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019-06-11 22:21丛笑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二新世纪小说

丛笑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主要体裁。作家凭着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力,用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描写有个性特征的典型人物,描写人物的生活环境、生活情态,勾勒人物的命运,述说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展示艺术情趣,揭示生活本质,反映时代精神。小说具有思想、道德、审美等教育功能,小说教学具有育人价值。

1. 如何依托教材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指文学知识、文学知觉和文学审美体验。这是小说教学的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教材的有效使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小说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选取激励办法。

1.1 引导学生查阅作品的背景资料,为更好理解小说本身做准备

背景材料是小说的外围知识,包括作家自身情况、作家生活的时代等等。背景材料是理解作品的通道。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背景材料,学生不仅扩大了文学知识,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新世纪英语高二(下)Unit 7 Oliver Wants More,这篇课文节选自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奥利弗这个人物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意识形态背景与作者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正文教学之前,教师布置学生查阅查尔斯·狄更斯的简介、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奥利弗在贫民院的生活状况,之后在课堂上让他們对所查阅的内容作出反馈并完成下表中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之后对小说正文中人物性格特征有深层次的领会。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积极性。

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学生的心田。

1.2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美感

小说文本教学的重要方面,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美感。小说语言呈现人物、情节和环境总是那么准确、形象、生动,有情感、有色彩,能感动读者,所以小说语言教学既有语言知识的传授,也有审美熏陶。

以人物描写为例。作家描写人物是以人物的性格特征为指导,通过遣词造句和修辞手段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新世纪高二英语(上)Unit 3 The Mexican节选自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所著的《墨西哥人》。作者描写主人公里维拉在拳击场上的表现时,用词精准、贴切,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亲临现场之感,这就是语言的文学美,试看以下词汇:

拳击场上,里维拉和他的对手丹尼在较量时,两位拳击手一招一式、一进一退、防守进攻,步步惊心、扣人心弦,产生了满满的视觉画面感。最终,里维拉以自己的毅力、耐力和智慧反败为胜。教师执教时,指导学生讨论几个问题:两个人物在比赛开始时,谁以强攻为主,谁以防守为主?在攻防过程中作者分别使用了哪些语汇来描写?如果学生借助这些问题来捕捉这些精准的行为动词,再通过联想将它们串联起来,其实就抓住了小说的“魂”,也对里维拉这个主人公有了整体认识。

又如新世纪高二英语(下)Unit 7 Oliver Wants More,狄更斯善用对比性词汇以讽现实。引导学生在小说中寻找字里行间值得咀嚼回味的那些词汇,并给学生设置思考题目: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些对比性的词汇呢?其目的是什么呢?因为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反讽效果。贫民院的描述是large stone hall,室内有huge pot,盛饭的工具是big spoon等词汇,而描写孤儿饮食和餐具时,使用了thin soup,small bowl,small pieces of bread,polish...until they shone again,performed this action,they would sit staring at the huge pot...等词和句。正是使用这样对比性的词汇才突出了贫民院统治阶层的冷酷无情和孤儿幼小无力抗争的悲惨生活。学生读到这些语言时就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小说语言的魅力所在。

1.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美感

小说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小说之“美”。具体做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然后从小说整体出发,展开研讨,让学生理解小说思想内容进而对人物做出是非美丑的判断。

以新世纪英语高三(上)Unit 3 The Luncheon为例来分析人物。小说是根据英国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午餐会》改编的。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窘迫的青年作家受到一个所谓的忠实女读者的奉承,迫于面子请她去福伊约餐馆——一家高档餐厅——用餐,这远远超过了他的经济承受能力。吃饭时那位女士一遍遍地说她从来只吃一道菜(“I never eat more than one thing.”),却又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点了一道又一道价格昂贵又稀缺的菜。小说充分展示了毛姆那流畅精妙的文笔,他冷嘲热讽,却不露声色,未用更多笔墨描绘了一个虚伪贪婪的中年女人,一个脸薄口笨的青年作家。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读后难以忘却。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研讨后捕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例如,“Twenty years ago, why did the author agree to invite the woman to luncheon? Can you list all that the woman ordered? Each time she ordered,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Why did the author mention the womans big white teeth?”等。

以新世纪高二英语(上)Unit 5 Why did I quit hunting?为例来分析情节。作者首先描述打猎季节到来时,猎人非常激动,随后扛起枪进入一片美丽的雪景。接着出现了一件怪事,原本是要射杀那头正当壮年的雄鹿,但是这头鹿好似通灵性,它不怕人,主动向猎人靠近。于是猎人放下了手中的猎枪,最后这头鹿却被别的猎人打死了。关于这段小说情节,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小说叙事的开端向我们描述了猎人什么样的心情?当这头鹿靠近猎人时,他给它吃了什么?这头鹿喜欢吗?猎人对鹿的行为的反应是什么,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欢还是别的呢?这头鹿的结局如何?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动物狩猎吗?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探讨,说说自己的感悟以及给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地和社会背景。一定的環境促成一定的人物性格的形成。应让学生关注到环境中的社会时代特征。环境描写一般是直接的,笔法是简约的,却是有给力作用的。以新世纪高二英语(下)Unit 7 Oliver Wants More中的环境描写 “The room, in which the boys were fed, was a large stone hall, with a huge pot at one end.”为例,虽然环境描写很简短,却折射了贫民院冰冷的生活环境,烘托了孩子们在那里的艰苦生活。

2. 小说的体验式教学

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生活是典型化的、艺术化的,需要学生细心体会,这种内心体会就是内视觉。内视觉的做法是静心默读,它的好处是让学生潜心于文字表达,专心于文本语境,去体验、感受和想象。

当然,除了静心阅读外,笔者以为朗读也是小说教学中一个可帮助学生感悟语言必不可少的环节。小说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通过朗读可以领会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新世纪高二英语(下)Unit 4 Adjo为例,文章体裁属于小说,根据凯莉·艾伦·麦克雷的同名短篇小说《再见》改编。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一个是黑人女孩,另一个是白人女孩。故事情节是这两人间的友谊由于种族歧视而不幸夭折。整篇文章对情景和心理的描写是非常细致的,包括上下文、语言语气、暗示等。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请班里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文章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根据小说里出现的人物,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这也是一种体验小说意境的方法。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提供给师生许多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适合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理解和把握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达到探索小说深刻主题的目的。以新世纪英语高二(下)Unit 8 Is she guilty?为例。请学生分别扮演王子汤姆、母女二人、法官和大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握好角色的语气、声调和神态,这样领悟出来的东西才能更深刻。

3. 写作实践

在学生理解了小说的精神实质,以及语言和表现方法后,按照教学程序,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谈感想。教师可根据小说的叙事特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遇到的感人的事情,写一篇真人真事的记叙文;或者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从某一角度写一篇评论文章。总之,从学习到写作是学生接受文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写作实践助力文学素质浸入心扉,并在潜意识中渗入文学审美意念。

英语小说教学起到了启发学生扩展阅读范围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养成。

(作者单位:上海市大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二新世纪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倾斜(小说)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文学小说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不在小说中陷落
酷图爆语(5)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细分析 勤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