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人的别样爱好

2019-06-11 05:28刘学明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9年2期
关键词:章太炎梁启超昆曲

刘学明

梁启超是个麻将癖

梁启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饮冰室合集》共有148卷,1400万字,确实可称为“著作等身”。他的读书之广博、写作之勤奋,都是惊人的。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位勤奋高产的学者,却不惜在打麻将上花费时间。他曾有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此指麻将),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梁启超的所谓“四人功课”是约了麻将局。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而坊间也有梁启超曾发明三人与五人麻将的玩法,以及他能快速解牌的传说。打麻将也并不妨碍他的写作,据说,梁启超的不少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其文不仅流利畅达,而且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还大力提倡趣味主义人生观。他认为,趣味的标准不在道德观念,而必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劳作、游戏、艺术、学问”都符合趣味主义的条件,赌钱、喝酒、做官之类则非。就他的标准而言,麻将显然也是一种“趣味”的游戏。

章太炎自诩为良医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国学造诣之深自不待言。但他对自己并不高明的医术却颇为自负。他因为看过几大箱中医书,便自认为医术高超,所以很爱替人医病,其实他缺乏临床经验,只是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根本治不了病。

朋友如果到他家去,偶尔说起患牙痛或发胃病等,他立刻便替人诊视,开好药方,并且逼着人家照方服药。但他用起药来,动不动就是大剂量,谁也不敢乱吃他的药。朋友知道他自负的脾气,第二次见到他时,便都说是吃了他的方子才治好的。章太炎很高兴,逢人便说,他治病如何灵验,某某的病经他开一方子便药到病除,听的人明知是假的,也只唯唯诺诺而已。

到了中年,章太炎自詡医术更高了,孩子生了病,也不肯去请医生,一定要自己看。他夫人不想扫他的兴,只有让他看,让他开方子,等他离开,再偷偷另请医生来开方子抓药。如他问起,就告诉他是吃他开的方子。隔了几天,孩子的病好了,他就向人说,他的孩子吃他开的药,病就好了,而且是他一副药治好的,言下之意,颇为自得。这位国学大师,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医大师呢!

鲁迅爱看外国电影

不少人认为鲁迅只是个金刚怒目的战斗者,严肃紧张有余而活泼和蔼不足,这种看法很不全面。其实,鲁迅在生活中是个极有趣味的人,也乐于接受新事物。许广平就说他晚年很爱看电影,是个铁杆影迷。在上海生活时,鲁迅几乎每周都去看电影。由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人员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鲁迅定居上海的10年间所看的电影就有142部之多。不过,鲁迅看电影还是有所选择的,经常看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影片,其中以好莱坞拍摄的美国影片为主,对大片尤感兴趣,国产的片子是不太看的。

看电影时,鲁迅常常买最贵的票,他认为最好的座位才能带来最好的娱乐,看电影是要高高兴兴,不是去寻不痛快的,如果坐到看不清楚的远角落里,倒不如不去了。鲁迅去看电影是真的完完全全放松自己。去看电影时,他们不坐电车和黄包车,而要坐时髦且价钱不低的小汽车(顺便说一声,鲁迅也喜欢开汽车兜风)。“晚间,小孩子睡静了,客人也没有,工作也比较放得下的时候,像突击一下似的,叫一辆车子,我们就会很快溜到影院坐下来。”许广平说。

看到高兴处,那个曾经被认为只会战斗的伟大战士,“高兴得好像吃到了称心的糖果的小孩子一样”。对自己认为不错的电影,鲁迅还会意犹未尽地给朋友写信,鼓动说“不可不看”。

胡适乐意主持婚礼

胡适尽管工作很忙,但有一件事却很乐意充任,从未拒绝,那就是主持朋友的婚礼。他非常喜欢看到青年人相恋、结合,先后主持过一百五十多次婚礼,因而有“民国第一红娘”之誉。他所主持的这些婚礼,大多为同辈友人、晚辈学者,一些名人如蒋梦麟夫妇、赵元任夫妇、徐志摩夫妇、沈从文夫妇、陆侃如夫妇、李方桂夫妇、千家驹夫妇等等,皆是胡适证婚终成眷属的。

