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改变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6-11 09:14黄祖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个体化系统化血糖

黄祖云

文章编号:WHR2018071023

【摘 要】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改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因2型糖尿病于本院就诊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则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4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饮食控制、定期复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血糖监测等例数大于对照组,自行停药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等血糖指标更低,生活质量(S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有助于血糖调节。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系统化健康教育;行为方式改变;生活质量

T2DM以多饮、多食为主要临床表现,胰岛素水平处于相对不足状态。经济发展背景下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高达6000万人[1]。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损伤心脑肾等多器官从而引发各类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降血糖药物的应用在血糖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慢性疾病,生活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往往可对临床疗效产生较大影响。既往护理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效果有限,效率低下,本文作者将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本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因2型糖尿病于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就诊,共80例,所有患者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7~73岁,平均(63.46±6.19)岁。病程1~8年,平均(3.95±0.84)年;观察组男性24例,女16例,年龄50~73岁,平均(64.01±4.97)岁。病程1~9年,平均(3.75±0.91)年。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1)确诊2型糖尿病[2],于本院住院且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者;2)存在严重心脑肾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入院后建立个人档案,评估患者病情及日常用药情况,组织患者定期参与健康讲座,向患者常规宣讲本病防治及相关并发症、严重低血糖的相关知识。

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具体步骤如下:1)影像教育: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观察其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发病机制、常规药物治疗、并发症等。2)参观展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深化了解糖尿病,并通过展示食物样本、模型使患者初步了解糖尿病患者各自的饮食方案、各自的饮食结构,现场讲解胰岛素使用方法,并一对一进行指导直至掌握。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以符合患者病情需求。3)制定饮食食谱: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制定时应结合参考患者体质量、血脂、血压、饮食嗜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饮食食谱。4)运动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运动项目包括步行、太极拳、慢跑、体操、扭秧歌、游泳等。5)发放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并发症情况,根据并发症进行相应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设计并发放药物治疗量表,使患者简单掌握治疗方案的优点,嘱患者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掌握血糖控制目标,发放随访量表,让其明确治疗目标以敦促其配合治疗。6)整改:根据患者日常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观察整改后病情控制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持续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情况,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QLI评分)情况[3],包括朋友及家庭支持、健康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前景5方面,总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3)比较两组治疗后饮食控制、定期复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血糖监测、自行停药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及SQL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糖及SQL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BG、餐后2h血糖降低,SQLI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低于对照组,SQLI评分更高(P<0.05)。见表1。

2.2 行为方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饮食控制、定期复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血糖监测等例数大于对照组,自行停药率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常見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发病率高,目前认为其病机复杂,胰岛素水平相对不足是发病关键,但与遗传、饮食不节、感染等因素均关系密切[4]。本病治疗以改善症状,纠正代谢紊乱,延缓或防止并发症为目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运动疗法、医学营养治疗是本病治疗要点,强调了健康教育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测血糖的正确方法,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及治疗控制目标,掌握运动及饮食方案,并接受医务人员指导,从而取得显著疗效。

行为方式改变是日常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衡量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包括帮助患者认识到控制血糖的意义、疾病的严重性、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等,帮助其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5]。在系统化健康教育过程中笔者多管齐下,从影像教育、参观展厅等方面入手,使患者初步了解本病相关知识,并联合营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笔者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护理过程中发放专业的评估量表,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估的同时有助于发现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饮食控制、定期复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血糖监测等例数大于对照组,自行停药率更低,提示系统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日常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更低,SQLI评分则更高。综上,笔者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何军华,吴慧璐,李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4,10(06):759-761.

[2] 范国洽,郝慧斌,杨昱,等.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0):92-94.

[3] 张其连.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2995-2996.

[4] 马剑,王春儿.胰岛素泵持续输注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T2DM患者胰岛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4):1592-1595.

[5] 张永文,韩康生,程艳.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行为方式干预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4,42(03)309-311.

猜你喜欢
个体化系统化血糖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陪产家属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