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起源问题的思考

2019-06-11 09:17马俊青张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起源书法艺术古人

马俊青 张慧

【摘要】有关于书法起源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就存在,时至今日更是众说纷纭,但因各人理解深浅、角度的不同,其中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也不免有曲解之处。为了不影响我们以后的书法学习,因此我认为,最首要的是从书法的源头开始了解。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当今社会大众的观点进行阐述,继而提出古人学者对书法起源的观点认识,最后通过前面两点的分析得出作者本人对此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书法起源;汉字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今社会大众对书法起源的广泛认识

如今,书法逐渐成长为了一门专业的新型艺术学科,好多人自然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是不够全面的。因此,首先应该对书法的起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引导接下来的学习。社会大众普遍认为书法的起源同汉字的起源是一样的,他们认为书法是伴随着汉字一起产生的,书法就是汉字,汉字就是书法。甚至他们认为,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等皆属于书法范畴,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书法范畴。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产生的时候已经具有了一定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书法表现对象,运用书法技巧、书法情感来赋予它们新的价值意义。

二、古人学者对此问题的认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早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古人在书写汉字时逐渐发现了书法,逐渐从汉字审美上升到书法独特的审美。同时也对书法的定义提出了明确的观点。较早时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提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可谓之书矣。” 他将书法中的“象”作为是否为书法的判别标准,足以感受到他对“象”的重视程度。书圣王羲之在也曾经谈到过,“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他认为书法的视觉形象取法于自然之貌,且书写时不同于汉字书写,作书时要快慢、曲直、起伏等兼备,方可称之为书法。“宋四家”中苏轼也同样也对书法下了定义。苏轼在其《论书》中提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他认为书法必须包含人的精神、气质,应当赋予书法点画生命的意义,呈现千姿百态的活力;汉字则不同于书法,汉字的产生是随着人们交流需要而产生的,不需要极高的审美价值。唐学者孙过庭在其《书谱》中对此作了明确的界定,为的是纠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区别于古文字、绘画的问题,文中提出:“且六文之作,肈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質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他认为文字的草创从轩辕开始到嬴政时八体的兴盛,今古妍媚质朴不同,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应当省略掉。龙蛇龟英花书之类的,或是对当时祥瑞简单记录,从技巧上来说是属于绘画的,又不具备楷书的笔画特点,也没必要详谈了,直接指出了古文字、绘画不具备书法特点,不可混为一谈。随后,明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中<书统>中这样提到:“河马负图,洛龟呈书,此天地开文字也。羲画八卦,文列六爻,此圣王启文字也。若乃龙凤龟麟之名,穗云科斗之号,篆籀嗣作,古隶爰兴,时易代新,不可殚述。信后传今,篆隸焉尔。历周及秦,自汉逮晋,真行迭起,章草浸孳,文字菁华,敷宣尽矣”。他在此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文字起源先于书法,书法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成熟,同孙过庭观点极为相似。从中不难发现,古人对于书法这个概念有着很全面的理解,对于书法同古文字容易混淆的概念有着清晰的脉络,并且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足以看出古人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说明对于书法起源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很早就存在。因此我们在一些容易出现误区的问题上应当及时查阅古人资料仔细研究,许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避免走弯路。

三、关于书法起源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社会大众和古人学者的研究,引发了我自己对于书法起源的思考,发现了几点值得深究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若要研究书法起源问题并且区分汉字,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对书法和汉字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上文中古人对书法下的定义一样。

书法是什么?首先应弄明白这个问题。书法是通过用象形化符号表现客观事物来反映人的情感世界的一种艺术,既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又可以反映人的情感世界。早在西汉时期,思想家扬雄就已经清楚地提出“书为心画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书法形象取法于自然客观的外在事物的理、义,是对大自然事物的美的概括。关于汉字,据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初造书契。”基本上已经阐述了最初文字创造的来源。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的相关资料是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刻纹,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的刻划符号,它的发现为文字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真实可靠的佐证。上面谈到,汉字是由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书法是通过汉字表情达意,那么可以肯定书法是依附于汉字而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书法与汉字密切联系在一起,书法以汉字作为创造形体基础,汉字的发展演变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书法起源这个问题时,是不能脱离汉字起源这个问题而单独研究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而谈。中国汉字由图腾、图画符号、文字到书法的演进,都是以象形为基础,从而形成了一种象形文字。1899年,甲骨文(图一)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下发现龙骨上刻画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一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在河南安阳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也就成为了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同时,甲骨文也是书法艺术萌芽的起源与书法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随后,金文、战国文字、秦小篆等的发现都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金文、甲骨文等,我们不可否认它们与书法之间的联系,金文、甲骨文具备一定的文字美和艺术美,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作为书法的表现对象的。

我们应当明确地把书法同古文字、绘画的起源问题加以区别。应该清楚认识到汉字注重实用性,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演变发展而来的,书法艺术是在汉字发展完备以后,文人学者开始追求美的欣赏并加以探索研究,从而使书法发展成为了一门自觉艺术,随之书法理论也应运而生。《历代书法论文选》一书中,东汉文人赵壹的《非草书》,是一篇抨击书法的文章,是出现在中国书法理论研究较早的阶段。他对于当时沉迷于对草书狂热追求的文人阶层加以抨击,认为他们偏离了儒家学说,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因此,如果单从书法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书法艺术在汉代当时的社会已经基本流行。可以说,汉代是书法发展最关键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汉字字体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汉代完成隶书、草书的改造,并且出现一些相关的书法理论文章,为后来书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书法在汉代真正成为艺术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开始活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里,开始了它漫长悠久的发展。现在书法能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自觉艺术,离不开书法艺术自己的独立性,它以粗细快慢,浓淡的节奏、力度以及强烈情感的点画,创造出不违背汉字规律又有创新的结体章法的艺术,但是同时并没有脱离其他传统文化单独存在,而是紧密联系和相互共通。

本文通过讨论多方观点,针对当今社会大众普遍错误的认识,通过查找各方面资料和向专家请教,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些结论可能会对学书之人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些许帮助,使他们对书法起源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避免在学习的时候走弯路。

参考文献:

[1]丛文俊.中国书法史(七卷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傅乐成.中国通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1978.

[3]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马俊青(1961-),男,山西襄汾人,现任太原师范学院创新教育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等;张慧(199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书法与绘画。

猜你喜欢
起源书法艺术古人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古人的过年诗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