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构建

2019-06-11 22:21陆烨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整篇文章思维能力文学

陆烨

在高中教育阶段,英文阅读课程在我国教育标准中被划分为选修知识的范围。然而在当前素质教育阶段,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建设这门课程并拓展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积极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英文知识方面的综合素养。同时这也体现了在高中阶段,英文阅读课程知识和思维的构建对于整个英文科目的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思维模式的建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属于高中阶段学生能力要求的范畴,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实用的内容。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高中生的能力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思维也得到不断拓展,综合素质能力也在提高,最终能拥有更高的知识层次和更为多样的思维能力。本文探究基于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高中教育与提高高中生英语文学阅读能力进行结合,将英语文学阅读充分融入到高中生的基础能力培养计划中,深刻改革落实新课改机制。

1. 传统英文课程存在的不足

1.1 单一的课程形式

由于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再加上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大量的阅读,这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语法和各种词汇方面,他们大多数对单词都是死记,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也加大了对文章理解的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独立思考,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很大程度提高。

1.2 阅读模式化和机械化

学生对英语的阅读过于模式化,不能灵活应对各种难题,对和英语文学相关的文章很难深入理解其真正内涵。有些教师直接对文章进行翻译,而学生不经过深刻的思考,只需要表面上的理解就可以在阅读方面过关,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文章的重要性和所表达的内涵,更有甚者将浅阅读的坏习惯带到了英语文学层面。

1.3 缺乏对学生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应试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不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会将考试的内容直接教授给学生,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刻理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的水平,以及对文学的不尊重。

2. 思维型阅读的特点和对高中英语的影响

2.1 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学生很难接受西方国家的文章风格,所以需要使用思维型阅读来建立一个桥梁,对整个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评论,才能够有全面的理解。

2.2 逻辑性思维的影响

在英语文学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逻辑性思维和身临其境去体验文学内涵。英语语法是非常复杂的,语法内容也非常多,这导致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并对文章进行有效阅读。所以,教师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让他们树立一个整体的观念,对阅读的各个部分要认真分析,最后实现对整篇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而深刻体会英语文学文章所代表的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例如,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就很需要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影响着对《简·爱》主题的理解和作者所批判的事物以及人。

2.3 想象性思维的影响

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并不是指没有依据地瞎猜,而是根据阅读的需要按照整篇文章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推断,然后查阅少量词汇,通过想象力来整体理解文章主旨。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受个别词汇的影响,避免出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接受英美文学的熏陶,提升思想境界。

2.4 各种疑惑对于整天阅读的影响

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教师对整篇文章的讲解非常有趣,这样可以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独立解决和思考各种问题,不断深入研究探索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像研究中文文学那样了解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构建他们的思维模型,培养思维的扩展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根据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适当措施切实解决,不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断提高思维开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时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具有文学气息,增加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英语文学的阅读学习更有興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猜你喜欢
整篇文章思维能力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Low-carbon life
思维大碰撞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