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美感表现

2019-06-11 07:28杜未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

【摘要】中国画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世界艺术之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方艺术。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画最终形成了以用笔、用线为主要造型与表现手法的独特艺术形式。千变万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色,虚实相生的构图及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共同构架起了传统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美学框架,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高深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笔墨色构图;形式语言;美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莽莽苍穹,寥寥大地,分布着数百个勤劳质朴的民族,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传统习俗。历史的漫长演进和不断发展,酝酿成东西方两大美学体系。西方画家重视以面造型,注重色面及明暗透视关系,东方画家注重以线造型,以形写神,讲求用笔用墨,以求画外之意境。艺术是整个民族体系的综合性反映,它包括这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中国绘画在历史发展中,最终选择了以线造型和用笔用墨的表现方式,也是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奠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早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先民们早已发现了线条的美妙之处,在一些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的残片上就已清晰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线条的运用已逐渐突破单一化用线方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格局。

秦汉时期笔纸的产生,为中国画的出现和艺术审美性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国画所用之毛笔,有狼毫、兼毫、羊毫等许多种类,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毛笔的不同特点和性能,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运笔方法(提按顿挫),这些运笔方法与一定的美学观念相结合,产生了各自独特的线条韵律美,如中国古人总结出的“十八描”等。因此,线条本身就是一种美,它存在着审美价值。国画所用之宣纸,产生于安徽宣城,宣纸的自然渗化力与一定的笔墨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美感效果。因此毛笔和宣纸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审美感受和意境。

任何艺术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中国画一产生,就自然而然地与民族思想和哲学观念发生了联系。中国古代讲究禅道哲学。古代哲人曾有过解释,道即为“用志不分,忘怀自我,终至天人浑然一体”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要用虚静明彻的心灵去感悟大自然的美,终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它对于中国艺术的演进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点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感悟性”的深刻理解,并已将其推向了哲理的高度。一定的绘画表现一定的哲学思想,因此“感悟”大自然,借景抒情已成中国画创作和审美的最高标准。哲学绘画思想本不属于绘画形式语言范畴,但它跟绘画形式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审美内核。有思想性的笔和墨,就更有审美价值,就更能体现出国画形式语言的独特美。

一定的绘画思想要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艺术家手中的笔墨是艺术家心灵的外化,是艺术家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的表现。以创作思想来指导笔和墨,一定的笔和墨又体现着创作思想,相互制约,相辅相承,这样的作品就离艺术近了。下面,我就分别谈一下笔、墨、色及构图等艺术语言与体现作品美感之间的关系。

笔和墨是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根本,是中国画审美的關键,也是国画美感的主要来源。笔和墨的关系是骨与肉的关系,有笔无墨,画面干涩冷枯,缺乏生机,给人一种单调乏味之感,有墨无笔,画面软弱无力,缺乏生气,气脉不通,给人一种沉闷僵滞之感,只有笔和墨合理结合,相互衬托,相互影响,墨中见笔,笔中显墨。才能淋漓尽致,气韵皆出。这样的作品,才可称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品。

用笔为中国画中的“骨”。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强调“骨法用笔”,即中国画中的“骨”通过用笔体现出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工书”。在这里他不但强调了“骨法用笔”而且还强调了中国画中“骨气”与书法的重要性。中国画中的“骨气”通过用笔来体现,而中国画用笔与书法又有其内在本质的联系,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互取其精华为已所有,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书画的审美内涵。中国书法是纯线条之美,这种线条或刚柔,或开张,或含蓄,或遒颈,或飘逸,或苍狂,创造出了“折叉股”“虫蚀木”“屋漏痕”“万岁枯藤”“棉里藏针”等独特的线条艺术,将这种线条之美引入国画创作中,更加丰富了国画的精神内涵。各种不同的线条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而这种审美效果又正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反映。如明代大画家徐渭以狂草笔法入画,笔逸奔放,纵肆挥洒,线条苍劲有力,刚毅中含着苦涩、苍拙中含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愤懑之情,他当时已将中国画笔墨表现力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写意大师吴昌硕以大篆石鼓文笔法入画,深厚质朴,大气磅礴,势不可遏。“半张粗纸驱蛟龙”,这也是画家内心情感的体现。潘天寿先生以中锋狼毫用笔,“一味霸悍”,创造出了“钢筋水泥结构”的画风特点,这也是他刚直性格的外化。齐白石先生书法得力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等,“天发神谶碑”形成了齐白石稳健、内敛、刚柔并济的用笔风格,以老衲入定的禅意用笔创造出了“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独特风格。还有虚谷、黄宾虹、崔子范等名家,风格各异,笔法不同,各自创造出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审美效果。

