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弟子规》谨信教育

2019-06-11 06:34丁汝雄马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丁汝雄 马莉

【摘要】《弟子规》中有关于“谨信教育”的论述,对于我们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借鉴价值的。梳理关于“谨信教育”的原典,会发现其中至少蕴含着惜时、生活、简朴、崇礼、讷言、诚信等观点,而从中得到的关于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启发有两点,即不仅要从生活细节入手,还要知行合一。

【关键词】《弟子规》;谨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全国教育大会用六个“下功夫”,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法论,其中关于“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的重点,便是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涵盖了从国家到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对公民个人价值准则、道德标准、评价指标的精炼概括。

爱国是个人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情感;敬业统一于精神、态度、气质和意识。业是生存之本,敬是价值判断;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弟子规》中单辟两篇专讲“谨信”足见古人对其重视的程度;友善则侧重于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公民之间互助、互爱、互尊、互信的良好相处之道。

成书于清代的《弟子规》,虽然是针对儿童启蒙的教材,但其思想却丰富、深刻,尤其是其中重视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和优秀品德的培养的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弟子规》“谨信”两篇入手,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以期探究培育和践行的路径。

一、《弟子规》其书

《弟子规》又名《训蒙文》,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作者李毓秀,修订贾存仁,是清代儿童启蒙的经典教材之一。全文一千来字,讲究韵律,可歌可咏,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因此,欲究《弟子规》之堂奥,必先明儒学之精华,欲先明儒学之精华,必先明《论语》之要义。《弟子规》的宏旨,就在开篇总叙。而“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之圣人言,即出自《论语·学而》,乃孔圣人之言,足见二者之渊源。

二、谨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谨信教育一说,《弟子规》原文中并未涉及,但其内容和思想却在《弟子规》全文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下面我先从原文入手,归纳其谨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惜时的观点

惜时是人类面对自然生死的朴素情感,于是《弟子规》谨篇,开宗明义就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里讲了最简单的道理,却表述得并不简单。这是倒叙的手法,先告诉你该怎么做,再告诉你为什么做。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的。人的认知终归是先由外象再到内旨的。“早起晚睡”是现象,这个现象并不合乎人性,那么自然生出疑窦,于是告诉你“老易至”的真相,进而教育你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生活的观点

生活的观点,不在于简单的生活,而在于生活的仪式感。《弟子规》谨信两篇中处处都是在讲生活,给人总体的感觉就是,生活既丰富精彩,又关乎大道。无论是洗手漱口上厕所,还是交际应酬,事事都是小事,事事又都是大事。比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等不胜枚举。这些谆谆教诲,从生活中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入手,既接地气,又便于操作。

(三)简朴的观点

大道至简,朴实无华。《弟子规》谨信两篇说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些论述都在表达同一观点。简朴是对人心贪欲的约束,是对人心走向的理性规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有效工作时间更是有限的。然而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事业是永恒的。这是一对关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庄子曾经提到过,却没有找到解决的正确办法。其实简朴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用简朴之心、简朴之行规划自己的人生,约束自己的物欲,激发前进的动力,磨砺坚守的志气。如此,以自身的有限来面对身外的无限,必将变无限为有限,化短暂为永恒。

(四)崇礼的观点

孔子高举复礼的大旗,儒家以礼雕琢人心,规范人行。崇礼的观点在《弟子规》中随处可见。谨信两篇尤其突出。“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些儒家的日常行为规范,不都凸显了一个“礼”字吗?《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所以礼的实质是敬,没有一份敬意,哪里又谈得上崇礼。崇礼敬人,以和为贵,这才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内旨。

(五)讷言的观点

太史公赞飞将军李广,以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之所以有路自成者,桃李芬芳之故也。而此处的芬芳却是对“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形象阐释。讷言作为儒家的君子标准,是建立在敏行的基础之上的。《弟子规》信篇中所论颇多。“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少说话就是讷言,不轻诺也是讷言,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避免错误和失信,因此讷言以少说话为表现,以敏行为内旨,是实干精神的儒家表述。

(六)诚信的观点

《弟子规》信篇通篇讲诚信。从开篇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到末尾“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都在讲诚信的价值。要而言之,诚是内心的宁静,信是外化于行的宁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列于其中,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发展。

三、路径启发

(一)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生活中处处皆有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契机。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老师因势利导,一般很容易掌控局面。可学生课堂之外的事,就另当别论了。比如宿舍、食堂、体育馆、图书馆等,这就是老师很难掌控的了。然而正因为如此,反而是我们应当格外关注的地方,这就是《弟子规》谨信教育给我们的路径启发。《弟子规》谨信教育,并没有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是将高深的理论直接同生活的细节勾连了起来,既让人感到熟悉,又便于日常操作。如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弘扬核心价值于无形。

具体而言,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就是要坚持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理念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就是要把理念行为化,就是要从实处入手。生活即教育,反过来讲教育也是生活。

(二)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講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反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弟子规》谨信教育的路径选择的一大启发,就是知行合一。道理要讲明白,这属于知的范畴;行动上要落实下去,这是行的范畴。《弟子规》谨信教育正是在讲明道理的前提下,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比如“惜时的观点”“讷言的观点”“诚信的观点”等,都是先讲道理,再谈落实。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该如此。学生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因此,先讲明道理是前提,往往这样也能起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讲明之后就是严格的要求,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

参考文献:

[1]丛培业(编),中国传统蒙学经典[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2]高亮.《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衡水学院学报,2018(3).

[3]邢献昆.《弟子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6).

[4]李令.《弟子规》在学前教育阶段运用之利弊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7).

[5]王淑红.《弟子规》思想融入教师礼仪教育的路径探析[J].德育研究,2018(3).

[6]覃琦.《弟子规》在解决当下家风家教困境方面的现实意义[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

作者简介:丁汝雄(1982-),甘肃徽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弟子规
弟子规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弟子规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