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实效性分析

2019-06-11 06:32董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进修学校视域实效性

董文

[摘           要]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在文化自觉视域下,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与指导。基于此,针对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实效性意义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立德树人”新境界、个人价值更丰富、社会价值更全面等内容进行阐释,最后提出拓展教育内容、加强“四观”教育、营造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互联网阵地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关    键   词]  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10-02

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十九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扩充,而在此背景下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针对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实效性分析与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实效性意义

(一)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文化自觉视域下,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是理想和价值观科学构建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的结合,不仅可有效引导教师认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树立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特别是对专职从事教师培训的教师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忽视,进而对受训教师思想政治认识的正确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势必会使该区域下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有所提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强化文化认同

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具有强化文化认同感的实效意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般具有说服力强、渗透性广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大大增强,并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向受训教师进行渗透,从而增强整体的社会凝聚力。特别是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民族思想文化认同感弱化,而通过该教育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教师的文化认同,巩固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激发各个教师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从而推动文化认同在更大范围内的传递。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具有促进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决定着其思想政治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其自身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对教育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文化自觉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科学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其教育先进性的增强,进而推动教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二、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新诠释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的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现阶段,教师进修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觉的视域。各个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立德树人”新境界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使得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也给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视域融合的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师进修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视角的融合,从而使教师在文化继承中得到个人的升华,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观,提高品格修养,从而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2]。

(三)个体价值更丰富

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个体价值得到了更多的丰富。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全新的变化,个体价值也得到了丰富。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的生活以及理念,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变化,使教育的个体价值得到提升,对教师正确认识生活现状,把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在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体现。

(四)社会价值更全面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关注政治方面的教育完成程度,而“美好生活需要”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全面的社会价值。生态环境教育也成为当下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当下的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教师的道德责任感以及生态责任感的建设,更加注重教师生活方式的简约化、适度化、绿色化以及低碳化理念,更加注重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以教师进修学校中教师社会价值的全面性来推动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从而提升受训教师的社会价值,促进我国生态、经济以及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实效性的策略

(一)拓展教育内容

拓展教育内容是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实效性的首要策略。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导下,在文化自觉视域下,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以下内容的拓展。一方面,要重视情感的认同以及行为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师进修学校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的内容扩充,从而促进教育的持久性和实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把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发挥出教育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文化自觉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3]。

(二)加强“四观”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所以说,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加强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四观”教育是确保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基础。首先,要进行教育目标的明确,转变以往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的教育形式,要进行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扩充,促进教师的历史、民族、国家、文化视角更客观、更科学。其次,要进一步丰富“四观”的实践内容,让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四观”认识,促进教师思想道德学习的文化自觉性的提高[4]。

(三)营造文化生态环境

营造文化生态环境是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在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文化生态环境的营造。首先,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其他教学课程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其次,要注意相关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前提下,进行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再次,要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最后,还要注意网络环境的营造,净化网络不文明现象,引导人们文明上网,辩证地看待网络问题。

(四)建设互联网阵地

现阶段,建设互联网阵地是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实效性的必要举措。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利弊是共存的,对于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合理建设互联网阵地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问题。“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教师进修学校要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起到优化教师教育成果的作用,还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从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考试素养的提升[5]。

四、结束语

教师进修学校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文化认同感的强化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参训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也有着重要影响。而要想确保教育的时效性,就要认真把握“十九大精神”,加强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育策略,才能促进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楊茂玉,周艳芳,张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其优化路径[J].管理观察,2018(25):138-139.

[2]石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8(15):178.

[3]俞天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模式下的“新六德”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0):55-56.

[4]刘晓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8(18):112-113.

[5]曾喜平.文化自觉管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4):25-26.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进修学校视域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My Dream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