大家都常常提到“笔情墨韵”一词,笔为情感之外露,作画须强调笔笔有情,墨为韵致之体现,画面的韵味常常要通过墨色来表现。墨分五彩,不同的墨色可以体现不同的审美感受,墨主要讲灵活和死板,韵味十足的画气不足,用墨死板的画很大气(石壶先生语),如王雪涛和潘天寿的作品,就是一典型事例。中国画的墨色自古以来就有“墨分五色”之说。根据我国传统的墨色观点,可以把墨分为黑、浓、淡、清、白五色来表现,即以黑当黑,以浓当青,以淡当赤,以清当黄,以白当白。墨色深浅变化可以表现物象的固有色彩感觉,而且本身就带有一种审美趣味。音乐上讲“五音”俱全,其声自能抑扬动听。中国画讲“五色”俱全,其画自可精神飞动。

国画在设色上没有西洋画那样考究,中国画设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统一画面,为了更加丰富画面的意趣和美感。吴缶翁有言“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国画设色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历来国画家都曾对中国画设色问题作过一番纵深研究,成果丰硕,名家辈出。齐白石的“墨叶红花”,大红大绿;吴昌硕的色墨浑融,古香古色;张大千的青绿泼彩,气韵生动; 崔子范的施色浓艳,夺人耳目……都强烈突出了用色在中国画表现方式上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国画设色是“随画而为”。中国画讲究笔墨表现,在笔和墨能够充分表达国画之意时,要谨慎用色,用得不好相反则会影响画面之意境和美感,设色可作为画龙点睛之用。国画讲究“随类赋彩”,不同的笔墨风格要施以不同的颜色,同时可产生不同的美感。气势磅礴、线条刚劲、粗犷、厚重的画面要施以浓艳、质朴、对比强烈之色,方可强其势,韵味十足、清新明快的画面要施以淡雅、隽永之色,方可增其趣。画面来自于生活,要高于生活,中国画设色非自然之色,而是画家胸中之色。

一幅画面境界的产生,不光体现在用笔用墨和画家思想观念上,而且体现在构图章法上。国画中的构图是一意象概念,但具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外露于画面,就具有了一种特定程式。因此,构图章法也属于形式语言范畴,它与笔墨并驾齐驱,成为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画无定法,但有其理,这同中国画构图一样,也有其特定的“理”,这个“理”来自于中国古典美学观念之中,来自于儒道学说之中。中国画构图,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称之为“经营位置”,并无固定模式和方法,它所讲求的这个“理”来自于“道”家思想。纯是画家意象概会,好画家构图多变,处处可出笔,处处亦可收笔,与书法中的章法有相似之处。因此,中国画构图也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审美性。中国老秤与西方天平之间就有其内在的美感差异,中国老秤属于“不平衡式的平衡”,西方天平属于“平衡式的不平衡”。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给人一种感觉性差异,老秤有秤纽,秤杆,枰锤三部分构成,由于其三者距离不同,才能求其得势的平衡,以这样的笔法用之于画面,才感到画面灵活生动,如果运用以天秤式构图,则画面呆板,缺乏生气,无法给人以美的感受。国画构图随着题材的不同而变,随着笔墨的风格而变,随着画家艺术修养及内心世界的差异而变,这样,画面则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美感效应。八大山人身居亂世,困顿一生,不甘与社会同流合污,以他的这种心态和思想,构成了他画面空旷、寂寥、借花草以抒情的画风特点,这之中有很多成份表现在他的构图上。画面中留出大幅空白,即是虚,画面中的点点墨痕,即是实,虚是画外之画,弦外之音,实是作者所表达的主题,虚实相生、意境深远。这种美,是超自然的美,是超现实的美,是一种真正的美。潘天寿先生一生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用笔中锋,苍劲泼辣,构图采取边角式构图模式,善于“造险”“破险”,险中有险,险中又无险,始终在有险与无险中体现着画面的情感和生命。

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聪慧,之所以被世人瞩目,它的很大成份来自于中国艺术。中国绘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古至今,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创作体系,是世界艺术之林中最有代表性的东方艺术。

当前,各种艺术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涌动,有关中国画创新理论此起彼伏。在庆幸中国画艺术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同时,笔墨弱化,背离传统,重技轻文,追名逐利浮躁之气,也随之上升。中国画是需要蒙养的艺术,毕生于此才可有望成功。作为一名钟情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画家,在关切中国画发展的同时,更要做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望者。精心于传统艺术,吸收传统精华,提高修养,倾心创作,以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作者简介:杜未(1974-),男,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文化馆馆员,麦积区美术馆馆长,麦积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画家。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
浅析赖特作品中的形式语言设计手法
视觉传达设计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研究
风景写生感悟
浅析野兽派的艺术影响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蒙克的油画形式语言分析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