在胡适主持的各种婚礼中,最简单的大概是1921年语言学家赵元任和杨步伟的婚礼了。那天,他们来请胡适吃饭,由杨步伟掌勺,在家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请胡适及另一位朋友作客,当时,胡适估计他们饭后会宣布婚礼,于是准备了一本《红楼梦》。果然,饭后,赵杨二人宣布结婚,胡适适时地送上了贺礼。这对新人在两位客人的见证下,签署了结婚证书。胡适当时评价他俩的婚礼是“最简单又最近理的结婚仪式”。而难度最高的一次撮合经历,要数成就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姻缘。当时,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与恩师梁启超都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徐父要求必须让梁启超出面讲话。重重困难之下,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威胁他,坚决不同意他帮助徐志摩。结果,一心想成人之美的胡适还是分别说服了徐申如与梁启超,成全了一对恋人。

胡适在婚礼上的致辞也各有特色。如1926年陈西滢与凌淑华结婚,胡适发表证婚演说:“中国夫妇只知相敬而不言相爱,外国夫妇只言相爱而不知相敬,陈君与凌女士如能相敬又相爱,则婚姻目的始得完成。”1936年元旦,青年学者千家驹与杨梨音结婚,举行婚礼时,胡适则幽默地说:“千家驹在北大时,担任学生会会长,是著名的捣蛋头儿,但在今天的婚礼上,他一点儿捣蛋气息都没有了。大概从今天起,千家驹已变成杨家驹了。”

林语堂发明新式打字机

林语堂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但他小时候的兴趣却在理工学科方面,曾梦想当发明家。读中学时,他酷爱数学、物理和地理,以至于中文竟不及格。

50岁之后,林语堂开始研制起他痴迷已久的中文打字机。为了发明出精巧、完美的新式中文打字机,他每天清晨起床,翻阅英文版的《机械手册》,画结构草图,排字,把键盘改了又改。1932年,林语堂到瑞士参加会议时,还曾顺路到英国找工程师研究中文打字机。几个月后,他口袋里装着仅剩的3毛钱,带着一台不完整的打字机模型回到了上海。

1947年,林语堂终于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中文打字机,还为它取了个名字“明快中文打字机”。这台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长18英寸,备字7000个。以64键取代了庞大的字盘,每个字只按3键,每分钟可打50个字,不需要经过复杂训练,一般人都能操作。可惜由于战争和造价原因,这种中文打字机虽然1948年就取得专利,但一直无法批量生产。后来,神通计算机根据“明快中文打字机”的“上下形检字法”发明了“简易输入法”,成为现代人常用的计算机中文输入法。

俞平伯酷爱昆曲

俞平伯作为著名的红学家,也是一位昆曲家。他的夫人许宝驯是位才女,诗词书画,抚琴度曲,无所不通,特别擅长昆曲,俞平伯则渐受熏染,极“妇唱夫随”之乐。他的嗓音不美,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儿五音不全,唱曲时常常引得妻子发笑,他于是深研曲学,终成昆曲研究大家。

为了学曲,俞平伯与夫人专门延请笛师至家中拍曲,后来搬家到清华园,更加频繁地在书房“秋荔亭”中学曲、唱曲,“秋荔亭”也成为清华昆曲曲友们的集中活动场所,一时雅音不绝。1954年他因《红楼梦》研究被批判后,对昆曲的兴致越来越浓郁。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专门请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了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了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1971年,俞平伯夫妇从干校回到北京,生活稍归平静,俞家又重闻昆腔声。夫妇像往常一样,常常在家中组织曲集。夫人唱,他打鼓。俞平伯擅鼓板,司鼓的水平颇高。一位青年昆曲爱好者回忆道:“俞老每次约十来个人来家中,他报开场白,用老式录音机录下唱曲过程。我见他用毛笔敲打桌面,笔套敲飞了,竟没有察觉到。”张允和则讲述了这么一个颇有意味的小故事:俞先生这一生恐怕仅有一次上台正式演昆曲,他扮的是丑角彩鹤,画了一个白鼻子。他在台上咳嗽一声,就说了这几句:“好跌呀,此跌美跌,非凡之跌,乃天下第一跌也!”念得音调铿锵,声音出奇地大。看着台上认真演戏的老人,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丰子恺嗜酒如命

