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分析

2019-06-11 06:45顾小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造影剂综合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顾小丽

文章编号:WHR2018112424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54例行CT增强造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与心率异常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28),低于对照组的15.38%(4/2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血压与心率异常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其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

当下,CT增强扫描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广泛,该方法可经静脉注射水溶性造影剂,提高了病变部位对X线的吸收,从而与正常组织形成对比,可对病变组织的显影,提高了病变部位的检出率[1]。但是CT增强扫描中需使用造影剂,而造影剂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时,应积极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例行CT增强造影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例行CT增强造影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2~84岁,平均(51.68±6.09)岁;检查部位:胸部10例,腹部8例,头部7例,盆腔3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3~86岁,平均(51.97±8.12)岁;检查部位:胸部9例,腹部9例,头部6例,盆腔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具体为进行CT增强扫描前询问详细病史,有无过敏史,对于碘过敏者禁用;讲解有关造影剂相关注意事项,并签字知情同意书;对患者进行碘过敏实验,并告知造影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腹部检查者检查前1晚应留置饮食,当天检查应空腹;检查时应有家属陪同,检查完毕后需观察30min后无不良反应可离开,若出现不适及时进行就诊。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对患者与家属讲解有关CT增强扫描的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并耐心的安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家属应给患者以积极的社会支持;2)优化血管选择:在行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直、粗的静脉,避开血管分叉处和关节处进行穿刺,尽量缩短穿刺的时间,一般多选择肘正中静脉进行造影剂注射;同时准备好抢救药物与设备。3)注射时注意事项:造影剂注射时,应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血管等情况控制注射速率,开始应缓慢,没有反应后可加快,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血管出现肿胀、疼痛等外渗情况,立刻停止注射,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检查后嘱患者多饮水,使造影剂尽快排除体外。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参考标准[2]:重度为临床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休克、气管与支气管水肿等;中度为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出现大量荨麻疹,喉头轻微水肿;轻度为出现恶心、皮肤发红、头晕、打喷嚏及喉咙出现发痒等。2)分析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异常情况;3)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計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轻度1例,中度0例,重度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28);对照组中,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4/2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异常情况

研究组的血压与心率异常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67±1.97)分,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03±2.6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CT增强扫描后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确定病灶范围;该检查过程中,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后,患者会感到发热,其是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不是过敏。因此,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造影剂的使用使患者出现紧张情绪,还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3]。造影剂一旦发生外渗,可能使微循环血管出现痉挛,组织液出现外渗,细胞渗透压失衡,血管与细胞内的液体渗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损伤加重,使皮肤出现肿胀、疼痛等,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4]。在造影剂的注射过程中,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较快,可能出现造影剂渗漏,或注射时因阻力较大,造影剂流动不畅,可能出现反流,或患者因自身疾病的问题,血管弹性降低可能出现渗漏;此外,造影剂在患者体内的代谢也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等。因此,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后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5]。本研究对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5.38% (P<0.05);研究组的血压与心率异常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知,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其血压与心率异常的发生。

总之,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预防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春生,姜继国,董肇宁.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 CT强化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14-16.

[2] 廖伟华.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4):345.

[3] 朱英,任丽,孙进莲,等.全程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8):16-18.

[4] 姜琳莉.加强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35):117-118.

[5] 张娟,陈金凤.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07):929-934.

猜你喜欢
造影剂综合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新型生物相容性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