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护理配合体会

2019-06-11 23:32郭红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理配合

郭红颖

北京市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85

【摘 要】 目的:研究艾灸治疗和护理配合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艾灸治疗,观察组在艾灸治疗时实施护理配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对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实施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时给予适当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效果理想。

【关键词】 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护理配合

腰背肌筋膜炎多发于颈部和背部,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1]。控制疾病发作、缓解患者痛苦仍是护理工作正在探讨的问题。临床上西医多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疼痛,但疗效不佳、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中医通过疏通体内不通的经脉进行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的優势,其中艾灸对人体相关穴位进行熏烤,可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本次研究在行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49岁,平均(42.46±5.37)岁;病程2~5年,平均(3.42±1.22)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0岁,平均(43.54±5.26)岁;病程2~5年,平均(3.53±1.34)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标准

1)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2];2)年龄为25~75岁;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风湿、类风湿等引起的腰部疼痛;2)存在认知障碍无法完成VAS评分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对照组实施艾灸治疗: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背部,艾条点燃后以患者颈背部疼痛部位为中心,阿是穴处,疼痛部位周围3~5cm内艾灸,30min/次,1次/1d,15d/疗程,1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在艾灸治疗时实施护理配合:1)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皮肤有水肿、瘢痕、破损等不宜艾灸治疗,介绍治疗流程、目的及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治疗前叮嘱患者不宜空腹治疗;2)治疗时维持室内温度不低于25℃,避免因身体暴露受凉;密切关注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随时询问患者感受,避免烫伤;3)艾灸后会出现失眠、口舌干燥等机体反应,告知患者此类现象为正常反应,是艾灸后身体自我调整的过程,避免患者出现恐惧等负面情绪;4)治疗期间调节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做适量运动。

1.5 观察指标

1)观察组两组临床疗效,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活动或天气变化时仍有不适,VAS评分减少>50%;有效:症状得到改善,活动或气候变化时仍有不适,VAS评分减少≤50%,但>30%;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2)记录两组护理前后VAS评分,以10cm的可滑动游标尺进行测量,测量时患者在无刻度一面根据自身疼痛感滑动游动标,医师根据游动标位置进行评分;患者入院及治疗后15d返院复查时进行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对比显著降低(P<0.05)。见表2。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时多以颈背部不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艾灸是以艾叶为原料制成艾条,点燃后对人体相关穴位进行熏烤,通过温度刺激经络,起到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功效,本研究在实施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时给予适当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护理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治疗前进行皮肤情况评估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时维持室内温度,并密切关注艾条与皮肤的距离控制温度避免烫伤,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生活干预,避免患者因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治疗效果,确保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与段丽娜[4]研究结果相符。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对比显著降低,可能是护理后的生活干预调整患者饮食,指导患者做康复运动,促进患者后期恢复,且肌筋膜炎是因寒风、外伤等造成的经络淤结所引发的疼痛,而艾灸使用艾条对颈背部阿是穴进行熏烤,起到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疼痛感。本次研究与俞银梅[5]等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实施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时给予适当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栗晓东,黄彬,高志雄.刃针结合拨筋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24):86-87.

[2] 林国平,陈建辉.腰背肌筋膜炎中西医诊疗辨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07):133-135.

[3] 林桦楠,陈海鹏,丘宏龙,等.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炎3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01):41-43.

[4] 段丽娜.艾条灸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2):104-105.

[5] 俞银梅,阮国辉,郑斌.传统护理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7,49(12):64-66.

猜你喜欢
护理配合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颈内动脉剥脱术巡回护士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在妇科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
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的配合及护理干预
跟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