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民族团结

2019-06-11 15:24海霞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扶智普及普通话

海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已成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通语”。为此,需要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文化扶贫、语言扶贫。其中语言扶贫是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使命,更是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抓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出: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水平不平衡。虽然平均普及率已经超过70%,但是东西部之间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很多农村地区只有40%左右,一些民族地区则更低;甚至很多中西部地区的青壮年农牧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这已经成为阻碍个人脱贫致富、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甚至影响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在“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普通话普及差异化现状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当前普通话普及攻坚的重点目标,重点加强普通话精准扶贫的工作力度。

工作原则

1.科学性:语言学习有其自身规律性,如:反复性、渐进性,环境影响等。应充分认识其规律特点,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规划和措施。

2.实用性:普通话扶贫的终极目的是让贫困地区人们能够使用,因此应更加注重“学以致用”,以“用”为导向开展工作。

3.导向性:语言学习是载体,更要注意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教育思想的传递和引导。

4.时代性:充分考虑时代要求,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基本可以实现标准语音语言内容长期保存和传播的条件下,应积极创新形式,运用具有时代特色的信息化先进手段和工具,提高普通话精准扶贫的参与度、效率和质量。

5.持续性: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应做好整体规划,制订短、中、长期目标和考核指标,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针对性:贫困地区的不同人群,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需求;不同方言区、民语区,方言方音、各民族语言也呈现不同特点。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有针对性地研发投放学习资源、学习材料。

建议

1.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研发学习资源

语言学习重在应用。针对贫困地区语言学习资源贫乏、学习手段单一的问题,请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及出版单位、文化机构,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研发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不同职业要求的普通话分级学习资源与材料:纸质出版物、有声读物、视频课程、点读笔、在线互动语言学习资源等。例如:结合新疆每个行政村的“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研发录制分级分类、难度适宜的情境化音视频教材和学习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交流能力。

2.组织推广相关活动及赛事

“以赛带练”是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可以整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发挥文化名人、大师、优秀教师等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举办系列赛事活动,如青壮年农牧民讲故事大赛;家庭故事展演大赛;少年儿童诵读大赛、口语表达大赛等;举办系列创建活动,如普通话示范区、示范校、示范家庭等,激发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热情。可以同时以“专家名家”互动活动和线上公开课,以及夏令营、冬令营等多种途径为抓手,以名家讲座、互动交流、评选大赛等多种形式激发群众学语言、用语言的积极性。

3.营造学普用普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语言扶贫效果检测,确保相关人群达标

强化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公务员及学校教师、学生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责任。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使贫困地区新录用教师、学前儿童及小学生等普通話水平3年内达标,达标成绩与相关考核录用、录取直接挂钩。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一定水平,青壮年能够进行基本交流沟通。并借助教育部现有评测平台,对贫困地区相关人群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情况进行检测。

猜你喜欢
扶智普及普通话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扶贫·扶志·扶智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