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码头”当慎终

2019-06-11 11:59孤独对灯
杂文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苏利法纪时时

孤独对灯

官场曾有“59岁现象”的说法。到了59岁,退休指日可待,职位没什么上升空间了,有些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时作废”,因此私欲膨胀,调整人生航向,把心思用在为自己大搞“经济建设”上面去。自然,最后的结果还是逃不脱“伸手必被捉”的铁律,大捞一把安度晚年的幻夢破灭了,在监狱里苦度余生倒成了凄惨的现实。

抱有这种侥幸心理的人,以前固然不少见,在反腐力度偌大的今天,依然不乏其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日前报道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总工会原主席苏利冕的贪腐“事迹”。其中提到,苏利冕认为“船到码头”了,干脆彻底放松自我要求,毫无顾忌践踏法纪。然后呢,当然是悲剧了———62周岁生日那天,苏利冕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接受审判。

“掰着手指算算,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人生轨迹、政治前途很清楚了,更应该抓住时间潇洒人生,该享乐就享乐,该吃喝就吃喝,何必较真。”苏利冕这句话,听着很是耳熟———对了,最近某市某系统被查处的两名处级干部,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层意思。看来,贪官所见略同,反腐机构当认真对待他们吐露的“心声”,从中寻找相应的对策。

从苏利冕的情况来看,他倒并非临近“码头”才突然有了贪腐的想法,其实,此前他已经中了腐败的毒,只是看到“码头”在前时,毒气攻心,病症加剧而已。这种人出事,并不意外,也不值得同情。

真正令人惋惜的,是那些前期坚守得很好,到了临近退休时才精神懈怠,思想放松,一时糊涂碰触纪法“高压线”的人。因为某种偶然因素而导致心理失衡、改变立场,终于“晚节不保”,这样的案例古往今来就没断过。“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那真是追悔莫及,让人唏嘘。

在法纪面前,来不得丝毫侥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收了人家的好处,总会留下痕迹的,今天不出事,难保明天不出事;江东不出事,难保河西不出事;你这里不出事,难保对方不出事。有众多串案窝案为证:这种事,总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某个链子出问题,一条线上的人都跑不了。一个人岂能连这点清醒都没有,连这点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身上有“事”,迟早要出事。苏利冕之流,是船到“码头”前就束手就擒的,还有一些人,则是一时漏网,暂时上岸了,可是也别高兴得太早,退休后东窗事发,照样无处可逃。君不见,这些年,查了多少退休数年的贪官,各种级别的应有尽有。天网恢恢,收网的时候,退休了也跑不了。这更当警醒官员们:搞贪腐,风险实在太大,为了这点“身外物”而扰得内心惶惶不安,吃不好睡不着,实在不值,千万干不得!

话是这么说,同时也要看到,对普通人来说,要真正做到随时清醒,也着实有点不容易,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警钟长鸣,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对于手握公权力的人来说,思想防线必须时时守紧,否则,稍有不慎,便被人乘虚而入,一举拿下,在不法利益面前成为俘虏。尤其是长期在“实权”岗位的,更当时时提醒自己不可麻痹大意,务必如履薄冰坚持到最后一班岗。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船到码头”之际,尤其要绷紧安全之弦,谨防“功亏一篑”的遗憾。做到善始善终,关键还是在自己。说起来并不复杂,始终克制不当欲望,时时保持对法纪的敬畏,特别是在经济上做到“对上不送,对下不收”,做到这么几条,自然就可以实现“平安上岸”的目标了。

猜你喜欢
苏利法纪时时
“我时时被中国运动员激励着”
苏利《准备上台演出的小演员》
都市度假屋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导数时时用,“忽视致误”防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从“三个结合”入手 扎实搞好法纪教育
敬法纪者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