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小儿急性中毒56例临床分析

2019-06-11 09:14吴常秀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临床分析

吴常秀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总结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小儿急性中毒的常见中毒种类、中毒途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农药中毒18例(32.14%),药物中毒11例(19.64%),食物中毒10例(17.86%),鼠药中毒12例(21.43%),消毒剂中毒1例(1.79%),一氧化碳中毒2例(3.57%)干燥剂中毒1例(1.79%),花露水中毒1例(1.79%)。中毒途径:误食误服经消道吸收49例(87.50%),皮肤接触吸收4例(7.14%),呼吸道吸入3例(5.36%)。56例中毒病人经入院后积极抢救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小儿急性中毒以农药、鼠药、食物、中毒比较常见,以误服及皮肤接触中毒为主要途径;治疗措施要根据中毒种类、中毒途径,给予有效清除毒物、解毒、排毒治疗在抢救中是关键。小儿急性中毒病人大多不能准确叙述病史,故接诊医师应详细询问毒物接触情况,病人所处环境及认真体格检查,对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小儿急性中毒非常重要。在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要加强小

儿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农药、鼠药管理,加强家庭药品放置管理,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中毒;临床特点;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时有发生,为进一步了解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小儿急性中毒中毒种类、中毒途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减少对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的伤害,本文作者特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苗侗少数民族地区56例小儿急性农药中毒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人为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2岁以内7例,2~6岁33例,6岁以上16例,平均年龄5.2岁。侗族42例,苗族14例。

1.2 中毒途径

误食误服经消道吸收49例(87.50%),皮肤接触吸收4例(7.14%),呼吸道吸入3例(5.36%)。

1.3 中毒种类

农药中毒18例(32.14%),鼠药中毒12例(21.43%),药物中毒11例(19.64%),食物中毒10例(17.86%),消毒剂中毒1例(1.79%),一氧化碳中毒2例(3.57%),干燥剂中毒1例(1.79%),花露水中毒1例(1.79%)。具体情况详见表1。

1.4 临床特点

1.4.1 农药中毒 误服甲氰菊酯中毒11例,被他人喷洒正点杀虫气雾剂吸入中毒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流涎、头晕、乏力、嗜睡、可伴有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其中2例为误服,药名不详,可闻及大蒜味,患儿瞳孔缩小,血胆碱酯酶降低。用敌敌畏杀头虱经皮肤吸收中毒4例,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心、腹痛、呕吐、意识障碍、局部皮肤发红、溃烂、瘙痒、瞳孔缩小、血胆碱酯酶降低、伴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

1.4.2 药物中毒 误服药物中毒11例,其中误服氯氮平3例,表现为意识障碍;奥硝唑1例、维生素AD滴剂2例、去痛片3例、左旋甲状腺片1例、氯雷他啶片1例。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腹痛、呕吐等。

1.4.3 鼠药中毒12例,主要表现为颜面部皮肤出血点、腹痛、呕吐等。

1.4.4 食物中毒10例,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有集体进食史。

1.4.5 一氧化碳中毒2例,主要因为烤炭火,房间通风不良造成中毒,主要表现意识障碍。

1.5 治疗措施及结果

治疗措施根据中毒种类、中毒途径,给予有效洗胃或清洁皮肤、更换衣服等清除毒物,给相应解毒剂解毒,补液、利尿排毒,护胃及支持抢救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给予良好通风、氧疗及营养神经细胞、防治脑水肿抢救治疗。结果:本组5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人均治愈出院。

表1 中毒种类

中毒种类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鼠药中毒食物中毒消毒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干燥剂中毒花露水中毒

例数181112101211

占比(%)32.1419.6421.4317.861.793.571.791.79

2 讨论

本组病例提示在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小儿急性中毒以农药中毒(占32.14%)、鼠药中毒(21.43%)、药物中毒(占19.64%)、食物中毒(占17.86%)为主,以误食误服(占87.50%)为主要中毒途径,皮肤接触中毒4例(占7.14%)均人为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杀头虱经皮肤吸收中毒,中毒原因不容忽视。

临床特点:不同毒物、不同中毒途径中毒,临床表现各异,加上小儿大多不能叙述病史,有时家属不能准确提供病史,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当疑有中毒时,应仔细询问有无毒物接触史,病前饮食、生活情况、精神状态、生活范围、家庭环境是否易导致毒物或药物的摄入、是否集体发病[1]。采集病史方面要求医生做到问清病史,问家属或知情人,并提供患儿所接触的毒物;闻气味:有机磷农药大多有特殊气味,有时病人家属对病史隐瞒或不清楚中毒毒物种类时,可通过病人身上的气味进一步追问毒物接触情况及时做出诊断;仔细体格检查,注意瞳孔、肺部、腹部体征,腹痛病人要注意与外科情况鉴别。早期及时诊断,早期及时抢救治疗对小儿急性中毒病情转归很重要。如果中毒患儿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及抢救治疗,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小儿急性中毒防治措施对策探讨:1)在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开展农药、鼠药等有毒物品管控教育宣传活动,减少小儿接触有毒物品的机会,有效降低小儿农药、鼠药中毒给小儿造成的伤害。在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家庭存放农药、鼠药情况比較普遍,由于家长疏忽,农药及鼠药放置管理不当,大大增加了小儿接触农药鼠药的机会。由于小儿生活经验不足,不能识别有毒物质,使小儿误食误服农药鼠药中毒的可能性增加。本组病例显示农药鼠药中毒比例共占53.58%,以误食误服为主要中毒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有4例因人为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杀头虱经皮肤吸收致中毒的病例,提示农村家长因对农药毒性认知不足不到位,在无意中对小儿造成伤害。故加强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农药、鼠药管理,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有效措施。2)加强家庭药品及其他化学物品放置管理,放置在小儿不能触到的地方。本组病例中药物中毒占19.64%,多为成人治疗用药品,多因药品放置在小儿易于拿到的地方,造成误食误服。3)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及宣传教育,增强小儿食物中毒防范意识,防范小儿食物中毒发生。

小儿急性中毒是危害小儿健康的常见急症,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防范,才能有效的减少农村小儿中毒的发生,减小对农村小儿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喻文亮,不明原因中毒的诊断步骤与初期救治[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04):304-306.

[2] 刘志英.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130-131.

[3] 巫丽萍,苏月南,张哲,等.集束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59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01):33-35.

[4] 顾朝丽,陈建荣,张利远,等.急诊抢救各种急性中毒2272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02):196-198.

[5] 刘光政,郑朝军,郑勇.急性毒蕈中毒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07):62-65.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