丰子恺嗜酒的故事,与他的漫画一样有趣。他只喝家乡的黄酒,不喝白酒,随心随性,适可而止,追求的是一种情调与趣味。喝酒时从不讲究下酒菜,有时几颗花生米,一碟豆腐干就可以喝得舒心惬意。一次好友郑振铎来杭州西湖玩,老友相聚,分外高兴。两人已各自饮了一斤黄酒,晚间聊天时,丰子恺又拿出酒来待客,两人在月下痛饮,夜深一时找不到下酒物,便吟诵交谈起数学家苏步青的一首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以诗作“佳肴”,越谈越高兴,不知不觉间两人又各自饮了一斤黄酒,才心满意足地带着一身酒香飘然离开。

有一次,丰子恺因牙疼去医院拔牙,大夫嘱这段时间不准饮酒。这真让他惶惶然,不听医嘱牙病要作怪,听吧又万万舍不得酒。按捺几天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取一支玻璃吸管,吸入几滴酒后,射到喉部直咽下去。这样既不让酒刺激到病牙,又暂时解了酒瘾,真是两全其美。

“文革”期间,丰子恺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住进“牛棚”接受改造。自然没资格喝酒了,这真使他度日如年。不过他自有妙法,让家人送一瓶黄酒来,对看守人员谎称是药酒治病用。这样一来,每晚临睡前来一杯“药酒”,悄悄地自得其乐,使那艰难的岁月也获得少许的滋润。

錢化佛收藏成癖

画家钱化佛可以说有收藏癖,他收藏范围很广,包含报纸、书画扇、火花、香烟盒、紫砂壶、古钱、手卷等十多门类。有几类藏品极有特色,如书画扇就收藏有600多把,光说扇骨就有湘妃竹、罗汉竹、梅鹿竹,有象牙、紫檀、乌木、鸡翅、檀香木,玳瑁、刻竹等名目,品种繁多,而且每把扇子必须配锦扇袋一只。他坚持收集火花(火柴盒)30年,数量达10万枚,其中有最早的清末龙头牌火花,也有外国火花,当年真可谓并世无两。有一次,梅兰芳出访他国,问他需带回何物,他说只要火花。梅兰芳回国时,便带回很多俄国沙皇时代的珍贵火花给他,他高兴极了。最有趣的便是他计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故事。一般人很难得到章大炎的书法作品,钱化佛知道章太炎有个奇特的嗜好——最爱吃带有臭气的卤制品,便投其所好,带去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太炎见到此物,欣然大乐。他知钱的来意,就问:“你要写什么,只管讲。”当时钱化佛就拿出好些白纸,轻而易举地得到了章太炎的墨宝。以后,又不断带些臭腐乳、苋菜梗、臭花生、臭冬瓜等,前后竟获得章太炎的题字一百多张,钱化佛都将其一一裱好,悉心收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化佛还在抗日战争时期专门收集过日寇在租界张贴的告示。常趁夜晚天黑人少,悄悄地溜至所在,先用湿抹布润湿,再将告示轻轻地揭下,使其完好无损。这种收藏可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但他不避风霜雨雪,长年累月冒险揭取告示,精心收藏,终于获得一整套敌伪告示,举凡抓丁、征税、逼税、屠杀革命人士等等内容。这些特殊的收藏品,是揭露日寇侵略的有力罪证,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献。

(责任编辑/姜巧玲)

猜你喜欢
章太炎梁启超昆曲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帮人不能犯糊涂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与臭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