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分析

2019-06-11 23:32侯翠翠牛志娜王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侯翠翠 牛志娜 王芳

【摘 要】 目的:在综合分析护理风险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影响的基础上,为护理风险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事实依据。方法:将随机数表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某市三甲医院收治的48例心内病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控制组,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法,不执行任何护理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控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对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结论:应在临床护理心内病区患者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防控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形成护理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心内病区;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调查统计显示,心内病区的患者大多年龄较高,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加之老年患者自身认知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下降的影响,对药物的应用方法掌握不足,极容易发生药物误用和跌倒等不良事件。因此,心内病区的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本科室属于安全事故多发科室这一现状,端正护理风险防范态度,加强对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和处理。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随机数表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某市三甲医院收治的48例心内病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控制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对比差异不显著。同时,选取12名护理人员入组研究,护理风险控制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分别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以《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为指导,规范护理操作,加强对护理工作的事后质量控制。

风险控制组:护理人员应主动探寻日常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据此制定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具体如下:1)护理部门应注重构建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在摸清心内病区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心内病区的护理特点,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构成的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对自身护理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2)护理部门应加大对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力度,严格依据PDCA流程落实护理操作,制定科学的护理风险防控标准,针对高危药物的使用,应采取双人核对的方式,防止发现药液外渗和药物误用现象。3)护理部门应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参考护理人员的护龄和职称,设置差异性的护理培训方案,深化护理人员对风险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其贯彻落实于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評分。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

从压疮、深静脉血栓、药物误用、皮肤损伤、药物外渗以及跌倒等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来看,风险控制组处于优势。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与风险控制组相比处于劣势。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众多的专家学者已经肯定了饮食结构调整对心内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同时,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也直接推动了心内病区患者人数的增多。目前,心内病区护理人员的压力已经位列医院各科室的前端,且对心内病区的护理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在以往护理心内病区患者的过程中,通常基于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寻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护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不能够实现防范护理风险发生于无形,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3]。近几年,广大心内病区护理人员纷纷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在心内病区内部设置了科学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标准,建立健全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核查,深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使护理人员能够明确护理不良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据此制定科学的管控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向心内病区的全体护理人员渗透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形成护理质量提升的保障[4]。

笔者建议,对心内病区的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护理人员应在全体商讨的基础上,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护理监督小组,促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提升对心内病房的管控力度,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2)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认真记录评估结果,并据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预案。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自身体质和病情严重程度,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科学处理意外事故,防止因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不当引发医患纠纷。3)护理人员应重视完善患者的个人风险档案制定,对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状况进行细致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防止在细节上出现差错,确保在患者入院出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护理风险防范服务。4)护理部门应重点培训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并在培训后对其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从整体上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5]。

综上所述,心内病区极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态度,强化对风险防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规范自身的护理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瑞平.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12):16.

[2] 赵赫.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88):17331,17334.

[3] 贺桂英.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16):167,171.

[4] 秦秀会.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3(29):142-143.

[5] 陈瑞琴,林李艳,何丽影.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02):105-107.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