条例》,依法保障哈尔滨新区改革,授权新区先行先试。在发挥新区自身主动性的同时,必须走省市区联动之路,才能加速推进新区成为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产城融合创新高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战略安排,老城区功能向新区转移,江南要通过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以“输出”为主,江北以“导入”为主,江南的增量包括人口、服务尽可能往江北输出。今后一些重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例如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包括会展的公共设施建设,都向新区倾斜。新区突出高端化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优质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区发展的“窗口期”和“黄金期”已经结伴到来。

新区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牵动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振兴发展的关键引擎。前不久閉幕的哈尔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对哈尔滨新区的地位进行了全新的定义,提出着力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加快实现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发展格局。省市区三级必须紧扣“三区一极”战略定位,集中资源、协同发力,着眼释放哈尔滨新区发展潜力,科学规划,把握节奏,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不断集聚振兴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太阳岛景色怡人。(图片由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三区一极”战略定位,一是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加快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打造科技、信息、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支撑。二是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形成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黑龙江省乃至东北振兴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四是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发挥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依托太阳岛等景观、设施和生态湿地资源,建设融合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018年,新区建设走出坚实步伐。顺利完成哈尔滨市委机关搬迁,呼兰利民开发区“六街一镇”交由新区托管,推动重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新区倾斜、事权向新区集中,滨北公铁两用桥、阳明滩大桥北部连接线正式通车,江北一体发展区、江南政策协同区互动发展。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深哈共建产业合作园区落实并启动;哈(哈尔滨)长(长春)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两市合作互动开启新征程。

今年,新区要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一是要全力提升宜居宜业新品质。高标准高水平完成新区总体规划修编,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和建设时序。启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区倾斜,谋划启动建设国际冰雪运动中心、会展中心和文化艺术城项目,规划建设新区师大附中学校、新区市少年宫,加快建设市妇儿医疗中心。加强街区精细化管理,引导带动江南江北人口、经济要素均衡配置、协调发展,把新区打造成为宜居之城、创业之城。规划到2020年,新区城镇人口力争达到100万。二是要重点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突出高端化产业发展导向,促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抓好科技创新、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充分盘活成熟地块和闲置楼宇,着力引进一批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众创空间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点产业项目、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区。坚持新区对俄合作与深哈合作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力争到2020年末,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淑滨

猜你喜欢
产城哈尔滨新区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静听花开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倘若,爱在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