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CT、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的临床观察

2019-06-11 06:46郑琴姜晓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CT检查病理诊断甲状腺癌

郑琴 姜晓晖

文章编号:WHR2018071027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在甲状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经临床诊断确诊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影像学检查(CT检查、B超检查)及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及诊断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在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方面,病理与B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病理与CT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8,P=0.0346<0.05);在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方面,病理与B超诊断符合率与病理与CT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5,P=0.3434>0.05)。结论: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上,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与CT检查)与病理检查各具优势,影像学检查可对疾病的病理检查及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关键词】 CT检查;B超检查;甲状腺癌;病理诊断

本文作者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經临床诊断确诊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观察影像学检查(CT检查和B超检查)与病理检查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经临床诊断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此次研究,男女比例为34∶46;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9.27±1.49)岁。80例甲状腺癌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其中,直径≤1.0cm的患者为22例(27.50%),直径>1.0cm的患者为58例(72.50%)。且80例甲状腺癌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日立阿洛卡70;探头频率:9~15MHz)对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灶区域进行探测,观察肿块内部及附近的血流情况,记录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微钙化情况、引流区域淋巴结情况、衰减情况等,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采用双源CT扫描仪(型号:SOMATOM-Defintion)对80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保持颈部过伸,从声带水平向颈根部实施扫描,扫描过程中切忌吞咽,先实施平扫,将层厚控制在5~10mm,将参数设置为130kV、50mA。操作完成后,将优维显作为对比剂,通过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基于锥形立体射线束重建技术,对患者病变部位实施增强扫描。

1.2.2 病理检查 80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CT检查结果、B超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对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检验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3.0),t检验中,将甲状腺癌患者的基础资料(计量资料)描述成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χ2检验中,将甲状腺癌患者各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描述成百分数(%)的形式。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72例(90.00%),滤泡状癌患者为3例(3.75%),髓样癌患者为2例(2.50%),未分化癌患者为3例(3.75%);其中,单侧乳头状癌为12例(15.00%),单侧乳头状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为41例(51.25%),单侧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病为14例(17.50%),双侧单纯乳头状癌为3例(3.75%),双侧乳头状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为2例(2.50%),单侧滤泡状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为1例(1.25%),单侧滤泡状癌合并部分低分化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为1例(1.25%),单纯髓样癌为1例(1.25%)。

经病理检查显示,Ⅰ期为21例(26.25%),Ⅱ期为16例(20.00%),Ⅲ期为19例(23.75%),Ⅳ期为24例(30.00%)。Ⅰ期~Ⅱ期为癌症早期(46.25%),Ⅲ期~Ⅳ期为癌症中晚期(53.75%)。

2.2 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B超检查结果比较

在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方面,B超检查显著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方面,B超检查与C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癌早期具有隐匿性,临床检查易被忽视,尽早诊断、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B超检查、CT检查、MIR检查、细胞学检查、同位素扫描等方式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2]。其中,B超检查能够显示病灶大小、形态、数目、血管形态、分布及血流情况等,灵敏度较高。

而CT检查可清晰显现病变组织的解剖形态,显示病变组织与附近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于定性检查方面优势显著。然而,针对体积较小的微小病灶而言,CT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率,B超检查略胜一筹[3]。本次研究中,80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和CT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0.00%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75%为滤泡状癌,2.50%为髓样癌,3.75%为未分化癌;46.25%的患者为早期,53.75%的患者为中晚期;在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方面,病理与B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病理与CT诊断符合率,而在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方面,病理与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

综上,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与CT检查)与病理检查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上各具优势,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病理检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示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庆文,陈伊,李华贵,等.甲状腺癌CT、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28):179-180,183.

[2] 王佳婧.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和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36):254,256.

[3] 林琳.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和淋巴结转移112例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7,22(06):27-29.

猜你喜欢
CT检查病理诊断甲状腺癌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关于甲状腺癌知识的探讨
甲状腺癌为何越来越多?
睡眠质量差的女性甲状腺癌风险高四成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