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2019-06-11 06:46吕淑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肌瘤针对性研究组

吕淑洁

文章编号:WHR2018072034

【摘 要】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择期行子宫肌瘤手术的10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较短,VAS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疼痛,改善负性情绪。

【关键词】

子宫肌瘤术;针对性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女性性激素、局部肌瘤组织的敏感性增高有关,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月经改变、白带异常等症状,并伴随腰酸、下腹坠痛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殖器官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最常见的手段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此护理干预对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治疗、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102例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组护理,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择期行子宫肌瘤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7.21±6.46)岁;子宫肌瘤直径4~9cm,平均直径(5.75±1.48)cm;全子宫切除术19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0例,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12例。研究组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7.33±6.36)岁;子宫肌瘤直径4~10cm,平均直径(5.83±1.62)cm;全子宫切除术18例,次全子宫切除术19例,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14例。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患者;2)合并心、脑、肝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3)合并其他婦科病患者;4)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对此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围手术期,对照组接受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注意事项讲解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干预:手术前要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通过视频讲解、手册指南等多种方式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并通过一些治愈实例消除其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术前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工作,询问患者过敏史;术前半天禁食,术前1h患者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并做好术前备皮和阴道准备工作;2)术中干预:麻醉前通过拍肩、抚摸头部给予患者鼓励,安抚其情绪,将其置于合适体位,术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尤其是血压变化较大者要重点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提前准备好输血设备及其他急救物品,进而减少手术风险;3)术后干预:保持病房整体干净整洁,调整至最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切口感染、切口脓肿、腹腔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从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普食;指导患者采用舒适的体位,告知其术后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是正常情况,消除其恐慌情绪,并通过电视、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及心理压力;此外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进行适当适量的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两量表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发病人群多为30~50岁左右中年妇女,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子宫肌瘤虽可通过手术治疗治愈,但患者手术后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加上术后疼痛、阴道出血等发生,导致患者本就脆弱的心理极易产生恐慌、焦虑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术后恢复以及预后[4]。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显得十分必要。

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本质上要求护理人员秉持科学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面、具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并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满足妇科患者的多样化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SDS评分、SA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针对性护理确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改善情绪。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性护理更加注重患者心理情绪,通过术前宣教,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消除疑虑,进而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术后通过音乐、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了患者对疼痛阈值,从而缓解疼痛;舒适的体位、适当的运动可保证患者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疼痛,改善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古利丽 ,黄宝珠,钟月爱.一例子宫肌瘤合并梅毒、极重度贫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z1):102-104.

[2] 梁海平.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10):1721-1723.

[3] 赵玲,霍福利.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0):1708-1712.

[4] 丁广香.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引入信心干预对其围手术期应激状况及负性情感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6,35(07):963-967.

猜你喜欢
肌瘤针对性研究组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剖宫产、切肌瘤,能否“二合一”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