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意义的逆袭及延宕

2019-06-11 00:19阿探
安徽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亚军姑父彼岸

阿探

小说《彼岸是岸》,是温亚军近年来创作内质风格渐变的延续,亦是生命反刍的一种理性进路。小说立足现在,追溯了那些过往被漠视的风景,于表哥江晓河颓萎人生中淬炼出生命虚无之意义的逆袭,在过往与未来之间延宕并开拓了无限遐想的精神空间,重塑过往中涌动着精神纯粹的礼赞。人世浮华一场梦,原本空空又空空。被物欲横流淹没,无以仰望星空,甚至无以拥有感知生命虚无罅隙的人们,或许会无视那些如蝼蚁般存在的生命,或许不会排斥纯粹性生命的畅想。温亚军赋予了诗性荡然无存酷烈时代一丝悠远的诗意,事实上他对永逝的岁月无限眷恋,亦对被虚影吞噬的现实葆有警惕的清醒。

小说无异于一场为了忘却的生命祭礼,残涩、悲壮而庄严、伟岸。表哥江晓河的人生存在,无异于“我”与亲人们竭力抹去又魂牵心动的一缕幽魂在人间。几十年岁月一晃而过,湮没了许多物质的存在,表哥的精神存在经由时光的冲刷如铭刻隽永。直至文本完结,方能体味温亚军的反语修辞的精妙——遗忘抹去即重塑重构,排斥拒绝为了精神和解与生命包容。遥望落花流水去,表哥逆袭了我们庸常的生命存在。

在尘世艰难求生的“我”、父亲及姑父等众多人看来,表哥志大才疏,完全沉溺在空想之中,对于以务实维系生命的常人来说,无异于难以容忍的存在。尽管难以容忍,众人依旧容忍了他,给予了他一片独立王国的苍茫疆域。尽管最终他一无所成,这是一种怎样的宽容啊!他用“闲人免进”断绝了自己与世界的关联,在笔下创造着“世界之外的世界”,尽管这只不过是一种自囚,但绝不是精神自虐,小说或许在他心里永远是纯美而神圣的。这种源自灵魂的动力源头何在?不是清华、北大金碧辉煌圣殿的感召,不是发家致富人生常态目标的昭示,而是爱情突如其来的冲撞——公社宋建福书记女儿宋嘉玲的眼神一闪,以及人生孤愤的倾书。或许他因着现实的坚质、残酷,他开始怀疑爱情的纯洁,他误读了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却不知自己的人生早已被路遥与《平凡的世界》精准解读——有梦引领、安妥精神。他过于信奉自己的精神,忽略了与世界的互动,他多年如一日的进击,似一叶孤舟,行进在无岸之海。他心中有岸,却不知岸在何处。他把人生自我演绎成了文学孤影,如同卡夫卡《在法的门前》。以文学之眼去回溯那永逝的风景,表哥无异于文学行为语言之巍然。

一个人能如此纯粹纯然的存在,生命回归本体的矗立,精神能如此自舒无碍肆意驰骋,这是何等的极致又难以企及!对于今天被物质完全格式化的人们而言,这种生命情态或许只是遥远绰约的奢望。温亚军以生命难以承受的沉重感悄无声息地竭力地否决着这样的生命存在,直至表哥的人生孤旅成为密实而充满窒息感的生命里夺路而出的闪灵,一举击破了风烟滚滚覆全天的坚硬生活。人生精神大自在,堪比庄子。彼岸是岸,有岸路千条,上帝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小说或许无关文学人生,聚焦面更为广阔,但依然是关乎人类精神的起底。

“我”、父亲及姑父等众人,只理解了生命浅层、世俗的存在意义。表哥的人生是颓败的,精神层面上却是至高无上的、无惧无畏和猛进的,他毕竟牵动、惊扰了众人的灵魂,姑父至死难以释怀。夸父亦不过如此。小说中表哥的“失踪”,后来“尸体”被父亲认领回来,“葬”在姑父旁边,而后来又“死”而复生,既是温亚军的虚构,亦是精神不死、理想永存的隐喻与艺术定格。表哥江晓河,是源自生命本身弱小的强势存在,甚至在小说展开中、时光穿梭中,被隐没无迹。然而貌似毫不关己的叙事流动中,又时时处处无不存在,他的灵魂动影已深深注入了众人意识的中心,无法分离。父亲对表哥的一再坚拒,只不过是一种虚无性冲击虚影下的精神力量的暗自强化。表哥与“我”去公社看电视时的从容无惧,早已超越了父亲的自卑怯懦,亦超越了“我”对人世固化认定,也为其与宋嘉玲之间的故事预设了种种可能。温亚军大隐爱情具象于文本无形,亦是大象无形之审美使然,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我”从对表哥喋喋不休的漠然,到暗自存下表哥的号码并打过去,精神和解与生命本质凸显,悄然上岸。

或许时代变迁得过于酷烈,经济通则逼仄了人的精神空间,读温亚军近年来的小说,那种文本自带的体温已被冷寂乃至负载沉重的叙事基调所荡尽。这并不是说他的小说绝弃了温暖,显然温情润心如《白鹿原》般精心设置,被深隐于白嘉轩刀刻面容之下;抑或冷峻冷酷似乎就是芸芸众生直面的生活面孔。这确乎不是一个底层人逐梦的时代。遥望我们曾经单调、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有人还曾经精神痴迷过,这样自囚过。《彼岸是岸》,就是这样的一段岁月追溯,它穿过遥远的过往,飞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彼岸虽远,有梦在途,不确定之未来,即便是遗落的过往,或许会给予人们梦想更无垠的驰骋空间。

小说开篇设伏,终结依然无解,是谓小说隐藏艺术的精湛卓立,无解蕴含着更丰富之可能。结尾一条短信惊心动魄,文本起底震荡反弹,无限精神时空天成广远,文本最终实现灵飞。表哥与宋嘉玲曾经有着怎样的故事?永远卸不下公社书记面孔的宋建福又是如何向徐岳老师推荐文学青年江晓河的呢?或许千般推演,表哥依旧没落,但这已不再重要。

结果固然重要,然而生命的意义大约更在于过程,或许精神才是生命最真實最本质的存在。我们或许接触过他人的虚像,但从未走进过他人之精神世界。“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如你和我一同走过坟墓,将站在上帝面前”,简爱如此说。“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如是说。如此之时代,重铸生命的精神性,或许是生命的亟须与必要。

责任编辑 赵 萌

猜你喜欢
亚军姑父彼岸
姜亚军治疗焦虑性失眠经验
彼岸
怀念姑父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饭桌上的教诲